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1+X”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6
/ 2

初中语文“ 1+X”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谢雨含

苍溪县白山乡白山小学校

摘要:“1+X”群文阅读教学方式将学生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拓宽了阅读教学的模式,弥补了教材的单一性的局限。教师在实施“1+X”群文阅读时,需要注重课内阅读“1”的讲解与课外阅读“X”的选取,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实践具有可操作性,才能高效完成阅读目标,实现阅读教学的价值。

关键词:初中语文;1+x;群文阅读

一、“1+X”群文阅读的内涵

“1+X”教学方式中的“1”指的是核心,即聚合思维;“X”指的是边缘,即发散思维。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关于“1+X”的提法很多,如2013年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及其团队提出了的“1+X课程”体系。这一体系主要是改变课程结构,“1”代表国家课程,“X”代表个性化课程,最终学校确定了40来项“清华风物及学生个性化课程”[1]。窦桂梅及其团队提出的“1+X”主要针对课程结构而言,而本文的“1+X”主要针对的是阅读教学。

最早把“1+X”理念运用到阅读教学领域的是温儒敏先生,他建议教师在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进行阅读教学时应采取“1+X”的方式,所谓“1+X”即讲解一篇课内文章,附加若干篇课外阅读的文章[2]。此方式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把课外阅读纳入到教材体系,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1+X”群文阅读教学方式,是一种阅读网状结构形式,将单篇文章与多篇文章联系起来,以一篇文章带多篇文章,找到其共同点,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集合。

二、课内阅读“1”的讲解策略

教材中所选取的课文是有限的,想要凭借初中六册语文教材达到课标所要求的260万字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就要求教师发挥自身作用,在传授学生认知性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探求知识的方法。学生在课堂上找到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才能在课外阅读中,开拓自己的阅读之海。因此,课内“1”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围绕教材内精选的文章“1”进行细致的讲解,注重学生在课上的积累,课上的生成性。但在教学中,教师对每篇课文进行拓展讲解是不太现实的,也不可能完成教学任务与教学进度,学生也会难以接受课程的强度。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文章进行取舍,进行选择,选出具有经典性、代表性、最优选的“1”,真正发挥“1”的统领和灵魂作用。教师想要发挥“1”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产生迁移反应,在课堂上就应该做到深入文本解读、聚焦主题探究、注重能力生成。

1. 深入文本解读

教师要做好课内“1”的讲解,应先做好文本解读。教材中选取的文章都是经典文本,流传度高,会产生很多不同的解读,教师不能仅仅依靠教学参考资料与教学辅助资料进行解读,应当有自己的见解,解读教材文本时不能浅表滑行,而要深层探究,挖掘文本的内隐知识。教材中有些文章通俗易懂,一看便能了解大致意思,似乎教师没什么好讲的,学生没什么好学的。但正是这些自以为是的想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缺少了“语文味”,如果教师能够深入解读文章,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于一个标点符号都大有天地,可以从文本层面上升到文学层面再上升到文化层面。只有教师解读到位,学生才能紧跟步伐进行正确的阅读。虽说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但只有教师这个“掌舵者”引航正确,学生这艘“航空母舰”才能驰骋。

的教学内容实践化,使学生能够参与其中,真正实现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2. 聚焦主题探究

在课堂上教师讲解文章时应设计多个主题,只有拥有主题才能向外延伸,而不是漫无目的随意进行“X”的拓展。这里所说的主题相当于群文阅读的构成要素之一的议题。学生原汁原味地阅读时,是一种自由状态下的阅读,会有自己的阅读兴趣与阅读期待。每个学生由于学习情况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性格不同、接受程度不同等原因,会形成不同的阅读结果。教师需要把控教学节奏,突出教学难点,形成相关主题,引导学生重点解读核心知识。

群文阅读议题的确定有多种方法,如从文章内容确定主题、从表达方式确定主题、从人文内涵确定主题等。结合前人的研究经验总结出自己的见解。在“1+X”群文阅读中课内“1”的主题确定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语文工具性主题,如从语言风格确定主题、从表达技巧确定主题、从体裁题材确定主题等;另一方面是人文性主题,如从思想性确定主题、从文化性确定主题、从审美性确定主题等。

三、课外阅读“X”的选取策略

1. 尊重学生的兴趣

在“X”的选择上,教师应注意阅读的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现阶段的年龄特征、学习情况、接受能力等,选择与课内所学知识紧密结合的适合学生特征的阅读文本,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课外阅读文本内容的深度、广度、数量的多少、篇幅的长短等都应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这样所选的文本才不会过于简单地与课内所学一致,使学生一读即懂,丧失阅读的兴趣;也不会太难,脱离课内所学,使学生难以理解,从而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丧失阅读的兴趣。

在初中阶段,七年级学生刚由小学升入初中,还没有完全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与节奏,在此时“X”的选择应当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涉及的内容应当广泛,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便于以后的学习。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经验,在此时“X”的选择可以增加一些难度较大的文本,锻炼学生的阅读技巧,使学生找出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九年级的学生已经能熟练地运用阅读方法,此时“X”的选择应当可以适当增加思辨性强,逻辑性强的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选取学生喜欢的阅读文本与阅读方式,尊重学生的见解和感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了阅读兴趣,才会有阅读行为,才有利于阅读习惯的养成。

2. 注意选文的适配度

教师选取课外阅读文本“X”的时候,要注意选文的适配度,这里所谓的适配度也就相当于“1+X”群文阅读中“+”的作用,只有与文本相匹配相适应,“1”与“X”才能发生反应,否则拓展阅读“X”也将变得毫无意义。

“1+X”群文阅读教学方式在实践中还有很多的问题,教师不能仅仅依靠出版社与教学辅助材料规定的课外阅读文本,也要发挥教学机智与教学智慧的作用,使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提高自己的阅读量。只有这样,我们的“1+X”群文阅读才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可以从1到2,从2到N,从N到整本书,从整本书到阅读思维的形成,从阅读思维到阅读习惯的养成。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可以整合完善知识结构,提升阅读素养,养成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施久铭.改造学习生产力———解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1+X课程”体系[J].人民教育,2013(08):18-26.

[2] 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1):3-1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 马骏骙,马长安.“1+X”关键在“1”:基于问题解决的群文阅读策略探究[J].教育科学论坛,2020(34):31-33.

[5] 宋一凡.“1+X阅读”教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