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情·创生”美术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6
/ 2

“润情 ·创生”美术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孙洋

青岛市金钥匙幼儿园

一、研究背景

美育对幼儿园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能在感受欣赏美的同时提升孩子的艺术素养。幼儿园美术领域的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如何让美术教育变得生动有趣,满足幼儿好奇好动的年龄需要,更好地促进他去创造美表达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中提出: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然而,传统的美术教学却无视、甚至背离了这些科学要求。它强调技能,轻视情感、态度的培养;推崇依样画葫芦的临摹,忽视个性的表达;注重灌输,忽略幼儿的自主发展。长此以往,美术教学反而成为了禁锢幼儿发散思维、自主创造的厚重屏障。为了打破这个屏障,还儿童一个时时、处处都能自由创造的天地,依据《指南》、《纲要》的理念,结合多年的研究实践,深入进行了“润情·创生”美术教学法改革。强调以幼儿为本、塑造幼儿健全人格的价值取向,以教法课改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的育人号召。

二、教学法概念及操作步骤

1.“润情·创生”美术教学法概念

“润情”中的润,即浸润、润泽。“情”泛指感情情绪情趣等。润情则是以润物细无声式的情感为主线贯穿始终,调动幼儿发自内心想要画、享受画的内在驱动。

“创生”的意义是创造产生,生而成长。幼儿的美术活动创生基于他们丰富生活经验的迁移、新经验的融入以及情感愿望的激发,从而呈现富于个性、独特的艺术作品表现。

“润情”和“创生”二者只有互相促进、互为衍生、循环往复,才能实现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等全面和谐发展。

2.“润情·创生”教学法的的操作步骤:

感知体验——探索发现——创作表现——赏议启创

教法流程图:

6079295845b97_html_139ec2726c6ccdaf.png

在“润情·创生”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施以上四大流程,同时实现润情链与创生链的交融与发展,通过情感的串联与搭建,促使幼儿创生的不断深化,引导幼儿逐步将内在的情感体验转向外部的创作表达。

三、“润情·创生”美术教学法的具体实践策略:

1.感知体验——在各式情境中,引“情”萌生

感知与体验的过程也就是幼儿对自然、社会生活中美的事物和艺术作品的欣赏、感受,获得内在体验。在活动导入环节通过多种形式将幼儿引入情境,产生情感的代入和共鸣。

1)在生活情境中感知体验

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将生活中的情境再现到美术活动中,链接情感,迁移经验,使幼儿萌发创作的欲望。如:在美术活动《幸福一家人》中,在活动一开始就创设和冬冬一起搬新家的情境,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冬冬为什么要住在像手一样的房子里?搓搓手感知手心给人温暖、幸福的感觉,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萌发创作的兴趣。

6079295845b97_html_9b95c1f668085a3a.png

2)通过视角转换感知体验

巧用视角转换法即不直面赏析物体,而是从另一个赏析视角引出主题,为活动增添情趣、更快地带入情境。如水墨画《柳树》的导入环节用“小蚂蚁爬树”视角带孩子感知柳树的树干、柳条、柳叶的特点。用小蚂蚁视角欣赏,帮助幼儿对画柳树建立初步的感知体验,同时开拓幼儿创作的发散性思维。

3)在角色代入中体验感知

巧用角色代入,进行心理投射。即通过扮演人、事、物从而换位思考并有所感悟。如:在大班《盲女》欣赏活动的导入环节,幼儿伴随轻柔的音乐两两结对,进行角色体验“我来做你的眼睛”。通过角色体验盲人的生活世界,使幼儿直接感知看不见的恐惧和遗憾,产生同理心,有效激发后期的创作热情。

6079295845b97_html_28646e350d17f0ec.png

2.探索发现——在多元形式中,激“情”共生

对艺术作品的探索与发现是美术活动设计的核心环节,也是解决教学重难点的关键部分,引领幼儿对作品探究的形式可谓千变万化,体现教法的百花齐放。

1)结合“三看”探寻视觉艺术——美术作为一门视觉艺术,以其作品的静态性、可视性、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性为主要特点而区别于其他艺术。通过“三看”有效探寻作品的艺术内涵。一看顺序:即给予孩子赏析的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由近及远、从整体到局部细节等。二看美学。要引领幼儿从作品的美学角度去观察和分析作品的色彩、布局、结构、明暗、规律等。三看意境:注重作品本身意境的探索和创新,能够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艺术的美。如梵高的《向日葵》,引导幼儿感受作者强劲的笔触所产生的力度、厚度,画面充满着激情给人一种极强的视觉冲击力,领悟其中表达的精神世界。

