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育中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1
/ 2

初中数学教育中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赵德智

惠州市实验中学附属学校 广东省惠州市 516000

摘要教学改革的推进与素质教育的开展,为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教师应当重视应用多种高效的手段提升学生的各项数学能力。思维导图是目前数学教学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的一种教学手段,能够实现对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的有效培养。教师应当重视利用思维导图强化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本文就这一点展开了探讨,以期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导图;数学表达能力。


引言:

数学是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也是一门重难点繁多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能够对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实施良好培养的课程。思维导图是一种能够将抽象的思维形象化,以线条、图像的形式展现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和思维的发展过程的思维工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进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与质量。


  1. 思维导图与数学表达能力概述

  1.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最早由英国的心理学、教育学家东尼.博赞发明,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具有简单、高效、实用的特点。思维导图能够借助图形、线条与文字,通过图文并重的方式,将各知识之间的关系,以相互隶属与相关层级图的形式展现出来,进而将主题的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记忆元素实现有效连接[1]。目前,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已经较为广泛。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展现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可以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诸如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等一系列思维能力。总体而言,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十分突出。

  1. 数学表达能力

数学表达能力是指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将自己脑海中的数学概念、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解题过程向他人阐述的一种能力。具体的数学表达,包括文字表达、图形表达与符号表达三个方面,是对数学思维的集中展示,是对数学抽象性的具体展现。相关研究表明,人脑的思维存在一定的放射性特点,对数学的表达也不例外,学生所表达出的数学概念、数学性质、数学公式、数学法则等知识点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联系。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在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的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这种能够梳理放射性思维过程的思维工具。


  1. 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策略

  1. 在课堂导入环节培养数学表达能力

课堂导入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始。因此,对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应从课堂导入环节入手。具体培养方式如下:

  1. 设计思维导图,展现数学思维

数学知识具有突出的严谨性与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以学生自主探索为形式,鼓励学生在课堂导入环节通过对知识点展开自主梳理、自主归纳,绘制出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而对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及其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为轻松,在这一过程中完成对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先整体浏览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自己在预习阶段掌握的知识,通过思维导图基本梳理出三角形按边的相等关系分类的思维导图、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思维导图,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的探索,对即将学的数学知识有基本的了解,进而强化学生对课堂的自信心。接着,教师可以将几名学生设计的具有典例意义的思维导图展示在多媒体投屏上,并让学生讲讲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归纳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让其他学生畅所欲言有没有更好的思维导图设计方法,以此提升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1. 创建问题情境,实现新旧接轨

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因此,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往往是一个不断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不断完善脑海中的数学知识体系的过程[2]。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在课堂的导入环节,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联系新知识,回忆旧知识,找到这些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在思维导图中展现这样的关系,进而强化自己脑海中的知识体系建构,提升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与数学学习水平。

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不等式与不等式组》这一课的导入环节,让学生先陈述与不等式、不等式组具有联系的函数、方程组知识,让学生在繁杂的数学知识中构建清晰的知识链条,紧密抓住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而感受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新知识出现的必然性与必要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在旧、新知识之间绘制思维导图,运用自己的联想思维、发散思维,感受数学知识的延续性与科学性,进而为进一步的课堂学习做好铺垫,这显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1. 在课堂教学环节培养数学表达能力

课堂教学是数学知识教学的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对思维导图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课堂知识回顾部分。课堂知识回顾并非是单一的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归纳整理,而应当是一个推动学生完成对新旧知识的进一步整合、对知识体系的进一步重构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重要机会。因此,教师应当抓住课堂教学中的回顾环节,通过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3]

教师可以在结合课堂教学的板书的基础上,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表述自己在这堂课的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得到的收获,这不仅有助于及时获知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突破课堂学习中存在的盲点,还有助于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建构,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学《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一课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梳理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图形之间的演化、递进关系,在推动学生进一步掌握图形的性质与判定条件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1. 在课堂复习环节培养数学表达能力

在课堂复习环节中,思维导图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更深、更广的连接。学生应当在这一环节中,进一步做好对知识之间的联系的梳理。

为提升这一环节应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效果,教师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整理章节的知识内容,这一点在数学中考总复习中尤为重要,能够显著提升学生脑海中知识架构的科学性,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检索脑海中的知识,并解决问题,让学生的数学水平得到质变。教师可以结合函数模块化复习、多边形模块化复习这类复习形式,借助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知识体系的深度与广度,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不断深入融合到更大的知识体系中,进而实现数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其次,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选取学生中较好的思维导图设计作品,在课堂中展示,并引导全班学生对这份思维导图畅所欲言,说说这份思维导图的优点和缺点,以及自己对思维导图的改进与补充。教师也可以在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继续借助思维导图复述知识,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这显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最后,教师还可以在复习环节中,运用思维导图梳理对同一类数学题目的解题思路,或对同一题目的不同解题方法,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技巧得以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为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教师应当重视在数学课堂中应用思维导图这一教学方式,并在数学课堂导入环节、课堂教学环节、课堂复习环节中不断深化对这一教学方式的应用,强化学生脑海中数学知识体系的科学性,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与质量,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归纳、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马静. 初中数学渗透“思维导图”的方法探讨[A]. 福建省商贸协会.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一)[C].福建省商贸协会:福建省商贸协会,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