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教师课程领导力提升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7
/ 3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教师课程领导力提升策略

于亮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南湾丹竹头小学 广东 深圳 518100


“核心素养”成为了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所聚焦的对象,就小学课程改革而言,小学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是推动课程的改革和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条件。核心素养与教师课程领导力具有实现目标的一致性,实现主体的共同性,落实途径的同一性。核心素养的落实需要教师课程领导力作为支撑,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提升可在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过程中实现,二者相辅相成,互为支持。教师只有具备课程意识力、开发力、设计力与实施力才能将核心素养落到实处。教师课程领导力可以激发教师对于课程的领导力意识,可以让教师对于课程的领导力观念发生相应变化,学校要给予教师展现课程领导力的机会。

一、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内涵

教师课程领导力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品质、教师专业能力、学校课程建设质量,教师在教学课程设定、设计以及实施过程中扮演领导角色。教师课程领导力由课程价值判断力、课程设计抉择力、课程开发整合力、课程实施引导力、课程评价反思力五部分构成,这“五力”也是中学教师课程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只有合理掌控这“五力”,才能系统理解中学教师课程领导的专业理论,而且付诸实践。

(一)课程价值判断力

所谓的课程价值判断力是针对于教师来讲的,是指教师按照自己从前的经验知识对课程内容的价值进行专业判断的能力。价值观影响课程行为,课程价值判断力在课程领导的活动中起着先导作用。但是对于课程价值的判断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此,有两个问题需要被明确:首先在判断课程内容是否具有价值的时候应当选用什么样的标准;其次找到判断的标准之后如何对课程内容的价值进行大小方面的比较

(二)课程设计抉择力

课程设计抉择力是一项针对教师提出来的要求,这项能力要求教师要有足够的能力对所教授的课程内容进行准确的抉择,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实现。这项能力对老师来讲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能力,但是如果想要具备这种能力不仅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教师对课堂上的学生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课程作为一项客观事物从理论上来讲并没有好坏之分,如果教师能够将课程进行充分的利用,将课程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那么这就可以被称之为是一个好的课程。

(三)课程开发整合力

所谓的课程开发整合力是针对教师提出的一种能力,该项能力要求教师在实施课堂活动之前一定要对课程所涉及到的各项信息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升整个课堂的教学水平,在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知识的同时实现知识的整合。当下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爆炸对教育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筛选出有利于教学活动的信息,所以教师们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讲授的过程中不能只是一味的生搬硬套,而是需要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

(四)课程实施引导力

所谓的课程实施引导力是针对教师提出来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要求教师们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时候要根据学生们的特征以及课程的特点对学生们学习的内容以及学习的方法进行引导,以便学生们能够有效率的完成学习任务。课程的实施过程是动态的,不断发生变化的1。因此教师和学生在同一空间进行实时沟通交流,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学生是不断成长的一个群体,他们的成长要依靠知识的滋养,其中大部分知识依靠教师的传播和引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所担任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教师们一定要对自己所教授的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求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引导的准确度。并对学生进行适度的引导。

(五)课程评价反思力

课程评价反思力是指教师在课程实施完成以后,对课程实施的过程是否有效、课程实施的方法是否正确、课程实施的结果是否满意等多方面的客观评价,然后进行全方位反思的能力。在进行课程评价的时候一定要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对课程进行一个全面的评价,积极借鉴该课程在实施过程中的优点,同时对此次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的反思,在将来的课程讲授过程中尽量避免再次出现此次课程中的缺点。通过这样的同时帮助学生们在将来的学习过程中养成一个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小学教师课程领导力影响因素分析

(一)、课程与课程领导理论认知不足

小学教师的课程理论素养对于其提升课程领导力起着理论支撑的作用。小学教师想要提升课程领导力需要加强自身的课程理论认知,充分掌握课程理论知识,具备课程开发、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大家将关于课程的种种都依托于国家和政府,认为教学才是学校育人的唯一导向。中学教师早已适应传统教学模式,面对新事物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出现显得难以适应。因此对于大部分中学教师来说,教材就是课程的全部。

