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细读:初中文言文教学新视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6
/ 2

文本细读:初中文言文教学新视角

杨细妮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家炳第一中学 广东 梅州 514299

摘要:根据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根本要求,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活动要围绕“核心素养”展开。其中,文言文作为初中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承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如何把握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如何在文言文阅读与鉴赏活动中落实核心素养思想,这些都是一线语文教师必然探究的课题。对此,笔者积极探索初中文言文教学新视角,尝试运用文本细读策略,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 文本细读

文言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与文学意义,对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结构、培育审美情趣以及促进文化传承均有积极意义。然而一直以来,初中文言文教学过于强调如何翻译、如何背诵,强调“应试”而忽略“审美”与“能力”。为了改善这一教学弊端,重新构建文言文课堂教学结构,我们尝试运用文本细读策略装点语文课堂,引导学生通过个性阅读、深度解读,更细腻、更深入、更全面地把握文言文的语言特色,深入细节,揣摩思想,体会内涵。那么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从文本细读视角出发,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提升教学实效性?以下基于笔者实际经验,谈一谈具体做法:

一、导入背景,深化文本理解

从初中文言文的内容来看,每一篇文章都有独特的写作背景,作者正是借助文言文体裁描述自己所处的境况,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通过文本细读,导入文章的背景知识,让学生深入写作背景,深化文本理解,奠定文化根基。以《桃花源记》为例,我在课前就收集诸多关于这篇文言文的背景资料,课上播放课件:421年,陶渊明在南朝刘裕弑君篡位的第二年创作这一文学作品。当时百姓处在水深火热的生活环境中,陶渊明一腔爱国热情,却无奈东晋王朝腐败无能,陶渊明幻想人们何时才能走进没有战争、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有了背景资料的衬托,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通过反复诵读而实现与文本的深度对话,体会作者的处境,感受作者关注民生的根本思想,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观念,更重要的是深刻理解了文言文的主题内容与思想内涵,从而降低学习难度,引领学生阅读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渗透文化,把握字词含义

文言文除了创作背景与当代中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相差甚远,最难理解的就是抽象的字词含义。所以我在上文言文时,基于文本细读策略,指导学生在流利朗读的同时,也要深入理解古今文化差异,了解传统文化,挖掘字词含义,学习难题则迎刃而解。以《小石潭记》为例,我在本节课提前预设学习任务:初次朗读,在文中画出不能理解的字词,再翻阅字典、查找资料,结合具体语境解读字词含义。如“心乐之”的“乐”字,在现代汉语中翻译为“快乐”,而结合语境更适合翻译成“为……高兴”;再如“潭中鱼可百许头”的“可”字,在现代汉语翻译为“可以、许可”等意,而在本文中则代表“大约”的意思。通过学生自主翻译,逐渐形成良好的语感,尝试在不同的语境猜词、用词,体会古今词语的差异、通假字以及词类的活用,再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与传统文化,从最基本的字词元素着手,把省略的成分补上,把倒装的句子顺过来,准确翻译之后再感知作者表达的思想内涵,则能顺利完成文言文的教学任务。

三、展开联想,调动情感体验

基于初中文言文教学新视角,开展文本细读活动,启发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丰富情感体验,调动情感共鸣。文本阅读的方法有很多,我着重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注重诗文语调的变化,从中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再有,为了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同学之间互相切磋的学习方法,我还经常组织小组合作活动,引导他们共同去探讨,集思广益,通过大家联想、分析与交流,再现真实、生动的语言场景,在思维碰撞下深刻理解文言文传递的人文精神,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以《出师表》为例,本节课设计了精读与诵读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如围绕“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进行深度分析,并通过质朴、诚恳的语言风格体会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与互动交流,不仅精准翻译内容,更能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从而对学习文言文产生浓厚兴趣。

四、对比分析,品味语言内涵

文言文的魅力在于深厚的思想内涵与文化底蕴,落实文本细读策略,实质上也是一种推进深度学习的方法。首先,明确文言文的教学主题,融知识教育、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于一体,指导学生鉴赏品读,形成独到的见解;其次,教师要具备“授人以渔”的思想与素养,从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着手,多引导与点拨学生,向学生渗透文言文知识,锻炼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以《记承天寺夜游》为例,基于作者的实际经历,通过字里行间体会复杂情感。当苏轼深夜还无法入眠时,他想寻找好友解闷,却发现张怀民“亦未寝”,那么“亦”字的含义如何?再如,“相与步于中庭”的悠闲,再对比“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的悲凉,为何前后反差如此之大?最后,我们又对比阅读了另一篇文章《与朱元思书》,作者的仕途经历类似,通过对语句的运用、对美景的描写,体会情感的异同,通过横纵向对比阅读,让学生对文言文有更加全面的理解。

由上可见,采取文本细读策略学习文言文,能够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他们会主动探索文言文的内容,通过与文本亲密对话,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与文学审美素养的全面提升,保障文言文教学效果,将语文核心素养教育目标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和.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学周刊,2020,(2):124.

[2]郑向华.部编本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困境及策略[J].语文课内外,202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