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让语文课堂教、学、做合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3
/ 2

“思维导图”让语文课堂教、学、做合一

郁珂

常熟市唐市中心小学 江苏 常熟 215500

【摘要】在十几年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方法、策略、观念充斥着语文教育世界,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无疑是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思想是不谋而合的。怎样让小学语文课堂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呢?下面就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大家交流一下我的想法。

【关键字】小学语文 思维导图 运用

一、思维导图的概述

思维导图是著名教育学家东尼·博赞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项重要教学理论,它也叫心智图。它将学生的思考过程由放射性到具体化,是我们的一个有效思维图形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结合的技巧,使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得到开发。思维导图一般来说是将主题放在中间位置,由主题向四周放射,就像一棵大树的主干向四周长出分支,每个分支上都有一个提取出来的关键词,各分支相互之间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整个思维导图仔细看就像人的神经网络图,错综复杂而又条理清晰,所以它有着“21世纪全球性的思维工具”的称号。

经过科学家长期的研究,人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思维所呈现出来的特征是呈放射性的,在大脑的经过的任何信息、感觉、记忆或思想都是这棵“大树”中的一个小小的分支,它就是放射性的立体结构。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于思维成长最活跃的时期,如果能掌握一门高效的心智开发工具,可以使他们在学习思考和记忆培养上更胜一筹,而思维导图就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能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有助于人脑扩散思维的展开。

二、思维导图的优势

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有着很大的优势。它可以利用阅读、思维、记忆的规律,在人们充分思考的基础上激发大脑的无限潜能。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

小学阶段的孩子思维特征主要是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都停留在表面,要让他们理解抽象的课文或是有很强的概念性的阅读材料,难度是极大的,他们很难把握住重点,更不要说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深层次含义了。但是,如果在语文课上运用思维导图,那就完全不一样了。思维导图像一棵大树,知识点是主干,然后向四周围一级一级地不断发散,通过穿插各种形象的图片、细致的文字、颜色鲜艳的线条等,将复杂的思维简单化、直观化、形象化,将复杂的知识可视化。所以,孩子们只需要观察分析思维导图,就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结构、重点等,毫无疑问,这对孩子的概念性思维的发展是事半功倍的。同时,在孩子深入分析思维导图后,也可以迅速的认识和理解相关的内容,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也随之得到了提升。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和思维基础,在预习或复习的过程中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绘制思维导图,从一个知识点出发,覆盖整篇文章甚至是一个单元或是一本书,在信息量和思维含量都很大的情况下,我们倡导合作学习的方式,只有每个人都努力思考,整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一个全面的思维导图。长此以往,在不断地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分析、寻求方法、不断摸索,那么他们的自学探究能力也会得到长足的进步。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与其说思维导图考验的是孩子的思维,不如说是对孩子的左、右脑同时进行了潜能的激发。思维导图在语文课堂上的运用就是利用了孩子的发散性思维,让他们能将课文中所包含的知识点进行重组、创新,将相互联系的知识点进行联结,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将文章内容清晰化。

三、思维导图的运用

目前的语文课堂追求高效,我想,思维导图的运用不仅让学生的课堂效率得到了提升,同时也使教师的教学手段发生了转变,更加帮助学生习得了开放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一)思维导图在记叙文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阶段,记叙文在教材中所占比重是最大的。相较于其他文体,记叙文分为写人、记事、写物、写景等,无论是哪一种,都需要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六个要素。只有学生真正明确了记叙文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他们才能真正地把握文章。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有一课叫《父爱之舟》,全文以作者的梦境在回忆往事。教学这课时,我布置学生在预习的时候绘制有关文中事件的思维导图,提炼文章中你认为重要的信息,然后进行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成小标题,最后将它转换成图式的形式。通过自学,学生不难可以概括出文中的七件小事,以“父爱”为思维导图的中心,以这七件小事为导图的框架,之后再运用对比鲜明的色彩勾画出文章内容。如此一来,《父爱之舟》的教学思路开阔,结构完整,学生在预习时已经对整篇文章有了较好的把握,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与质量便能有所保证。

(二)思维导图在说明文教学中的运用

说明文通常都是需要学生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学完后能够具备一定的读写能力。在小学语文中,出现的表较多的是科普类说明文。这类说明文中文章的结构、事物的语言和说明的方法都比较清晰。例如在教学《太阳》这一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回顾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让他们找找课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了哪些内容。接着我以圆形版图作为思维导图框架图的勾画基准,通过语文课堂的学习,引导学生抓住太阳的特点和太阳与人类的关系这两方面来绘制思维导图。“太阳”是导图的中心,可以让学生画一个太阳,这样能更加直观、形象,接着把“太阳的特点”和“太阳与人类的关系”作为导图的第一层级分支,让学生凭借课堂所掌握的知识自主完成本课的思维导图。小小一张图就清晰地展示了课文的内容,将本课的重难点直观地解决了。

(三)思维导图在小说教学中的运用

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小说类文体出现的越来越多。对于小学生而言,小说是他们喜闻乐见的,但由于有的小说篇幅过长,导致他们对内容情节分析不清,人物关系混乱,此时,就需要思维导图的帮助了。

我们都知道,通过环境描写和具体的情节,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小说类文体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确小说的文体知识,并通过体会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进而提高他们写作记叙文的能力。因此,我在进行小说的教学时运用了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对小说人物的动作、语言、细节、心理等的描写进行了深入分析,也注意了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和对小说故事情节的分析。

(四)思维导图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在作文中的运用是不陌生的,通过思维导图,我们可以看见学生思考的过程,了解学生在写作时的构思情况。在教学作文的时候运用思维导图,能使学生理清写作思路,巧妙构思内容,写出的作文条理清晰,具有发散思维。

学生进行作文构思时,我用思维导图引导他们整理和总结有关材料:审题清晰后,先确定一个适合作文要求的主题,接着围绕主题深入思考,确定所要写的作文材料。在有效调控思维过程的同时,学生根据内容合理安排文章的段落,用最恰当的方式将思维导图的内容表达为文字。

“教而不做,不能算教;学而不做,不能算学。教和学都做为中心”。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思维导图这一手段,让学生在获取繁杂的语文知识时能将大脑思维过程具体化、直观化,使学生更加深入的思考,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智力,在语文课堂教、学、做合一的过程中,学生组织力、记忆力与创造力得到了发展,最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郑亚欣 浅谈思维导图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好处 《社会科学(全文版)》2019.07

2.王初薇,王琳琳.思维导图在不同语文文体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上),2018.

3.高建华.论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下),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