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利用错题情景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3
/ 2

让学生在课堂中 “活”起来 ——利用错题情景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吴相会

安徽省桐城市唐湾辅导小学 231450

《数学课程标准》清楚地告诉我们:小学生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引导人。老师要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已有的生活积累及知识层面考虑,创造设计一定的学习场景,让小学生们能更多地参与和分享数学学习。引人入胜的预设场景或情境,才能让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变得真正“活”起来。

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看见了,但可能不会记住;我听到了,可能会记住;唯有我亲身做过了,才真正理解了”。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一位数乘两、三位数》时,我给学生们出示了三道看似简单平常的改错题(老师在黑板上出示如下几道竖式):

607550e478720_html_ff3938922c79d77b.gif 1 3 7 3 4 7 6
× 6 × 3 × 8
6 8 2 1 9 3 8 0 8

一看到黑板上列出的三道竖式,同学们就三三两两讨论起来,我便顺势利导说:“今天,有几个小朋友身体有点不舒服,怀疑自己可能生了病,来到我们班里请求大家的帮忙,看看我们同学当中有哪位小数学医生的医术更精湛,能够为他们准确找出病因并对症下药?”问题一提出,学生们就开始积极响应,动脑思考并着手计算,过了一小会儿,每个人都热情地举起小手,并不断大喊:“老师,老师,我知道他们得了什么病、怎么给他们治病,让我来试试吧!”坐在最前排的同学干脆就跑到讲台边,小手举到了我的面前,大声说着:“老师,我!我!”一副生怕我不让他们“治病”似的样子。于是,我叫了一位名叫吴依凡的同学:“下面有请吴小凡医生为我们的病人看病。吴小凡同学听到我叫他“医生”,先是楞了一下,接着就明白了我这样称呼他的原因,他非常高兴地走上讲台,开始一个一个地给“病人”们分析“病情”,他“郑重其事”地讲到:“忘记在3×6=18此处没有进位,是第一个竖式病人的病因所在。在解释自身观点的过程中,他顺手拿起彩色粉笔在十位与个位间的地方将“1”添上,然后把“7”替换了之前积十位上的“6”,最后说到:“这样这个病人就治好了。”这时候,我还没来得及给予点评,下面的同学们已经叽叽喳喳说道:“对了,就是这样治疗,和我的看法一模一样。”我接着鼓励大家说:“谢谢吴医生!吴医生的医术真高超。看来大家都和吴医生一样医术精湛。”吴小凡同学自豪地坐回到自己的座位,其他小朋友在这时候也都无一例外地亲切地叫着“吴医生”, 这让他有一种凯旋归来的感觉,课堂气氛瞬间变得既热烈欢快又活泼有趣。

做第二道竖式73×3时,由于第一次改错题时形成的气氛还在延续,同学们愈发踊跃地要求诊治。这一回我叫了一名平时学习成绩一般、学习态度比较懒散的同学:“第二个病人的诊断,就交给我们的叶大雄医生,我们有请叶医生。”对于我的邀请,这名同学显然感到十分惊讶,但对于能够给“病人”治病,他也很高兴,他仔细观察了一下这个题目,自己先默默地口算了一遍,然后用非常肯定的语气告诉我:“73×3这个病人身体很健康,它没有生病。”听了他的话,我停顿了一下,然后将判断权交给了班内学生:“对于病人的诊断,叶医生有存在错误吗?”话音刚落,班上就有一名同学回应到:“叶医生的诊断没有问题,这是道正确的题。”班内其他同学纷纷点头认同他的判断,并用掌声表示了自身对“叶医生”医术的认可。我微笑着说道:“有了吴医生和叶医生以及在坐的这么多的小名医一起会诊,确定这个病人身体的确没问题,我想他应该心里踏实了。谢谢叶医生。接下来,我们请大家给这两位同学送去掌声。第三道竖式题476×8也和前面的两道竖式题一样,请了一名同学“诊断、治疗”。

