挖掘美育元素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0
/ 2

挖掘美育元素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赖建华

福建省 泉州市洛江区罗溪中心小学 362015

摘 要:小学数学本身具有简洁性,学科美是一种理性美,只有抉发其本真,透入外形触及其内在美,才能发现其包含着特殊的美。教师必须慧眼识美,有意识地挖掘生活、教材中包含的美元素,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兼顾审美教育,培育学生审美情感,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审美创造,培养学生的美育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解题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美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学生的美学思维不会在短时间内自发形成,更不会一蹴而就,开展美育教育不能局限于艺术类课程教学中,应贯穿于数学课堂学习中,随着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程度日益加深,怎样课堂内设置利于学生发现数学美、感悟数学魅力的教学环节,进而激发学习兴趣,优化解题策略,提升学习效率是值得探析的课题,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总结。

一、注重分析教材,挖掘美育元素

教材是每个科目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指导性文件,任何教学活动都不能偏离教材的大致方向,小学数学教师在展开课堂教学活动时,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课程大纲的基本规定来具体安排教学计划。数学教材不仅拥有真理,还具有至高的美,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注重分析教材,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寻找出教材中的美育元素,有效地挖掘美育元素,并运用自己的教学技巧,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为学生呈现一堂数学与美学相融合的数学课。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主题是“生活中的数”,主要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数形结合,寻找素材和生活对应灵感,引导学生学习1-10的简单数字。那么,教师在开展这一部分的课堂教学活动时,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加入自己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分析,展现其中蕴藏的美学内容。比如,教师在教学生认识“2”这个数字时,就可以将它比作一只小鸭子在游泳,让学生从具体的物体中,以美学的角度来尝试着理解“2”这个抽象的数字,从而学会数字“2”的具体写法。其次,教师在讲解“2”这个数字的具体含义时,可以让学生从身边事物寻找“2”的踪影:让学生摸一摸自己的耳朵,来理解两年耳朵用数字表示就是“2”事物意思。教师就将看似与美学毫无关联的数字教学以美学的形式传递给学生,不仅有利于学生美学素养的培育,也能为学生数学科目的学习提供美学方面的解体思路。

二、创编数学绘本,营造美育氛围

数学绘本作为一项新兴课程资源,不仅是数学知识的载体,还承载着丰富多彩的数学美育思想,已然成为激活课堂的优质选择,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在课堂上体现出美育思想,首先自己必须具备敏锐的美学意识,才能为学生量身创编数学美育绘本,营造美育氛围。换言之,教师自身必须具备发现美的眼睛,才能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发现美、欣赏美、应用美和创造美,提高美学素养。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主题是“观察物体”,主要是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出发,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方向意识。那么,教师在开展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时,必须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具有浓厚美学思想的氛围。教师根据数学绘本意图,创设观察“铅笔盒”情境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物体,让学生发现:观察同一铅笔盒,如果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铅笔盒的形状截然不同。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得出不同观察角度得到的结果不同,以及组织学生从多个方面来全面地对同一事物展开观察,以便于得到更加科学地认识。而不同观察角度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体现则美学思维对数学教学的指导。这一过程体现教师自身对于美学的思维,只有教师自己在观察物体时,秉持多角度的原则,才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尝试着接受这一思维,助推美学氛围的形成,并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美学思维,最终达到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美育培养的效果。

三、升华课堂活动,保证美育传递

一堂没有活动的课程大概率只包含知识的枯燥讲解和传授,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也很难达到预计的教学效果。小学阶段作为一个学生数学和美学知识的意识入门重要阶段,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求教师理解活动对于教学的重要性,将美育观念有效地融入数学课堂活动中,让学生在有趣的课堂互动中,以积极、愉快的学习态度,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逐渐形成美学意识。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主题是“周长”,旨在带领学生通过简单的加减乘除法,学会一些规则物体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师在开展这一部分的课堂教学活动时,就开展一个“物体测量”的动手操作活动。比如,教师让每个学生拿出自己的数学教科书,首先用课前已经准备好的绳子绕教科书一周,然后在绳子的交汇处做好记号并测量得出最终的数据,接着用自己的直尺测量数学书的两长两宽,然后加起来计算总数,最后比较两个数据,测量正确的同学会发现两组数据很接近甚至完全一样,以此便可以得出结论:规则图形周长的计算可以通过各边长相加来得到结果。学生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动手活动,有效地理解物体周长的测量,既可以通过生活常用的绳子测量,也可以通过数学中的计算方法,而前者体现的是美学思维,后者体现的却是数学思维,逐步引导学生理解美学与数学之间存在的客观联系,理解数学中蕴含的美学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同时掌握数学和美学这两种思维意识,为其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四、巧用现代技术,增添呈现方式

教育正面临信息化浪潮,信息技术必然影响教学,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发展,创造许多新型的教学媒体和工具,教师必须善于利用这些媒体和工具,为教学活动增加新的表现形式,让教学内容可以更有效、更直观地传达给学生。怎样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将美育元素体现出来?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用丰富多样的形式将知识和思想呈现给学生看、听、思考,以此来为完成数学课堂中融入美育的任务提供更加有效的方式。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主题是“线与角”,主要是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理解线与角的具体含义,掌握角的画法和运用方式。教师在开展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时,可以将现代教育媒介运用起来,以便于帮助学生理解线与角的相关数学知识,感受线与角中体现的美。比如,教师在课前制作相关课件,通过多媒体放映,让学生欣赏角的美,特别是“线构成角”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可以制作动画,让两条线慢慢改变状态进而出现一个角,然后逐渐改变两条线的相交状态,分别呈现出锐角、直角、钝角的不同样式,将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堂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加直接的方式理解、掌握“线与角”相关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线与角、线创造角的独特美学,达到数学知识与美学思维同步增长的目标。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学科中客观存在着许多美育元素,蕴含于线条勾勒、图形变换、立体转化、色彩描绘等具体形象语言中,呈现在自然规律抽象成概念、法则或公式等知识模块中,这些抽象内容蕴藏着深刻的美育元素。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教材内容、把握美育思想,创编数学绘本、营造美育氛围,升华课堂活动,保证美育传递,巧用现代技术、增添呈现方式等具体方式方法的运用,使美育走进真正课堂,与数学教学有机融合,让学生自主地发现美、创造美,确保美育在数学教学中的全面、科学渗透,深入培养学生的美育思维,增强学生对于学科的热爱,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最终达到美学与数学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单自文.让美育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J].学周刊,2019,(04):86-87.

[2]杨丕信.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J].华夏教师,2018,(19):57-58.

[3]宋建兵.如何将美育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J].新课程(上),2019,(0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