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统计学教学存在问题和改进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7
/ 2


浅谈中职统计学教学存在问题和改进对策

郑春林

广东省普宁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 普宁 515344

摘要:统计学产生于实践应用,是一门方法论科学,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在中职人才培养中有着很大的作用。如何增强中职统计学教学实效性,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大课题。文章从学生基础比较差、教材缺乏针对性等三方面分析了当前中职统计学教学存在问题,并阐述了提高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法等改进对策。

关键词:中职;统计学教学;问题;对策

统计学是一门如何去收集、整理、分析、解释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系列概念、原则、原理、方法和技术的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对于中职学校财经商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统计学是其必须掌握的通用的方法论,是一门必修的基础性学科。但是由于统计学的内容较为枯燥乏味,致使大多数学生都对其不太感兴趣,使统计学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存在很多问题。笔者结合多年中职统计学的教学经验,对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以期对当前中职统计学教学同行有所帮助。

一、当前中职统计学教学存在问题

(一)学生基础比较差

当前中职学校招生压力比较大,生源质量普遍下降。大多数中职学生在入学之前,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基本技能欠缺,没有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特别是他们对中小学数学知识的掌握不成系统或一知半解,其中不少学生由于在小学、初中期间因畏惧数学而潜意识的产生抵触情绪。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经济社会现象的交叉性较强的方法论学科,具有数据复杂、内容枯燥、系统性思维强的特点。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或数学能力弱,对中职统计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学习统计学需要一定数学基础,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在学习统计理论课程时,就容易存在无法理解和断层的情形。这使教师的教学难以顺利开展,统计知识无法让学生顺利接受和掌握。要上好统计学这门课,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系统思维能力,这成为了中职学校统计学教师的一个工作难题。

(二)教材缺乏针对性

统计学是中职经济类学科的必修课程之一,但现行的中职统计学教材标准并不统一,缺乏针对性。大学、中高职等各层次学校的教育都普遍涉及统计教学,但目前中职教育统计学的课程设置和教材,在本质上并未能具有针对中职学生职业需求,没有和大学、高职的教学有明显的区别。统计是由属于数学的数理统计学和属于经济学的社会经济统计学两门学科进行融合组成的。有一些中职学校的教材只是将这二类教材的内容做简单的删减拼合,没有增加新的思想和内容;一些学校的教材有增加新内容,但是对最新研究成果只做皮毛的介绍,标准没有统一,导致教学缺乏针对性、合理性和规范性。很多学校使用的教材仍是以统计工作过程为主线,包括调查、整理、指标、抽样、指数、数列等相关内容,过于重视和强调理论基础,可以说是对大学教材作简单的浓缩,其知识构架没有针对中职学生的职业应用要求。统计学是中职阶段对教学实践要求比较高的一门学科,很多统计方法都直接被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中,但是目前统计教学内容基本都是重理论轻实践。很多老师照本宣科,按照课本套路强行“灌输”,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使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比较差。

(三)教学方法没更新

因为受到师资、教材等多方面的限制,目前的中职学校统计学课堂大多数还是以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为主。很多教师沿袭大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有的甚至直接把统计学课程当成数学课程进行教学,机械化的让学生记公式,做练习,重点强调每条公式的应用计算。如在指数、抽样调查等章节的教学中,因为相关概念都比较抽象,逻辑性强,公式特别复杂,不易理解计算,教师经常照本宣科,使学生畏惧统计课如同初中时畏惧数学课一般。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落后,基本没有和学生互动,教学方法也停留在十几年前的形式上,以网络、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没有充分运用。教师们大多没有与时俱进,没有继续深造,没有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行学科的创新,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得不到激发,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此外,中职统计学教学对学生的考核内容和方法相对陈旧,效果不佳,主要还是检查作业和进行期中期末考试。这样的教学考核方法和模式,缺乏对学生知识基础和实践应用能力的考察,对于学生提高统计实践操作能力作用不明显。

二、中职统计学教学的改进对策

(一)提高学习兴趣

每一个教师在知识传授时,只有学生对其任教的科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真正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喜欢某个科目,在课堂上,就愿意积极加入教学活动;若对某个科目反感,便会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甚至正面对抗。统计学更是特殊,因为这门学科存在大量抽象且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时适当的引入一定的案例来进行教学,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引起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的兴趣。面对刚从初中升学进入中职学习且对专业一无所知的中职学生,让他们全面系统地接触统计学,提高其对统计原理的认识和兴趣,是最好的做法。第一周的前几节课,教师不要直接讲解生涩、冷僻的概念和理论,要重点分析“生活中的统计”等话题,从紧密联系的家庭生活、社会经历入手,小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大到国家重大政策的制定,利用中职学生开始关注社会、感恩家庭,即将进入社会的心理特性,全面讲解统计与自身、家庭及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分析统计在各行各业中的重要应用,尝试用最精要、最易懂、最适合的描述讲解,使学生能领悟统计的原理和功用,避免学生对统计学产生晦涩难懂的印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好统计学的深刻意义,树立起能完全掌握统计学的信心。教师在统计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把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目标,要做系统调查和研究,充分了解学生的统计学学习状况和能力水平,实施因材施教;要创新教育观念,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对统计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统计学教学活动之中。

(二)创新教学方法

教育教学的创新是新时代教师的使命。每一个教师必须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创新实用型人才。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完全不符合新时代学生成长成才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中职统计学教师“一言堂”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致使教学效果特别差。统计学教师应该本着不断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投入到教学工作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网络、动漫等能够刺激学生学习动力的教学手段,广泛应用分组教学、互动教学、项目教学等有趣有效的教学方法,让统计学的课堂变的富有新意,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动力。教师应该将考试考核制度和课堂活动相结合,平时应将全班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进行明细的记录,在期中期末评定成绩的时候与其相结合,这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用很明显,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效活跃了课堂氛围。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定期对学生的统计基础知识进行趣味的测试,并将测试结果纳入期末的考核成绩之中,这样做能有效的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开展实践教学

统计学教师在授课中,要有意识的淡化完全依靠教材的纯理论教学,要抛弃现有教材中大量的晦涩、繁琐的统计公式部分,要用通俗化生活化的教学语言指导学生学习。实践教学能有效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让学生学会应用统计学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平时上课的案例教学只是让学生学习了分析统计知识的能力,并没有让他们置身于统计实践活动之中,所以在统计学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大力开展实践活动,如让学生在校园中亲自完成某项统计工作,到机关、企事业的统计部门去参观、实习等,以增强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体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及解释的过程,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有效提升了学生创新应用能力。

要增强中职统计学教学实效性,我们还需要不断的发现与分析当前教学中所存在其他问题,并及时做出有效的改进对策。同时,还必须加强统计学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改革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马隽.浅谈中职统计课程教学改革[J].现代交际,2019(01):185-186.

[2]吴鹰.中职统计教学的思考[J].长江丛刊,2018(32):275.

[3]冉运朵.浅谈中职学校统计教学模式之探讨[J].才智,2015(0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