三道竖式题全部做完后,做最后的总结点评时,我对同学们说:“我们开始在学习和应用新的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时难免会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出现了错误并不可怕,我们要能像医生给病人治病一样,首先准确地找出错误原因,然后对错误进行及时有效地纠正,如此则可避免错误成习惯,或今后面对同类问题依旧出错。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中,希望大家能够与老师约定好,既要当好他人的数学小医生,又要能够医者自救好吗?”对于我提出的约定,同学们都纷纷回应到:“好!我们要当医术高明的数学医生。”学生们响亮的回答,自信与坚定的回答,令我非常感动。

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单纯的、重复的数学习题练习既枯燥单调又乏味单一,形式又十分雷同。即使同学们练习题做对了,这也是应付差事,题海战术,也没有太大的成就和新鲜感。这就要求我们数学老师在平时一定要多注意练习题形式设计的多样化,只要寓教于乐、形式多变、生动有趣,赋予小学生成就感和参与度,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学生就愿意勤做、多做练习,并能从中提升学习能力、体会学习乐趣,进而更加喜欢学习。

数学教学中老师们除了要重视错题的分析和点评讲解外,还要重视让学生自己多反思出现的错误可能原因。这样有助于学生学习态度的端正,养成认真思考,集中注意力和书写认真的良好习惯。合理使用错误的问题资源,针对错误准确地纠正,这就减少了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自然而然也就提升了学习的成绩。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是正常现象,而这种现象尤其多发于低年级学生群体中,但实际上,此种错误也是拥有较大作用的一种教学资源。在实际数学教学活动中,老师大多会期待听到自己的学生们能够做到“准确无误”的回答;在课后练习与家庭作业中,老师又再次期望看到同学们做出“十全十美”的答案,希望个个都是“小神童”。现实总是与理想存在着差距,小学生们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随时随地都可能会出现错误,这与其心智发育程度密切相关,尤其课堂更是学生出错的“重灾区”。教学课堂中能否高效地运用小学生的错误资源,其关键和核心在于老师。教师若能能够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及方法,帮助学生将错误快速找到,并展开相应的纠正,则能使课堂教学的效率更高一点。想要让小学生在日常数学学习中表现出良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能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好感,尊重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则是一项关键挑战。

当学生在课堂的发言中出现了不正确的答案时,如果老师立即给予“错误”或“答错了”这一简单粗暴的评价,然后接二连三换别的学生轮流来回答,或亲自上阵,直接加以改正,把所谓的“正确答案”和盘托出。长此以往,学生会存在严重的心理负担,担忧由于自身的错误,引发教师的不满,甚至是教师的指责和批评,有的同学之所以害怕问题问题,主要是害怕他们回答不对,被同龄人耻笑或嘲讽,进而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也不愿举手积极响应,从而失去了宝贵的学习的机会。

大量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证明,数学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一些简单的背景故事,创造设计纠偏纠错的场景,不仅能够起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专注度、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寓教于乐的作用,并且,这可以帮助学生灵活地运用他们的数学知识,并加快学生的知识消化,同时,也能够在此过程中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帮助教师逐渐敲开学生的心门,关爱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关注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错题教学的方法实践和应用,使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得以显著提升,帮助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实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能力的有效加强,慢慢形成主动改错、认真改错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加数学学习兴趣,使数学学习中的错误率逐渐下降,数学学习成绩稳步提高。

总而言之,面对课堂教学与实践,老师应学会将“错误”变成教学资源,从“错误”中汲取营养,站在利用资源的高度分析和看待同学们的犯错行为,做到精心甄别和筛选错误,进行错误地预先设定,让学生在“纠错”、“思错”和“改错”的认知过程中不断提高和进步。在数学课堂教学时,立足不同学生的思维习惯、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及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紧密联系着课堂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精心设计背景和情境,让同学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恰当有效地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可以实实在在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有针对性的数学知识训练,能够使同学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知识对于大家日常生活的重要性,认识到数学的力量和价值,为了进一步鼓励学生学习数学的意愿,并善用数学知识,将“要我学习”变成“我要学习”,变“怕犯错”为“利用错”,真正做到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607550e478720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