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8
/ 2


小学语文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

徐华 滕州市北辛街道北关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思政教育与教学进行整合,能够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开展,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思政教育的力量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当积极引进思政教育的元素,从而彰显出充实的课堂教学内容,使知识教育的内涵更加丰富,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的认识。由此可见,在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当积极挖掘语文课本中蕴含的思政内涵,立足学生的发展基础,选择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展开教学,促进思政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落实。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引言

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语文教师心中要有思政意识,在教学实践中始终高擎“立德树人”大旗,钻研教材,了解学情,创新方法途径,寻找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最佳契合点,促使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达到入脑入心的目的,让红色基因固本铸魂于语文课堂教学,植根于学生心田。用语文的情怀丰润思政教育内涵,以思政教育为根基铸牢语文之魂。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奉献一份才智、增添一份力量。

1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引导不足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全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满足新要求,因此,改革教学方法对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尤为重要。就当前的小学语文课程的现状而言,虽然学生阅读的时间相对较为充足,但由于小学生还不具备充分的辨别能力,再加上教师没有充分进行相关阅读的引导,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1. 评判无针对性

通过教师的评判,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有针对性的评判更是可以让学生在认识不足的同时找到改善的切入点,巩固优势,弥补不足,提高学习效率。但语文教师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工作繁忙,课业压力大,学生数量多,这都是影响教师进行一对一评判辅导的重要因素,因此学生不能准确地认识到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更无法得到改善,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以及能力的提高。

  1. 不重视课堂目标

在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并不注重课堂教学的总体目标,学习目标不明确,有的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了事,以致不能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效果不好,学生成绩也不理想。

  1. 依赖课本

部分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旧采用传统的复述课本内容的形式进行教学,过度地依赖课本,将课本知识原封不动地讲述出来,对于他们来说,最直接的教育方法就是来自书本的知识,只从课本上苦下功夫,却没有将语文课本知识和生活中学生更感兴趣的事物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欢愉的气氛下提高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习质量。因此,过度依赖课本的教学方法对于当代小学生来讲并不理想也不可取。

2小学语文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2.1引导学生深入掌握思政教育的内容

语文课堂教学是开展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语文教材内容的学习,掌握相应的语文知识语言技巧。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都是通过严格筛选的,主要是对良好道德品质的体现和对壮丽山河的描绘。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思政教育充分与课堂教学进行融合,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做到对课文内容的深入分析,使学生能够做到对文章内涵的有效掌握和了解。当学生对文章的中心内涵有更加全面的掌握之后,教师就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和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在语言组织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对其深层含义的把握和了解,不只是局限于字面的意思,从而能够将思政教育有效地融入语文的课堂教学中。例如,在《触摸春天》《金色的草地》《蓝色的树叶》等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有效分析和讲解,让学生对大自然中的事物有更加深入的体会,明确作者的中心思想,让学生能够体会大自然的美妙。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逐渐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观察自然、探索大自然。语文教材中的任何一篇文章背后都蕴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或者道理,教师要做到对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在文章的内容和形式上做到整体把握,从而能够有效地明确文章中心主旨,做到对学生的正确引导,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文章背后的深意,逐渐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2.2优化语文课堂教育内容,紧贴思政教育实际

当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认为在语文课堂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尚早,并且学生的年纪较小,并没有形成理想的发展水平,但是教师往往却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可塑性。小学阶段学生虽然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弱,但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对新鲜事物以及新思想的接受速度较快,可以有效地找到解决的方式,从而促进学生良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例如在教学《延安,我把你追寻》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在课文知识的基础上引进相关的红色教育,并且播放我国历史中的珍贵资料,向学生介绍“延安”的相关故事。教材中的知识是根,课外教育资源是引导,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更多的文化资源,促进与思政教育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当前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使学生可以懂得感恩、珍惜学习的机会、热爱祖国。

2.3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知识,寻找思政教育元素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并且树立全方位育人的发展目标,促进思政教育在学科中的贯彻落实,树立正确的实践发展观念,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教材作为引进思政教育的主要元素,从而促进与课堂之间的深入研究,分析文章内容的知识点,从而促进语文学科与思政知识的结合,引领学生一同发现、一同探索,激发学生内心更深的感悟,从而使学生对思政教育有更深的了解。例如在教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文章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之后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展开提问:“同学们为什么读书?”学生在阅读文章之后就会对文章的故事产生影响,并且学会从国家以及民族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促进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得到全面的提升。

结束语

语文教育作为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语文教师在实践中应该积极探索,要因文制宜,寻找思政内容切入点;要以小见大,挖掘思政教育素材;要此事躬行,落实思政教育实效,从而不断优化语文“学科思政”的教学策略,丰富思政教育内涵,提升思政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潘莉萍.思政教育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意识与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21(2).

[2]李德旺.中职语文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探索与思考[J].职业教育(中旬刊),2020(11).

[3]刘林林.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分析与研究[J].国际公关,2020(12).

[4]樊莉.思政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J].贵州教育,20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