2)视画结合让探究具体形象——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让孩子发现“视”与“画”之间的关联,符合幼儿时期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如:小班绘画活动《吸尘器》,教师通过为家里吸尘的游戏情境,利用视频录像使幼儿了解画横线、竖线的方法,孩子的绘画操作纸张设计等与视频中展示的吸尘器操作环境相一致,使幼儿具体感知吸尘器的特点,顺应了小班幼儿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


6079295845b97_html_e810e9b3cdb3ac9d.png

3)试误法让探究走向深入。试误法又称尝试错误法,孩子通过尝试与错误,自主产生问题情境后,通过再次的尝试让探究走向深入。如:大班剪纸《双喜》,剪“囍”字的方法是单一的,但是探究剪“囍”字的方法是发散思维、充满创想的。活动中教师大胆放手、鼓励幼儿尝试自主看图剪纸,交流疑难,并将开口的方向、剪口的大小等关键性问题点透,激发了幼儿二次创作的愿望,使幼儿的创作思维一直保持在活跃的状态。

4)肢体仿效体悟作品内涵——除了调动所有感官来理解作品以外,充分运用肢体的模拟来意会作品中的精髓,推动幼儿与艺术的互动,深入领会所表达的内涵。如:美术欣赏活动《向日葵》,其中运用了肢体模仿来感知每一朵向日葵的姿态,幼儿通过教师引导进行观察、理解和想象,表现温暖的阳光照耀着非常舒展的向日葵、被风吹得直不起腰却努力向光明抬起头向上舒展的向日葵,以此来感悟向日葵的勇敢、向上、朝气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5)动手操作主动发现求真知——是让幼儿在自由、自主的氛围中,试一试、做一做、演一演中,习得经验,引发创作。如:手工制作《滑稽小丑》中,幼儿在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画、折、剪、贴等技能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对范例的拆解、再组,探索发现滑稽小丑的内部结构,从而获得制作的方法、创生的动力。

6)自编儿歌让探究有条有理——儿歌以生动活泼的韵律方式,深入幼儿的心灵。在美术活动中多运用儿歌,以其和谐的节奏、朗朗上口的词句将探究过程中的艺术发现进行梳理和小结。如:水墨画《柳树》,在探究之后,将儿歌融入视频演示中:“将笔躺倒,侧锋用笔,树干拔地而起;侧锋浓墨画树干、中锋淡墨绘柳条;涮涮笔、换颜料、细细嫩芽长起来”,以此了解与掌握画柳树的步骤。

3.创作表现——在赏识解读中,倾“情”创生

此环节是幼儿情感表现和创造的重要部分,是充满个性的表现时分,通过它幼儿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看法和理解,主张从以下三个思考进行指导:

(1)幼儿在做什么—— 了解与懂得

(2)幼儿为什么这样做——鼓励与赏识

(3)教师应该如何做——引导与支持

4. 赏议启创——在多维互动中,蓄“情”再创

欣赏评议是美术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既能影响幼儿对美术活动的价值取向,又能促使幼儿艺术创造思维的拓展。通过以下三个方面,丰实美术活动内容,深化美术活动目标。

(1)以话题为引领,塑造幼儿的鉴美力

以话题为切入点:“看看谁画的最有趣?谁画的最不一样?谁画的最有创意,美在哪里?”然后尽可能的与幼儿交谈,引发幼儿对自己及同伴作品的欣赏,让幼儿在说说讲讲中感受自己作品的美,进而提升了幼儿的审美欣赏力。

(2)以艺术情境为依托,增添赏析情趣

注重为幼儿创设富有趣味、艺术性的情境,让孩子在有趣的氛围中实现美术作品的赏析。如在大班彩墨画《丹顶鹤》的赏议环节中,当幼儿的每一幅作品按序号贴回原处后,形成了在浅塘晚霞中众多仙鹤悠然自得的巨幅画作,对幼儿视觉上的冲击力不言而喻。

6079295845b97_html_6171a035a8e8f49f.png

姓名:孙洋 电话:13553008935 邮箱:545908594@qq.com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