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实效,关注核心素养——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打造优质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9
/ 2

聚焦课堂实效,关注核心素养——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打造优质课堂

蓝筱花

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实验小学 514300

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有效开展语文教学,能够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同时也对学生其他学科学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是新课改背景一项重要的教育教学理念,小学语文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有效引入核心素养教学理念,能够对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进行优化,提高学生语文学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语文能力发展。

关键词:课堂实效;核心素养;小学语文;优质课堂

引言:课堂教学是学生有效进行学习和发展的场所。小学教育教学阶段,学生性格活泼、喜欢玩耍,学习积极性不高,很难达到集中注意力的目的,此时,教师若不能有效进行引导,那么学生注意力涣散,难以有效进行知识学习,语文课堂教学价值不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基于学生实际特征有效进行课堂教学模式优化,促进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过程,引导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不断提高语文学科教学有效性。

一、创建教学情境,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学无定法,贵在有法。实际教学中,具体的教学方法并没有受到严格的限制,只要适合学情,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的方法都是具有可考虑性的。情景教学法强调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教学需求,联系实际生活,适当创设一些具体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知识学习和理解,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因此,在实际小学语文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语文课堂教学理念,有效优化语文情境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进行语文知识学习,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比如,教师在讲解“口语交际”部分教学知识时,教师可以开展分组教学,为每个学生小组提供交流情景,以此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再比如,学生在进行古诗词学习时,很多内容难以直观进行理解和学习。这时候,教师基于古诗词内容,有效进行教学情境创设,能够促进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知识理解,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

  1. 开展趣味性课堂,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小学教育教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不够成熟,很多全面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专注度不够。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性格特征引入趣味性教学模式,以此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趣味性课堂教学开展,能够对传统语文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快速抓住学生目光,促进其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实现课堂教学价值最大化。首先,教师可以有效进行提问,发展学生语文学习思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进行提问,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发散思维对问题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知识学习效率。小学语文教师进行问题设计时,应该注重该问题的合理性,即,问题要具有趣味性、合理性,同时,在提出问题时,还应注重课堂上问题提出频率的合理性,明确问题提出的顺序性、有效性,抓住提问的重点,确保能够将更多学生的目光吸引到问题上来,切中他们语文学习的要害,做到学有所问、问有所答,以此来发展学生调动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积极进行问题思考、问题解决,发现语文学习的本质,自主找寻到学习的乐趣。其次,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有效构建课堂教学活动,以此来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课堂学习,促进学生综合性发展。小学生具有好动的性格特征,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味运用课堂纪律规定来严格限制其行为,并不能确保每个学生的注意力都能集中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上,而游戏活动的运用更具调动学生积极性、集中其注意力的重要价值。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实情,联系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行为表现,在各个教学环节有效引入趣味语文游戏,促使学生有更多自主“说”、自由“动”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开口说,在引导学生开口说话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语言能力。

  1. 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集中教学,以一对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难以实现新课改理念下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目标,也阻碍了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要求提高,需要教师积极转变课堂教学理念,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打造高效、优质课堂。教师在组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班上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需,联系课堂教学内容,合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设备等现代化教学技术,有效创建小学合作学习课堂、互动课堂、自主学习探究课堂等,创新、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交流、探究,并有效进行知识学习和理解,发展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1. 科学分组是小组课堂教学开展的基础。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基于学生实际情况,课堂教学内容有效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提高小组教学效率,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开展过程中,教师有效对学生进行分组是教育教学的关键。教师只有对学生进行有效分组,才能够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学价值。因此,教师应该明确科学分组价值。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之前,需要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考察和分析,然后根据学生情况,结合优势互补原则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以此来提高分组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比如,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较强,但是性格较为内容,而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较弱,但性格较为活泼,教师在分组过程中,将具有不同能力、不同性格的学生分为一组,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学生在小组中有效发挥自身价值和长处。如: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指导其他学生的语文学习,帮助其他学生寻找到更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性格外向的学生则能活跃整个小组的学习讨论气氛,鼓励学生主动沟通和表达;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吸取别人的经验,并有效进行总结,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策略。而性格较为内容的学生,可以不断受外向学生影响,逐渐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以此来实现学生共同发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 促进师生交流,强化师生互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发挥自身的指导价值。实际上,在课堂教学中,想要确保学生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发挥,强化课堂上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就成为了当前众多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实施任务。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优化,不断进行提问、游戏、探究等,以此来激发学生主动性,促进学生积极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氛围,构建优质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对学生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举例来说,在教学《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一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在导入环节,联系实际生活,向学生进行提问:“本文题目中的‘金色巴掌’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猜一下?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这种水泥道吗?同学们在生活中还见过铺着其他东西的水泥道吗?”

总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积极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优化,充分发挥情境教学、趣味教学、合作教学等教学模式的重要价值,在尊重小学生个性特点和语文学习实情的基础上,强化他们语言表达、思维发展、审美鉴赏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卞开春.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培养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认识和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6(10).

[2] 张红玲.浅析新形势下小学语文优质课堂的合理构建[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7(8).

[3] 徐桂娟. 聚焦课堂实效,关注核心素养——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打造优质课堂[J]. 情感读本, 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