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精准化”教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3
/ 2

通用技术“ 精准化” 教学分析

陈化民

浙江省义乌市第五中学,浙江 义乌 322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精准教学”的盛行,爆发式的信息、大数据的平台、精准的教学分析正快速地在通用技术教学快车道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围绕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精准化”教学又开始了它的新征程。

关键词: 精准教学 通用技术 教学分析

前言:近年来“精准”一词在社会上悄然流行开来,如精准营销、精准扶贫、精准医疗等。“精准教学”是在斯金纳学习理论的引导下,主张学习即操作条件作用,以流畅度(Fluency)作为衡量学生学习发展指标,在学科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一个数字化、精准化、个性化的教学时代即将拉开帷幕!本文立足于通用技术学科教学的特点,借助精准教学的可度量、可调控等要求,从课堂教学的几个维度出发,探究如何将“精准教学”的精义渗透到通用技术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精准教学在学科差异化教学、优势教学中的作用,更好的落实学科的核心素养。

  1. 对教材、试题要“精准”分析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铺开,教学大纲、学科指导意见退出了教学指导的历史舞台,对教材、试题、命题方向的分析在学科教学中就成了重中之重。作为任课教师,思维上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思维,钻究教材、研究试题、明确命题方向,才能让学生少走弯路,少做一些无谓的练习,增加学习效率。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的“精准化”教学,则为任课教师提供宽广的平台,通过对历年高考试题的考点分析、考查特点的分析、学生得失分的精准分析,教师就可以从中吸收经验,总结思维,对教学进行重新定位,让教学更有针对性、时效性,少一些盲目性。在精准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知识短板或解题短板,整合学生学习材料,开发数字化教学材料、校本资料,以问题为导向,借助手机、照相机、录屏软件等实现可视化、可度量的精准教学。如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近几年浙江省通用技术选考中对基本元器件特种电阻(光敏电阻、热敏电阻)的考查,除了解其特性之外,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在电路中学会分析、应用,凸显技术课程的核心素养,那么平时就要求学生加强这些方面的练习,做到遇题不慌,做题有路。

二、对教学目标、内容、角色进行“精准”分析

“精准化”教学设计首先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教学内容精准选择、课堂教学角色的精准认知。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效率高不高,主要看学生掌握的内容有多少、掌握的内容准不准、掌握内容是不是可以清晰地应用,当然也不能忽视课堂教学的另个角色——教师的作用。如讲解电子控制技术中“三极管”的内容时,物理掌握较好的学生学起来不费劲,但也有学生是刚接触,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认知过程,不同的学生接受能力也不一样,只有通过课后反馈、练习反馈才能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精准的数据分析就必不可少了。正所谓“闻道有先后”,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逐个掌握清楚,通过回炉再造对教学过程进行反复循环,逐渐完成各个短板知识目标,最后实现总体教学目标。“教师五分钟,学生半小时”就是这种教学要求的写照,在这里学生就像一棵“树”,教师只有冷静客观地观察“树”怎么样、怎么长、往哪儿长,长成什么样?再根据大数据分析,在教学上加以合理的“修正”,始终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精准化”教学大数据背景下,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充分经历感知、体验、内化、输出的学习过程,教会学生如何学,如何学而有效,在此期间形成符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模式,并能在未来的生活中成为一种稳定的输出。

三、对课堂和课后练习的“精准”反馈

614c157e0c35b_html_7b11ccbd812c4f89.png “精准化”教学最主要的一项功能就是对学生的作业反馈进行精准细微分析,分析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熟悉程度进行可视化的分析,实现教学效果的可度量、可细化、可调控等精准的把握。左图是学生答题情况精准分析样张:

通过图表,教师可以快速清楚看到学生答题情况,哪些知识点掌握不足,哪些题型答题不规范,哪些问题学生感到困惑都跃然纸上。由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坚持学生主体的原则、学习者最清楚的原则、学生反馈最真实的原则,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个性、学习成效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当然教师还可以借助移动终端对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学习、课后练习的数据化追踪,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精准化”的学习反馈形成学生学习过程的精准有效记录,实现教师对课堂和课后练习的精确掌握,从而对学生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因人施教;只有通过“精准化”教学,才能对学生学习结果与掌握水平做到全面精细的了解,从而判断学生是否完成了学习目标,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达成教学相长的目的。

总之,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精准化”教学,教学过程已经成为可分析、可测量、可调控的师生互动,随着智能教学技术手段的大规模使用,精确教学的准确性大大提高,必将在以后的学科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顾建军 电子控制技术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2004

[2] 雷云鹤 基于预学习数据分析的精准教学决策 中国电化教育2016

[3] 梁美凤 “精准教学”探析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