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下的文学作品赏析及解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6
/ 2

大语文下的文学作品赏析及解读

高洁

重庆市垫江实验中 学校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动,大语文应时而生,作品赏析及解读是高中生获取并解读消息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高中生语言表达能力最适用的方法。因而,在语文作品赏析及解读中需要对存在的一些问题采用适度的解读措施,优化当前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高中生的作品赏析及解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本文基于大语文的主要内涵,分析了当前语文文学作品赏析及解读教学的现状,发现当前语文教学中,作品赏析及解读局限于课文表面的现状依然存在,教师过于强调自主学习,而忽略了知识掌握度,并过于倾向课内作品的赏析及解读,而未能关注课外的作品赏析及解读,针对这种现况,提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出提高作品赏析及解读教学的探究性、采用多元教学方法,提高作品赏析及解读教学的有效性等对策。希望本文能对提升高中生文学作品赏析及解读上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大语文;作品赏析;作品解读;解读策略

引言

新课程标准强调,作品赏析及解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的体现,不应该以老师的讲解替代学生的作品赏析及解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从而产生一定的感悟和思索,受到情感的熏陶,得到思维启发,享受审美乐趣。在大语文环境下,开展合理的语文作品赏析及解读教学,既满足了时代发展的本质需求,又阐释了语文教学的主要内涵。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开展作品赏析及解读教学时,转变过去的教学意识和方式,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现在的课堂教学。

  1. 大语文的内涵

大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教学其具体的目标是协助受教育者获得更好的发展。语文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可以进行较好的语言表达,同时,还需要帮助高中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以及培养健康美好的情感与心理认知。在这个基础上提高高中生的人格特质及其文学素养[1]。大语文教学观是一种含有一定开创性的语文教学观念。这一观念认为以教学课堂为核心,紧紧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拓展与延伸,让教学课堂与高中生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其中包含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及其社会生活等领域实现有机地连接,将高中生所学的语文与学生的为人处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依靠这类方法来推动德育教育,协助学生接受全方位的有利培养。在大语文的课堂教学进行过程中,还需要积极引导高中生对基本知识的把握,其中包含认字与写字,作品赏析及解读,记忆力,听与说和写作等层面。通过对不同版块内容的强化来更好地引导学生在本身的知识及其情感方面的认知,其中包含自尊心、信心、尊重、分享、理解和包容在内的各个方面都会得到提升。与此同时,还应当紧紧围绕不同环节的高中语文教学环节,在大语文教学的内容选择及有关能力的塑造层面进行多元化的发展[2,3]

二、高中生语文作品赏析及解读教学现状

(一)过于注重解析文本局限于课文表面

教育学家沈大安认为,教师上好作品赏析及解读课的关键是要正确深入地讲解文本,讲解文本的目的是“教什么”。许多高中语文老师在上作品赏析及解读课时,把主要精力放到课文及形式的解读上,并没有关心“教哪些”和“如何教”。语文教师不但要带领学生分析文本,还需要传授给孩子一些作品赏析及解读的方法,尽量给学生给予多样的教学资源和作品赏析及解读方式。此外,既然这是学生、老师和文本的整个过程,那么我们在作品赏析及解读上理应关注文字本身,细心赏读可圈点之处,便于学生获得更真切的情感体验,积累更丰富的好词好句。

(二)过于强调自主学习忽略知识掌握度

在一堂作品赏析及解读课开始以前,语文教师有时候会让学生带上问题进行自主学习。我们可以先忽略全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不是平衡,效率是不是一致这种外在要素,单论文本内容这一块,学生对重要知识要点的了解不够重视,没有将已了解的语文基础知识与课堂教学很好地融合起来。这样很有可能造成一部分学生根据自身的努力还是无法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便会对她们的学习激情和主动性有一定的影响,无法对接下来的作品赏析及解读教学产生充分的兴趣。