(二)、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意识薄弱

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教师课程领导的行为,中学教师课程领导意识是中学教师对课程领导力的领悟。在强调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理应从教书匠的身份转换成课程领导者,而许多学者也对教师提出了“教研结合”的建议。但实际上很多中学教师并没有开始重视课程研究,原因之一便是中学教师缺乏课程领导意识。教师课程领导意识的觉醒,有助于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能够积极发挥自主意识,扮演课程领导者的角色。

(三)、同事、家长、学生等相关群体的不配合

课程领导者并不局限于专家与学者,教育行政人员、教师、学生与家长都应共同参与课程活动,担当课程领导责任。学校的办学质量以及教师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到同事、家长或学生的影响。教师课程领导不只是要教导、指导教师,更重要的是要重视教师教学经验的分享、教师群体间的互动、生命经验的相互叙说以及经验的连结等(陈美如,2004:35)。校本课程的开发离不开教师的齐心协力、共同领导,教师间的相互合作能够加强对课程的监督评价力度,也可以实现教师能力的互补,共同成长,教师的彼此互动、批判使原有价值观和信念不断遭到挑战、质疑、解构和建构,才会创造新的课程和教学,从而实现有效的课程领导。

(四)、制度保障缺失,教师培训欠缺

课程领导强调的是自由、开放、民主的管理体制,教师可以直接参与到课程决策的商定过程中,充分发挥课程领导者的作用。新课程改革后,学校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但这并不代表教师也拥有了课程领导权,这还要取决于学校领导的观念和做法。学校领导的课程领导观念及行为影响着小学教师课程领导力。大多数学校仍采用自上而下的集权式领导模式控制教师的课程领导权力,使得教师本身的领导权力丧失。校长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主体,在教师课程领导力提升方面承担着主要责任,但大部分校长仍然是传统的课程管理思想,将自己视为课程的唯一领导者,不愿意赋权给教师。另外,对于大多数小学教师来说,教师课程领导力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人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就需要完善系统的培训促使教师更好更快地了解课程领导力。有效的个性化培训是促进教师课程领导力提升的重要手段

三、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教师课程领导力提升策略建议

(一)、加强基于核心素养导向课程与课程领导理论认知

1.更新观念,提升教师认知

认知是行为发生的基础,所以在开展校本课程开发前,教师本身应该明确自己的身份,以领导者的身份改变自己的观念,明确自己在课程领导过程中所充当的角色和应该承担的任务。在看法上,教师要从教学活动的框架中跳出来,改变传统的方式,实现更好的课程领导改革。此外,学校内部目标的一致性也相对重要,通过学校领导者、校长、教师三方达成共识,建立一致的发展目标,并确立共同的发展方向,使教师、校长为学校的未来不断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实际的开发中,校本课程下的领导者应该积极开展内部分享、内部讨论、头脑风暴等会议,共同解决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这必将是一个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形成团队内部团结互助,自主学习的氛围。除此之外,从职能的角度上看,校长是所谓学校的最高领导者,校长对课程的开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们在过去会习惯性向校长汇报工作进度,并由校长进行课程规划。但是,在这种全新的模式下,教师应该站在整个团体的角度进行思考,汇总分析团队的需求,并结合校长的意见,共同建立课程的长远发展计划。而且必要时还可以通过召集家长、社区、政府部门等代表进行课程开发相关讨论,并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保证后续校本课程开发的顺畅。

2.加强核心素养内涵学习,树立核心素养教育理念

一是增设核心素养专题课。教师进修学校或相关教师培训机构必须牢牢把握基础教育改革动态,仔细研读教育改革文件,建设与基础教育改革相适应的教师培训课程,为中小学学校培育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优秀教师。开设核心素养专题课程有利于教师学习核心素养的内涵,了解核心素养教学改革新要求,提高教师核心素养知识学习水平。

二是将核心素养内容融入教育学和学科教学论两门课程教学中,并要求相关教师在教师教育专业教学中,将核心素养的新要求、新发展、新特点融纳到教学内容之中;

