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语文学科融合教学实践探析——以《乌鸦喝水》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3
/ 2

小学低年级语文学科融合教学实践探析——以《乌鸦喝水》为例

刘梦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小学悦美分校 710199


摘要: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效融合,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去探索知识奥秘,而且能引导学生用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做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本文以部编版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一文教学实践为例,抛砖引玉,主要探究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的积极意义及策略。

关键词:学科融合;学生;语文;教学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科融合已经成为其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所有学科发展的基础,语文学科的学习与能力的高低越来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效融合,也越来越显示出其中的重要意义。多学科融合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探索知识奥秘,而且能引导学生用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做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全新的要求: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打破学科界限,促进学科间的融会贯通,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认真分析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摆脱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法,有效发挥语文学科优势,创新教学内容,逐步实现多学科融合。本文以部编版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一文教学实践为例,主要探究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的积极意义及策略。

  1. 学科融合的概念

学科融合是指运用教学方法,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在学科之间差异的基础上寻找共同点,让学科间融会贯通的活动。学科融合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总要求,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学生创新性思维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我在教授《乌鸦喝水》一文时,主要将语文学科和科学学科进行融合。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语文学科承担着识字、认读、理解等方面的教学任务,其中的部分课文内容蕴含着科学道理,学生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印证。科学则是为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研究精神、质疑精神的学科。科学实验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满足小学生们强烈的好奇心,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拓展语文学习的宽度,最终达成让学生明白“小故事蕴含大道理,凡事只要动脑筋想办法就一定能成功”的情感教学目标。

  1. 学科融合教学实践探析

《乌鸦喝水》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经典课文,教育了几代中国人遇到困难要想办法克服。在此次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语文与科学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实际操作,在身边寻找合适的实验器材,在家长的帮助与参与下,完成乌鸦喝水的实验环节。

(一)实验器材准备

容器、水、以及小石子等符合《乌鸦喝水》实验的器材。

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使用矿泉水瓶、酸奶瓶等容器以及小石子、黄豆、玻璃球等物品作为实验器材。

6181da78ba99d_html_f0396d41edeb9b94.jpg6181da78ba99d_html_24a0ec752ac13822.jpg





(二)动手实验环节

以下选取两名同学的实践报告为例:这部分很重要,是具体说明怎么样进行学科融合的关键环节,所以需要写得更详尽一些。这样更具有参考和研究的价值。

6181da78ba99d_html_33cbfcce59326b46.jpg6181da78ba99d_html_f082685d758ae987.jpg

(三)实验反思

一年级小学生对于数学中容积的概念的了解并不深刻,但是通过实验,又经过反复的论证,他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乌鸦能否喝到水,与瓶里水位的高低有直接关系。水位过低,即使投入再多的‘石子’也无法让水位升高,使乌鸦喝到水;只有原来瓶子里装的水水位足够高的时候,投入一定量的石子才能让水涨到可以让乌鸦喝到水。”

(四)教学评价

简单的实验过程,不仅鼓励了学生要敢于质疑、大胆动手,还让学生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次学科融合的教学尝试,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而且让教师体会到了教学活动真正“活”起来的欣喜。学生们在课堂中呈现出来的积极思考、积极参与探索的蓬勃的学习状态,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三、学科融合教学策略探析

以上教学案例只是在语文教育中的一个初步尝试。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学科融合的教学目的和价值在于运用不同学科资源来辅助主题教学,从而突出了主要学科的学习目的。

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初略总结小学低年级语文与其他学科融合的教学策略如下:

(一)改变语文传统教学观念

根据小学语文的学科内容及学科特点,低年级教育重点在于从字、词、句、篇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过度地重视文本教学,没有形成注重本学科与其他学科间联系的意识。同时,一般教师在把握语文教学的节奏时也会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会疏于对对于其他学科教学情况的了解,局限于语文学科本身,不会主动进行学科融合。因此,我们首先需要语文教育工作者颠覆传统的观念,重新架构语文教学的目标——学生不仅应该了解语文知识,更加应该形成语文运用的能力。并将此作为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最重要的目标。如此一来,语文教师更需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将低年级所有学科的知识点进行串联,从中发现可供融合的连接点,以便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学科融合,让学生将学科之间的知识融会贯通,使学生的头脑中生成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知识集合,而不是各科孤立的存在。

(二)学科融合要注意模糊学科界限

低年级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弱,不宜采用较为复杂或者较多的学科进行融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能过分地生搬硬套,学科融合变成了“硬”融合,这样不仅不利于低年级学生对语文知识点的掌握,甚至会造成学生对重点把握不准,舍本逐末。因此,我们应当牢牢把握为“语文教学服务”这一关键点,在教学过程中自如地粘贴,巧妙地融合。这需要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平时就对其他学科有广泛的涉猎和研究,同时对其他学科知识与语文学科知识的关联性进行思考和判断。只有教师本人从知识储备、思想意识上都做到融会贯通、学科界限模糊,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各学科知识巧妙地进行融合,把学科融合的手段运用自如,做到游刃有余。

(三)设计合理的实践活动

语文是一门循序渐进、不断加深的学科。想要让低年级学生学好语文,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感受到语文生活化的气息。无论是践行于文本进行的语言教学,还是脱离文本的语言教学,都需要让学生将语文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更有助于低年级小学生学好语文。语文教学与实践活动连接起来,让语文教学形式变得更加丰富且多元化。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养成大胆实践、勇于探索的品质,不仅帮助他们学好语文、提高综合素质,更能帮助他们在联系和比较中学习,将所习得的知识由点连成线,由线构成面,最终形成开放、完整的、互通互融的知识体系。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地深入,学科融合必将作为新时期教师的必备素质被不断强化。它需要我们勇于突破,敢于尝试。把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升作为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语文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充分融合作为教学中的新亮点,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对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型人才必定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海宁.普特融合语文课堂教学支持策略——以识字教学为例[J].现代特殊教育,2021(15):25-27.

[2]马福成.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教育模式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1(18):139-140.

[3]张筱蔓. 融合教育下语文教学中低年级儿童的语言发育实践研究[D].扬州大学,2021.

[4]黄妍妮.融合教育视角下语文课程通用学习设计一般模式的建构[J].现代职业教育,2021(11):48-50.

[5]朱倩.融合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1(03):91.

[6]郁冬英.浅议小学语文普特融合教育的现状与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