(三)过于倾向课内作品赏析及解读未能关注课外作品赏析及解读

在大语文环境下,高中语文老师的课堂教学压力比较大,高中是学生学习的关键节点,也是参加高考,改变命运的重要阶段。尽管我国专门为高中生编制了课余作品赏析及解读的教材内容,可是教师仅仅将作品赏析及解读任务布置下来,让学生在课后自己去读,并没有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在具体的课堂上进行指导与鉴赏。仅有一些有兴趣的学生才会积极解读,其他学生却置若罔闻,这样会使一些学生的知识层面受到限制,作品赏析及解读质量减少,从而影响到课堂教学上的佳作鉴赏效果[2]

三、提高高中语文作品赏析及解读教学的有效性措施

(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作品赏析及解读教学的探究性

在大语文环境下,高中语文老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性。语文实践活动内容是根据学生的直观体会来进行的,学生将已掌握的语文知识在实践过程中进行运用,再从这当中获得新的认知能力,提升新的素养。作品赏析及解读教学作为一种探究式教学方法,更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践能力及其创新精神。在制定实践活动方案时,老师应考虑到教学内容的设置和学生的认知能力特性,便于能够更好地达到学习目标。高中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借助教材内容,在课内进行实践活动。老师还可以带学生到室外开展参观考察,在与自然接触中动手操作,培养实践能力,减轻学习压力。这种实践活动都能够引起学生的讨论,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经验,累积更多作品赏析及解读的作文素材,从而进一步提高讲话和写作水平。

  1. 采用多元教学方法提高作品赏析及解读教学的有效性

在高中语文作品赏析及解读教学上,除开情景教学法、读写结合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以外,语文教师还可选用思维导图、微课堂等各种方法创新课堂教学,对不同的课文内容选用不同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大语文环境下,高中语文老师可运用多媒体丰富的视觉功能,实体展现,互动交流等方式来创设教学情境,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及掌握。例如,《琵琶行》一文中,老师可以根据琵琶曲来导入新课,让学生迅速进到情景。老师还能够对学生开展科学合理的分组,每一个组的总数不超过6人,组员的安排也应适当搭配。老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协作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并提供学生一定的引导,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分析文本,并且培养了她们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1. 激发兴趣个性阅读提高作品赏析及解读教学的感受

兴趣是学生上课最直接的动力,大语文观要求高中语文老师有目的、有方案地组织好课内作品赏析及解读和课外作品的赏析及解读,及时查验学生的作品赏析及解读成效,为此来维持学生作品赏析及解读兴趣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假如学生可以建立适当的作品赏析及解读目标,培养良好的作品赏析及解读习惯,扩大作品赏析及解读的知识层面,丰富多种不同类型的知识,那么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一定会有一定的提高。语文教师若能正确引导学生感受到作品赏析及解读的成果,意识到作品赏析及解读的作用,明白这是她们自身进步的需求,那么变被动为积极的主动形态的局面将指日可待。同时,若要真正体现大学生的个性化作品赏析及解读,就需要构建以生为本、开放民主的作品赏析及解读环境,随后开展仿照练习。在读与写的有机结合中,学生务求表达自身的不同体会和真切感受,并有目的地将其应用到具体写作中,不但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作品赏析及解读,并且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结语

在大语文环境下,新课程改革针对高中语文作品赏析及解读教学提出了新规定和新挑战。高中语文老师应具备语文教学观念,在作品赏析及解读教学环节中,把作品赏析及解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以创新思维去解读文本,以实践经验去体会快乐,从而进一步提升高中语文作品赏析及解读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孙丹.大语文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探究[J].文学教育(下),2021(03):72-73.

[2]李云飞.大语文观下语文课堂开放性研究——以不同教学环节的“开放性问题”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03):44-46.

[3]张拴云.大语文背景下语文教师培养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06):44-46.

[4]张绪勇,马静.基于大语文教育思想的语文教辅图书出版思路探析[J].现代出版,2020(01):95-96.课题信息:重庆市精品选修课程《垫江本土教师文学作品选编之卢卫平作品选》研究成果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