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业化发展的高职院校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转岗培训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3
/ 2

基于专业化发展的高职院校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转岗培训路径研究

曹婕

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昆明 651700

摘要:随着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非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转岗投身到该专业的教学工作中。加大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实现快速转岗的应有之义。本文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角度探索非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转岗培训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专业化发展;高职院校;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转岗培训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资助(教师类项目) “多元化格局下非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编号: 2020J0810)

一、引言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在整个从教过程中,经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不断扩充其专业知识,提高其专业技能,培养其科研能力,提高自身职业修养,全方位完善从教能力,提高专业素质,是教师生涯从“新”到“熟”的持续成长过程。教师专业化发展既是教师个体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教师这一群体为巩固自身的专业地位而不断努力的过程。

二、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转岗培训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的需求剧增催生大批高职院校开设学前教育相关专业,有一部分非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投身到该专业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对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高职院校的部分管理者和非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非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专业背景较为复杂,专业分布比较分散,差异性很大。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相关政策法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等了解不够,教师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薄弱,调查的样本中只有40%的教师参加过学前教育专业培训,而且以校本培训为主。教师表述缺乏学习资源和专业指导。大部分非学前教育教师基本未参加过学前教育实践工作,专业能力不能适应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和实践的现实需求。

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一方面取决于优质的教育教学条件,另一方面取决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幼儿教师。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幼儿师专的师范教育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教育更是任重而道远。因此,学校更应重视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训是促使他们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培训不仅是形式上的培训,更是质量和数量上的培训。

三、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转岗培训的路径

(一)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非学前教育转岗教师由原来的职业教育转向师范教育,在职业道德方面需要具备高职教师和幼儿教师的双重素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学校更需要加强非学前教育转岗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教师增强职业的光荣感、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和主人翁意识。把个人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立德树人,爱校爱生,严谨笃学。[1]实现教师师德师风实质性的提升,让教师成为学生争相学习模仿的师德的表率、爱生育人的榜样。

(二)教师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信息化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也变得举足轻重。非学前教育教师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理念,完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注重内涵发展,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三)学校应有效定位非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并提供系统的转岗培训方案。

教师知识构成的多样化,意味着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多元化。非学前教育教师中专业理论教师和专业技能教师的知识构成各有其特点,需要给他们设计不同的知识建构和专业发展模式。[2]例如专业技能教师主要是艺术类教师,其理论知识尤其是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薄弱,另外在人才培养方向上容易出现偏差,偏向美术专业或音乐专业、舞蹈专业的培养目标,偏离培养幼儿教师的目标。[3]

高职院校应依托教师发展中心,根据幼儿园教育需求、学校和教师个人发展需要、学生需要,对非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进行有效的定位,并提供系统培训方案。制定教师培养培训计划,“请进来”结合“走出去”。通过系统学习、研修培训、学术交流、校企合作、项目资助等方式让教师参加各层次的学习、培训及实训,对新教师、骨干教师、中青年教师等实施教师发展分类培育计划。[4]促使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呈现可持续性发展的良性循环态势。

(四)调整知识结构,提升专业素养

1.学习学前教育理论知识,更新知识体系

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导原则》、《幼儿保教知识》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入手,非学前教育教师应学习学前教育理论和有关学科的前沿知识,把握幼儿教育的最新要求和发展方向,了解同行们的发展阶段和水平,看清自身的差距和努力方向,更新知识体系和教学观念,紧密联系幼儿教育,结合幼儿教育的特点,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相关知识素养。采用导师制、师徒制等形式,由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对非学前教育教师进行教学能力培养,充分激活人力资源。

2.提升信息素养,借助信息技术提供教师研修资源和教学资源、实施教学互动、创新教学模式

随着各种新技术,包括虚拟现实、智能技术、教育大数据分析等在教学环境下的深入应用,教师需要适应信息化,更新观念、重塑角色、提升素养、增强能力,适应智能教育发展新要求。

学校需要建构信息技术与教师研修、教师实践模式、教学方式等深度融合的教师教育体系。不仅推动教师自身专业化、科学化和信息化水平提升,同时培养教师进行学前教育和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研究,开发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具有职业特色的课程、教材、课件、教学方案、网络资源和网络学习平台,加快教师职业化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5]

(五)加强教学反思,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非学前教育转岗教师在工作内容和形式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实践中应该注重自我反思,总结得失,对教学设计的诊断、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等都能为优化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供依据。[6]教师可以把自己的思考转变为理论,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还可以进行课题研究,写成教改论文,不断提高教学科研能力,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六)有效展开“校园合作”,对非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

“校园合作”是师范院校与幼儿园通过交流合作、资源共享、人才借鉴性流动等方式形成的互惠互利、结对发展的有效方式。“校园合作”可以有效促进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应甄选管理规范,教育理念比较先进的幼儿园作为教师培训实践基地。教师通过在幼儿园观摩、交流、讨论并实践等方式,体验幼儿园教育与保育工作,参与幼儿园一线教学,收集幼儿教育素材,深入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方向。丰富非学前专业教师对学前专业理论的感观认识,使理论知识更丰满,从而快速全面地适应新专业的教学,加速教师专业化进程。

“校园合作”可以密切结合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特点,调研本地区幼儿园的实际需求及办园和发展规律,创建网络平台,加强与幼儿园的焦点讨论、热点分析和资源共享,推动幼儿园和学校教师的双向流通,在教育教学、科技研发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优化教师资源。

参考文献:

[1] 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8—2021年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2]邓国民.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均衡发展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

[3]赵莹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专业化现状调查研究——以江西省为例[D].江西: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6.

[4] 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师资队伍的“质化”建设

[5]徐华.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困境与出路[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6]李淑香. 高职院校非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0,(3):206-209.

作者简介:

曹婕,女,硕士学位,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级讲师。主要从事市场营销、职业教育和管理研究。课题组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