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5
/ 2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管姝琳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摘要:数学作为小学基础学科的重要一门科目,教学课程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大作用,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受到新型教学理念的冲击,小学数学教育被提出新的要求。数学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作为一种文化,并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上的理论,还襄括了从古至今著名的数学原理以及经典著作,深厚的数学精神和价值底蕴,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融入数学文化符合时代的规律。

关键词:数学文化;小学数学;教学;渗透

引言:数学作为一种文化,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视野。在许多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文化已经独立形成了一个教学板块,旨在给学生带来文化方面的洗礼。由此可见,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程度不断提升,但当前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因此,本文对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进行探讨,意图为改善数学课堂、弘扬数学文化提供支持。

一、丰富教材内容,延伸课外阅读

随着数学文化在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视度越来越高,数学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在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大多仅涉及考试所需的理论基础,对数学文化部分延伸和拓展较少。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点适当进行课外文化部分的延伸,使学生增进对数学文化的理解,深化对数学学科的认知程度。

比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圆周率》一章,教材上较为详细的讲述了著名数学家祖冲之发明圆周率的事迹,教师在进行课堂授课时,可以将这个故事作为正式教授理论知识的故事导入,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家进行数学理论发明创造的过程,丰富学生对于历史和文化的认知并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思考。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有关数学的较为经典的历史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增添课堂的丰富性和趣味性。比如在教授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认识100以内的数》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讲述有关古人类认识数字的故事,让学生穿越万年前了解远古时期的人类文明,教师应当采用生动活泼的话语进行讲述,提升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帮助学生在无形中了解数学文化。

二、品读数学家故事,领悟数学精神

数学精神被蕴含于数学文化之中,要想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文化,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引导学生领悟数学精神。接受数学精神的熏陶,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体味数学文化,最终实现课堂数学文化的渗透。古今中外有许多杰出的数学家,其发明的数学原理对数学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独特的贡献。这些数学家身上所具备的共同精神特质在于钻研、创新和坚持不懈,数学的发展离不开数学家们对科学坚持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为了使学生领悟数学文化,应当在课堂上让学生感受数学精神,树立求知和探索的观念,建立创新的思维和意识,促进学生观念的革新。

如教授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教师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上为学生做相关理论的课外延伸阅读,比如生前饱受质疑的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平行线可以相交”说,在欧几里得空间中,平行线不能相交,但罗巴切夫斯基则认为在不同的空间中平行线存在不同的可能性。同时期的德国数学家黎曼支持罗巴切夫斯基的学说,认为同一平面中两条直线同样可以相交。这些事例向我们展示了科学家的求知探索精神以及不断挑战权威的勇气。教师在讲述这些数学家的生平和经历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和音频呈现数学文化,帮助学生更加生动的感悟故事,受杰出精神力量的鼓舞。

三、营造讨论环境,激发探索欲望

小学数学文化在数学课堂上的渗透离不开学生和教师广泛的讨论,一方面,数学学科就是在不断的讨论和观点的交锋中逐渐建立和发展的,积极点讨论氛围和环境能够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帮助学生形成学习数学的兴趣。另一方面,数学精神的延续以及传承需要广泛的讨论,学生们可以通过讨论课堂上的知识或者名人的故事来提升数学的影响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这些对于数学文化在课程中的渗透有着推动作用。

教师可以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数学知识竞答,比如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内同学讨论不同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者对称翻转后的样子,让学生在激烈的讨论环境中激发问题意识,在数学精神的引导下勾起自己的探索欲望和坚持学习的信心,帮助学生战胜难题。这种小组讨论的形式能够帮助学生还原数学原理被发明初期的环境,让学生在争论中明白任何新的知识都要在观点的碰撞中产生,要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惧怕争论和挑战,学会独立自主地进行思考。

  1. 重视人文情感,激发文化生命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越来越受到重视。经研究显示,只有先建立起健康的情感和态度,学生才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动力。为了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感体验,在小学数学的课堂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堂情感体验自评,反馈给教师自己对这堂课程的情绪感受,如开心——获得了许多新的知识;一般——课堂听讲效果中规中矩;难过——听课状态不佳,许多知识没有掌握。通过建立情感-态度反馈机制帮助学生形成客观全面的认知和评价,使学生充分了解自我,并且为自己的情绪进行归因,随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当注重自己的情感和情绪体验,只有当自己的情绪和态度处于良好的状态,才能为数学文化的浸润提供持久的活力。

结束语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不应仅被视作九年义务教育期间一门必须学习的功课,它同样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意韵。在小学数学课程提升数学文化的比重,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形成健康稳定的学习态度。在教学实践环节,数学教师还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关注数学文化,将数学文化与数学课堂做有益的结合,帮助学生形成更好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文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的路径研究与阐述[J].小学生(中旬刊),2021(02):15.

[2]周萍文.数学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融入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05):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