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效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2
/ 2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效率

薛刚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里小学 528305

【摘要】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的思维工具,通过简单的文字、符号、图画等形式将分散的数学知识点整合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以一些复习课为例,分析在复习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数学复习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思维导图、复习课、小学数学

新课标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结构关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感受数学的整体性。”在日常的教学中,很多学生能在课堂上听懂知识点,但课后做习题时就出现了知识点混淆甚至遗忘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正是因为学生对数学重难点知识的掌握不够准确,并不能在大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也就是缺乏将零散知识整合成完整知识体系的过程。思维导图具有明确的指向性,能通过关键词的联想与拓展,让学生直观地、深刻地、发散性地去将零散的、片段的知识构建成知识体系,大大提高学生复习的效率。

  1. 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简而言之就是发散性思维表达的过程,它可以通过一个或若干个关键词为中心,形成一个有序树状结构的图式,理清思维脉络,并通过整个图式回顾整个知识体系的过程。它的载体可以是文字、符号、图画等,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发散性。思维导图能使学生的思维主次分明、逻辑清晰,极大地发展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发散性、深刻性、独创性。

  1. 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然而在现实复习课中,更多的教师采用单一的“简要梳理知识点+常考题型练习+教师评讲习题答案”模式,这与新课标要求的“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性,进行探究性学习”相冲突,以下就是复习课中常见的问题:

  1. 成为单纯的练习课

在复习课中,知识点的梳理与引导往往比较缺乏,教师更多地把时间精力放在习题的练习与评讲,从而让一节复习课进入到“练习----反馈---再练习---再反馈”的课堂模式,虽然针对性的题型练习能够迅速地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但缺乏牢固的基础知识支撑,学生就容易造成知识点混淆甚至遗忘。例如学生容易将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周长求导公式和三年级下册长方形面积公式求导混淆。长期以往,学生就会厌倦上复习课,进而降低课堂的复习效率。

  1. 过于单一的评价方式限制学生思维能力

通常的复习课中,教师对练习题的批改作为最主要的评价方式,学生自评或者互评的机会较少,因此很难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到自己哪方面知识的不足。

基于对以上的分析,思维导图能够很好地解决复习课中的问题:首先能够主动地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其次小组之间在汇报交流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既可以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又可以在同学或者老师的帮助下发现自己缺失的知识点;最后还可以改变教师单一的评价方式。

  1.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 学生课前自主构图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经历观察、实验、整理、计算等活动过程。“思维导图的制作从思考到制成需要较长的时间,四十分钟的课堂终究有限,为了更好地分配教学时间,教师可以把思维导图的构造交由学生在课前完成。这既可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去回顾与整理相关的知识,又有利于教师或者学习小组组长对存在知识点遗漏的思维导图进行补充。

  1. 学习小组完善思维导图

学习小组成员根据自身绘制的思维导图,针对性地补充完善遗漏知识点。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下册“面积”为例,有同学以“面积定义”、“面积单位”、“面积计算”和“解决问题”展开知识串联;有的同学则以“概念”、“进率”、“面积单位”、“计算”、“面积与周长的区别”展开知识串联。学生通过学习小组中的讨论交流能够自行地对思维导图进行修正和完善,充分体现新课标“学生自主开展自评和互评”要求。

  1. 教师结合学习小组反馈情况,适当引导学生

根据各学习小组的反馈后,教师仍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巩固思维导图,进一步培养发散性思维,强化知识的记和学习。例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复习“圆”的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以“圆”为核心,引导学生去联想相关的知识点,如认识、面积、周长、应用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展,如“圆---周长---推导过程”、“圆---认识---轴对称/d与r的关系/O与r的关系/画法”等等。通过这种发散性思维的引导,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奠定圆相关的基础知识,进而提高他们对此类题目的解题效率与质量。学生也能在教师这样的引导下,不再把复习课当作是一种负担,甚至能激发学生兴趣自主去探索不同知识点为核心展开的小学数学知识网,将抽象的、零散的知识点构建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1.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错题整理

学生难免在复习课或者课后练习中遇到常错题型,教师通常会建议学生自己定期整理错题和难题,按照知识点或者题型进行分类整理,便于日后开展复习。整理分类好的错题本确实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但在这个整理分类的过程,很多学生因为缺乏分类的方法或者耐心,很多学生往往会出现坚持一段时间就放弃。如果学生能够利用思维导图严谨的逻辑性和归类性,就能很好地避免重复抄题,整理出高质量的错题本。

传统的复习课模式不仅效率较低,更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同时也限制了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思维导图的引用则可以极大地提高复习效率,学生不再被动地去接受复习,会带着兴趣去摸索构造属于自己鲜明特色的思维导图,加上一些颜色、图形等载体,进一步加深对数学重难点知识的学习与记忆,把表面上看似零散的数学知识通过思维导图建立起直观的内在联系。同时思维导图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但这种工具对一些能力较差的学生要产生有效的影响也许是缓慢的,这是一个累计的过程,需要足够的时间去影响学生的学习模式和方法。除了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摸索,也需要教师、学习小组和家长三方去监督自控力较差的学生,因为任何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自身的坚持。

参考文献:

【1】唐玉玲.重视思维导图提升复习质量———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借助思维导图辅助教学的调查报告[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3).

【2】李博文.基于学科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复习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