三是组织在校示范学生学习有关核心素养的专题文件。通过专家汇报,教育见习等活动形式,使师范生对核心素养有关文件的精神有一定的认识,使师范生能够参与进核心素养的研讨中,有利于强化师范生核心素养理念,形成核心素养品格。

(二)、增强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意识

1.激发专业情意,提高核心素养教育责任感

教学责任感是影响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主观因素,影响着教师的教育主动性和参与性。面对核心素养改革的新要求,作为一名教师,要主动承担培养核心素养的责任,明确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积极探索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策略。因此,学校应当激发教师的专业情意,以专业情意引领教师树立核心素养责任感。

2.树立正确的课程价值观,提高课程价值判断力

树立正确的课程价值观,提高课程价值判断力要明确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一直以来,我国传统教育的课程价值观就是考试分数至上,这种观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教师认为教书就是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帮助生考上好学校。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当务之急是树立正确的课程价值观。而正确的课程价值观需要坚持课程改革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回归学生的生活实践与精神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它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这更符合时代需要。教师坚持以学生为本,那么在判断课程价值时,就会更多地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而学生也能真正地把学习当成一种兴趣,明白自己为什么学习,会更加有动力,这样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赢。

(三)、加强专家、家长等相关群体的支持力度

首先,积极寻求课程专家团队的支持与帮助,邀请课程专家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对教师课程领导力进行指导与评价,针对性地克服中学教师在课程领导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于在实际课程领导过程中遇到困难的中学教师需要得到正确的指导和引领,课程专家的帮助不会使中学教师在迷茫中耗费时间和精力盲目探索。其次,学校应建立与家长长期有效地合作机制,定期召开家长会并不仅仅讨论与学生成绩相关问题,适当涉及教师课程领导方面的讨论,共同为有效地进行教师课程领导出谋划策。最后,学校可以定期收集学生、家长等相关人员对于中学教师课程领导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为提升中学教师课程领导力提供一定的改进方向。

(四)、加强制度保障,完善课程领导培训。

1.组建课程开发团队,构建教师课程领导共同体

课程领导是一项以团队为主体的任务,把“课程领导共同体”作为主体的共同目标,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承担对应的责任。但是,课程领导本身作为专业性较强的任务,我们在考虑课程开发的同时需要对基础性、代表性的问题进行研究,所以,课程领导的开发需要专业人员的加入,并发挥外部资源进行协助,共同搭建一个专业性强、执行效率高、团结互助的共同体。优秀的课程开发队伍,有利于全面提升学校教师的课程领导能力,从根本上说,学校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开展工作:其一、整合校园内部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源,并通过课程专家顾问的支持,共同开发课程;其二、积极利用社会资源,通过聘请外部专家对课程开发内容进行评估,并结合内部优秀的开发团队,提升课程开发的深度。与此同时,团队内部可以利用“伙伴互助”、“同级互助”、“学习组织”等形式开展。

2.构建合作开放教师文化

学校内部应该形成合作性教师文化,以此迎合全新的课程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封建保守的教师文化,重建教师文化生态系统。在这种全新的合作方式下,有利于促进课程活动参与主体之间的互动,使内部形成知识共享,通过团队的概念不断改变个人的想法,长久下来,有利于在团队内部形成合作互助的氛围,使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在校本课程研究过程中,有利于内部问题的解决,通过这种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形式不断促进教师的成长。

3.校本培训机制

学校应该为老师构建美好的发展愿景,使教师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开展学校课程领导工作,这个过程中培训制度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多元化的校本培训,有利于促进学校内部教师的自我培训与进修,使其对课程领导有更深入的理解,所以,良好的培训机制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支持。在制度搭建时,我们要做到合理、充分、高效,通过多种主题的设置增加培训的内涵,例如理论知识培训、外聘讲师培训等形式。

4.建立课程事务参与平台

学校应为教师建立合理的课程事务的参与平台,鼓励支持教师群体的互动和交流,帮助教师对话,给教师展示校本课程开发成果的机会,也可开展一些教学活动,促进教师提高自身的领导水平1


1 索桂芳. 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政府作用——国外及我国香港地区的经验与启示[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1001-9162.

1 黄云峰,朱德全. 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意蕴与生成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5,(4):1004-5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