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河北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3
/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河北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路径研究

常海龙 1 王丹阳 2 高枫 3

图书资料与档案管理 唐山师范学院资源管理系 2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廊坊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3

摘要:通过梳理以往高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具体情况,探索一条就业创业新路径,即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之间的平衡点,完善高校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和新型就业创业指导模式,使得高校能够有效减少此类突发事件对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影响。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高校要及时转变思路,通过“互联网 +”实现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信息化,借助创业就业大数据实现精准指导,丰富就业创业课程资源、开发系统“线上+线下”就业创业课程,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提高就业创业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业创业;路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中法传染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共健康的事件。高校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中之重的公共领域。高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易感区”:一是人员高度聚集,二是以集体活动为主,三是社会联系广泛。高校及时有效地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要注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统筹做好毕业、招聘、考录等相关工作,让他们顺利毕业、尽早就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高校毕业生可能是最焦虑的群体之一,一方面就业人数创新高,另一方面突发事件会打乱许多企业的用人计划,线下宣讲、招聘活动暂停或减少。诸多因素叠加,为高校大学生就业带来了严峻挑战。

1.通过“互联网 +”实现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信息化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给我国就业创业工作的正常运转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为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问题,保障就业创业工作的连续开展,河北省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临时性地采取了在线组织的形式,经过在线指导,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得以顺利完成,就业创业指导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育信息技术的改变将直接影响到就业创业工作形态,教育信息技术不断实现智能化,这不仅会使传统就业创业工作的方式得到改变,而且会使教育学者的理念也随之发生变化。在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该遵守“信息技术的就业创业指导化、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信息技术化”原则,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中,对就业创业指导工作进行教育增值,让大学生主动思考并积极探寻当前就业形势,借此增加其对就业创业的认知程度。探寻符合教育信息化时代发展特征,兼具实效性与科学性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以此培养大学生积极就业创业思维,提升就业和创业成功率。

积极组建“互联网 + 就业创业”智囊团队,其中包括创业导师,知名企业家,资深人力资源总监等等,培养一支具有“互联网 +”思维、具备时代感、充满活力的智囊团队伍,线上可以为大学生在就业创业中遇到的难题提供解决思路,能够快速有效的沟通解决问题,线下可以对大学生进行实际的指导,对症下药帮助建立完整的就业创业培养体系。充分借助互联网技术的“万物互联化”功能,弥补传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探无所据”的不足之处,把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到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中,使得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变得更为直观、更具启发性,使学生在解决就业创业问题过程中掌握就业创业知识,充分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借助创业就业大数据实现精准指导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以大数据为依托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快速普及,借此技术促进了很多行业的发展。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经常无法看到有效信息,致使自身就业创业的选择迷茫。在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应该深入运用大数据给与的支持,运用详细的数据给大学生进行直观展示,使其清晰认知当前就业需求以及创业机遇。随着大数据的来临,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区分和使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判别,搜集各个学生在各方面的要求,经过一系列筛选,确 保学生认清市场需求,指导大学生就业工作进入精准化服务时代。大数据能经过一些较为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一些较为繁琐的数据进行解析,以此达到服务就业创业实践的目的。要推动就业创业大数据的全方位支持,可以与BOSS直聘、智联招聘等企业合作,各学校可以支出经费培养学校年轻教师,进入高校或者公司学习就业创业大数据知识。此外,也可邀请高校专家,面向广大教师开展专业培训,让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人员具备整理、运用大数据的基本能力。与此同时,要培养学生运用就业创业大数据的能力,根据自己专业、能力水平、就业创业需求有方向的进行选择,实现高效的信息匹配,最终达到良好的就业创业结果。

3.丰富就业创业课程资源,开发系统“线上+线下”就业创业课程

开发“线上+线下”就业创业课程,进一步确定贴近就业创业特征,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就业创业目标。根据国务院及教育部的指示,以及结合当前学生发展需求,开发适宜的就业创业课程。有序、系统、连贯组织就业创业课程内容是实现目标的具体路径,在设计就业创业课程组织结构过程中,要从横向关系、比例关系、纵向关系多维度展开研究工作。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革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近几年大幅度增加,各高校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建设的意识逐渐增强。就业创业“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建设丰富了的课程资源,就业创业多维度的结合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促进就业创业与社会需求的相互融合。高效衔接就业创业需求与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实现有效衔接,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做到真正延伸传统课堂教学的效果。将线上学习与线下课堂学习的地位变得同等重要。开始学习之前,本校课程导师可以通过QQ或微信群在离正式学习一周前发布相关课程学习信息,让同学们事先掌握学习流程,接下来与班级助教一起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而后,通知组织学生们参与师生面授课程,最终要将线下学习后的结果反馈到线上,形成全闭合线上线下循环教学。

4.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提高就业创业主观能动性

虽然突发卫生事件会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但是只要保持积极的思想去争取就会取得较好的结果。因此在面对突发卫生事件时应该引导学生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提升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意识和能力。大学生正确估计自身的能力和兴趣,了解工作岗位的要求,从而判断自己的能力和职位是否相匹配是正确选择职业的前提。因此,就业辅导工作应帮助大学生正确评价自我,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等,学会分析岗位要求,使自己的就业定位更加准确,减少不切实际的幻想,避免高才低就的遗憾,真正做到人职匹配,实现自己的理想就业目标。就业辅导工作还应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报效祖国、志在四方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强毕业生到基层、到艰苦地方就业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提升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意识和能力还应包括转化学生的就业观,树立行行出状元的理念,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不同岗位。

通过多方面启发、提高大学生的自主择业能力与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生在就业创业中地位与角色的转换,由传统中的“需求主导”转换为“学生主动”,改变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安排,并完成相应的选择,提高就业创业适宜度与自主学习能力。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心理辅导提供便利的学习平台,使学生真正参与到高校就业创业环节中,在指导的过程中应该以解决学生选择与需求脱节的问题,将精力集中在解决学生主观能动性问题之中,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解决就业创业问题的思维,提升其内驱力,在良好内部动力驱使下完成就业创业过程。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高校要及时转变思路,通过“互联网 +”实现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信息化,借助创业就业大数据实现精准指导,丰富就业创业课程资源、开发系统“线上+线下”就业创业课程,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提高就业创业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戴君.“互联网 +”时代大学生就业创业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89(8):18-21.

[2]侯坤.基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方式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

[3]杨增崇.突发重大疫情防控中的话语权提升与信心培塑[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

[4]刘才刚,郭甜甜.习近平青年观视域下大学生就业创业路径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7(33):102-103.

项目研究: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一般项目(JRS-2021-1015)。

613eee6861ba9_html_d67dffc3c68028f8.png


研究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唐山师范学院体育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