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分课堂”中实现立德树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3
/ 1

在“对分课堂”中实现立德树人

李泽宁

云南省 大理州鹤庆县鹤阳初级中学 6715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这就要求我们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如何更好的具体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现结合本人新加坡访学和教学实践认为,要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实现“立德树人”,“对分课堂”是较为恰当的课堂教学模式。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的一次创新工程。形式上,它是把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留给教师讲授,一半留给学生进行讨论;实质上,它是在讲授和讨论之间引入了一个心理学的内化环节,使学生对讲授内容吸收之后,有备而来地参加讨论。对分课堂结合传统课堂与讨论式课堂各自的优势,通过对内化和吸收过程的强调,实现了讲授法和讨论法两大教学模式的整合。讲授是为了基于独立思考的内化,而内化的成果则通过社会化学习在讨论中得到展示、交流和完善,既保证了知识体系传递的效率,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下面,以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一框《青春飞扬》为例谈点初浅认识。

一、 精讲留白,倾听中明白了目标。

“踏着青春的节拍,感受青春的力量,我们有使不完的心劲…”,教师富有激情的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课时学习重点为回忆自己青春表现,感受青春的特点,理解自强的意义;通过观看“航天员故事”和“阅兵式”视频,让学生感受青春的风采,增强爱国情怀。同时,向学生强调各项“探究与分享”独学和交流的要求,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引领,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敬业奉献。

二、独学善思,独立中培养了自主。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开始独立自学,在“运用你的经验”环节,学生选择和自己的青春感悟:纠结、梦想、青涩等等,标记和思考,为下一环节交流做准备。在“想法、想象、我的进步”等各项“探究与分享”部分,学生默默的边自读边反思,按问题要求写下自己的想法。在对“自强意义”的理解上,学生勾画要点当堂识记,记下困惑之处,以便交流时发言。在这个环节,学生充分地感受到“学习需要静心,学习需要反思”,也充分感受到了“其实学习是一段自由遨游的时空。”

三、 讨论交流,和谐中培养了友善。

交流环节以学生3—4人为一小组形式开展,较简便的做法是,单排的同学向后转于后桌同学组成一个团队。团队中人员,每节课轮流担任导演,负责组织领导,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民主。通过学生个人“亮闪闪”,培养自信心;通过“考考你和帮帮我”让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是平等的,要友善相处。对分课堂的 “延时讨论”,让学生经过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对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内化和吸收之后,再展开讨论,从而有效提升了讨论质量,保证了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自信心。在交流中让学生体验“多多益善、集思广益、互评有益和精益求精”

四、师生对话,平等中增强了信任。

在对话时,先鼓励小组代表介绍自学、讨论中的疑惑。学生提出“为什么自己的青春为什么没有航天员和兵哥哥们一样的精彩?”“有关青春的中外文学名著和经典影片看得太少了怎么办?”教师予以对应解答。在此环节,学生可以充分的感受到“山重水复”的难忘和“柳暗花明”的喜悦,师生之间友善对话,增进了师生情谊。

新时代、新气象,新征程。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新时代的课堂是培养人的主阵地,要勇于革新。对分课堂通过教与学核心关系的巧妙调整,使课堂实现了“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系统性转变,符合个体知识获取的认知心理规律。这一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理念,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开辟了新的路径,为培养学生21世纪核心素养提供了平台。我们的教师可以多实践,找出符合自己课程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在各科课堂教学中切实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