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有所通,习有所得——浅谈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2
/ 2

复有所通 ,习有所得——浅谈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教学

黄芳

广东省江门市范罗冈小学 529000

摘要:中小学教育是六年级数学教学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六年级数学提高整体学习效果至关重要。因此,六年级数学教师必须认真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要点,有效地培养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沟通和应用。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复习教学

前言: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教学是对整个小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综合的梳理,重点是发现和填补空白。做好这一部分的复习,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进一步发展能力的重中之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 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学习现状

对于小学六年级的数学,在复习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时,不仅要指导学生在现阶段学习,还要为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方针,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提高复习效率。但当前数学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数学考试策略,不利于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教师必须加强学生的复习指导,以应付即将到来的考试。六年级的学生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主动性不强

心理因素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六年级学生学业压力大,不仅是数学的学习压力,而且他们每天都带着过度的心理负担学习,导致对数学的心理抗拒。现在国内每个学校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分数决定一切。这些压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再加上数学的枯燥性也导致了学生的主动性。

(二)反思能力差

小学六年级学生需要更好地理解数学要点,并且能够快速学习和熟悉应用基础知识,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但是,在六年级的复习过程中,一是因六年学习内容过多,许多学生已遗忘旧知,对一些很简单的问题都无从下手。二是因为教师们在课程中没有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要求制定出合理的学习方案;三是因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长此以往学生便会成为学习机器,从不主动反思,对学习产生厌倦,学习也就会停滞不前。

(三)学习负担重

有些民办中学为了选拔“尖子”学生,组织的入学考试普遍提高超越教材的标准,家长们“望子成龙”,纷纷逼着孩子上各种培训班,生怕孩子 “输在起跑线上”,导致大部分学生既要完成学校的作业,又要完成校外培训班的任务,学生课业负担重,精神压力大。

二、提高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教学的对策

(一)系统分析:让学生了解小学数学之间的联系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要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就是教育,教、学、做的结合就是生活教育。他认为教育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那么在他们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着的学科,不再是一个枯燥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就会对数学感兴趣,数学教学就会有效。

例如,在学生复习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公式的时候,很多同学对于公式并不能完全理解,因此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牢记,这就会导致学生对于公式不能灵活运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动画演示和动手操作复习每个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而让学生彻底理解公式,最后能够熟练的运用公式。

复习教学一般要复习的内容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也是我们需要挖掘之处,在平时的复习中一定深入挖掘我们的教材内容。该补充的及时补充。例如:在复习《百分数的应用题》这一内容时,我们会发现这部分知识点多,如果要概括的话,可以分为七大类应用题,其中折扣、成数、税率、利率是生活中百分数的应用。我们可以进行对比,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知道它们都表示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百分之几这样的百分率,明确只要求折扣、成数、税率、利率都要用除法。并且联系我们国家的一些政策,渗透政治教育,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夯实基础:切实帮助学生掌握好数学知识技能

整合基础数学知识的复习教学是为学生夯实基础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的数学基础内容分为三大块:概念、计算、图形。

概念是很多知识点开展的出发点,只有理解了概念,才能理解其延伸出的教学内容,要重点向学生逐个阐明。例如:方程、比例和比的复习教学都是概念课,我们除了要和学生复习它们的概念外,还要对比它们之间联系和区别。第二,教学生好方法。例如,如何分析材料,如何利用数形结合,让学生记住方法,以及如何使用比较、分类、分段和归纳等方法。如何在计算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判断哪些题能用简便方法计算。第三,机械记忆能力应适当培养,因为记忆学习与机械记忆相辅相成。例如,在学生学习《圆柱与圆锥》课程之前,教师必须让学生了解圆柱与圆锥的具体特征,然后必须了解公式的起源和推导,并将其纳入有利于永久记忆且易于使用的学习知识系统,只有通过上述基础知识的熟悉,才能解决更多关于圆柱与圆锥的一些关系转换的问题。

(三)能力培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的能力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实际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注重数学问题的人文性,并精心设计问题,让设计问题更有价值。一个好的数学问题应该是高度探索性的。应该有一定的启发和发展空间,也应该有一定的开放性。提出问题一定有一定的障碍和可接受性,即提出的问题要难,不是一眼就能知道结果的问题,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同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的知识库,让学生接受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复习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实际应用的复习中,我让学生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 “把一张长30厘米,宽24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若干个相同的正方形而且没有剩余,剪出的小正方形边长最大是多少厘米?至少能剪出多少个?”

  2. “ 用若干个长12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最小是多少厘米?至少需要多少块长方形?”

如果学生不理解正方形的边长和长方形的长、宽有怎样的关系,就不知道如何解答?所以我通过课件演示的动态效果,顺势抛出以下几个问题:

  1. 相同的正方形是指什么相同?

  2. 没有剩余是什么意思?

  3. 这两道题求的正方形的边长和长方形长、宽有什么关系?

  4. 边长最大是多少厘米和边长最小是多少厘米和长方形的长、宽又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得出第(1)题要求的边长就是长和宽的最大公因数,第(2)题要求的边长就是长和宽的最小公倍数。学生求出边长后自然就会求正方形的个数了。然后两道题我把长和宽的数字改变,把求正方形的边长这一问题去掉,直接求正方形的个数。有些学生无从下手,但大多数同学都能够意识到先要求出正方形的边长才能求正方形的个数。所以最后总结得出:不管是剪还是拼成一个正方形,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是指正方形的边长,要求拼或剪的正方形的个数都要先求出正方形的边长才行。

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串让学生深入思考,只有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才能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

(四)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现在的数学教育中,通过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在数学中的应用意识,让学生深入理解在知识学习应用的过程中所学的知识,学生在学习中所能构建的不是死板的书本知识,而是可以应用的灵活知识。当学生了解数学知识,能够自主从数学的角度探索该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时,如果能使之成为良性循环,他们将终生受用。

例如:小明的爸爸打算把5000元钱存入银行,可以有两种储蓄办法,一种是存两年期的,年利率3.06﹪;一种先存一年期的年利率是2.52﹪,第一年到期时再把本金和利息取出来合在一起,再存入一年。请你帮忙选一种得利息多的办法。这一类题型的复习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又能激发学生挑战难度的学习兴趣。这样有层次的作业既让成绩差的学生有收获,又让成绩好的学生不至于敷衍了事。

结语:综上所述,在六年级复习教学的探索中,教师应该认识到每一章内容之间的联系,并运用有效的方法总结理论,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在数学复习过程中的核心效率。同时,教师还应注意相应教学方法的使用技巧,创新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参考文献:

[1]王同庆.浅析小学六年级数学分层教学法的实施对策 [J].新校园(阅读), 2018(2):77-77.

[2]王学业.阐述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对策 [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6):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