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寄宿制初中学生心理及学业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2
/ 2

家庭教育对寄宿制初中学生心理及学业的影响

孙达

深圳市光明区高级中学 518106

摘要:当今寄宿制初中教育的教育成果基本上都是以升学率来衡量的,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家庭和老师更关注学生的成绩,而极大地忽略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问题也就因此成为了寄宿制初中生健康成长的主要障碍之一。学生的幸福感、自信心以及自我价值感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家庭、自身以及老师方面的影响尤为显著,家庭教育环境和学校教育都是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家庭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一生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和父母度过的,更是人成长的第一摇篮,所以探讨家庭教育方式和寄宿制初中生心理健康及学业之间的关系及影响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家庭教育;寄宿制;初中学生;心理影响

引言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必然需要。寄宿制学生长时间以校为家,其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学生健康和成长的内在需求。因此,寄宿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协同形成教育合力,构建完整的学生培养机制,助力寄宿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寄宿制学生健康成长。本文结合工作实践,结合我校寄宿制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教育,探寻寄宿制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

一、家庭教育对寄宿制初中学生心理及学业的影响

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潜意识中害怕被父母抛弃,认为父母不是真正关心自己,经常会表现出委屈、拒绝、不可理喻。寄宿制造成的情感疏离,不仅仅发生在孩子心里,也发生在父母心里。虽然孩子是父母在世界上最爱的孩子,但并不意味着沟通和了解是最好的。许多父母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孩子,不能很好地与孩子沟通。当孩子感觉不被父母关心时,个性强的孩子容易否认一切、怀疑一切,骄纵跋扈,用强大的外在来遮掩虚弱的内心,保护自己;心理素质较弱的学生,只能学会自我压抑,失去个性,最终出现极大的心理问题,因此,家庭教育同样作为寄宿制学生的重要教育阵地,对于学生的心理和学业有着重大影响。

二、寄宿制初中学生心理及学业教育的策略

(一)促进学生和家长互动

寄宿学生因为正处在青春期,性格往往比较敏感,心理也相对脆弱。特别是在寄宿学校中,容易因为缺乏家长的管教而产生各种不良行为和心理问题。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促进学生和家长的联系。比如:开展“家长和孩子互相写信”“家长和孩子同读一本书”等活动,让寄宿在学校的学生和家长,利用闲暇时间做同一件事,享受“天涯共此时”的感觉,拉近学生和家长的心理距离、情感距离,让学生和家长更加彼此牵挂。即使学生放假回家,也要将多种形式的亲子互动延续下去。比如,学生和家长一起去看望长辈、一起去镇上赶集、一起用手机看电影等。让学生把和家长亲密互动的照片发到班级微信群中,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亲情一直包围在自己身边,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可贵。

(二)重视家庭教育,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父母要积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根据调查,许多寄宿学校的学生家庭部分是单亲家庭。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也是任何形式的教育所无法替代的,也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它具有权威性和感染性。如果家长从小就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关爱孩子,那么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就一定会形成开朗的性格,愉快的心情,良好的道德品质。相反,如果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感受到父母的爱,那么孩子的性格就会变得孤僻和冷漠。为此家长一定要重视家庭教育,利用一切形式的教育,使之与家庭教育充分结合,充分地发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教育功能。寄宿儿童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度过。他们需要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只有和睦美好的家庭才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寄宿学生的父母应注意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并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周末等休闲时间,以提高教育质量。父母双方都有责任积极营造良好的儿童家庭文化氛围,提高“休闲教育”的质量。为孩子安排一个安静、独立的学习空间;自觉为儿童购买一些书籍,报纸和学习用品;陪伴他们运动,聊天和散步,参观书店,玩游戏……在最自然的休闲时间帮助他们学习生活,学习做事,使其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父母要主动承担教育孩子的工作,不要推卸自己的责任。生活本身就是个大课堂,外出活动、阅读和写作、下象棋、玩游戏、打扫和做饭都是有益的“亲子活动”内容。

(三)发挥家校监督创新寄宿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

监督是规范寄宿学生行为的有效手段。寄宿学生心理比较敏感,要积极发挥家校监督作用,随时关注和调控寄宿学生的心理,有效促进寄宿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充分融合和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丰富寄宿学生心理教育资源,深挖家庭环境中的心理教育潜力,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积极心理品质。要促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心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形成全面协同教育。家长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孩子妥善处理心理问题。教师要在课堂实施学生心理品质教育,有效衔接学校和社会。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要共同上好孩子的心理教育课程,采取灵活巧妙的教育方法,创设处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教育氛围,运用生动有趣和易于学生接受的教育故事,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形成。

结束语

寄宿学校孩子的家庭教育任重道远,但只要老师和家长都能够给予充分的重视,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就能够让孩子不负青春韶华,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成长!

参考文献

[1]于忠德.城区学校寄宿制学生的家庭教育之思考[J].考试周刊,2019(64):15.

[2]周丽茉.探讨青少年叛逆期的心理特征及家庭教育[J].中华少年,2019(23):109.

[3]赵才周.寄宿制学校寄宿生管理有效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19(15):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