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音乐信息化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3
/ 2

“互联网 +”背景下的小学音乐信息化教学策略

孙婷婷

山西省翼城县汇丰学校 043500

摘要:音乐可作为学生的艺术特长,小学音乐学科的基础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成果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后期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采取快速有效的音乐教学模式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为了改善当前小学音乐传统教学现状,“互联网+”新型教学方式应运而生。要想做到小学音乐教学与“互联网+”教学方式的有效衔接,教师必须在音乐衔接教学之前,对班级学生有准确的了解和认识,并不断挖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点,对学生感兴趣的方面进行重点培养,这样不仅使教学方案得到完美实施,而且还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演唱习惯和发声习惯,为音乐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音乐;教学

引言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在现阶段的实际音乐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师开始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开展教学工作,这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1以移动终端为载体创新教学,奠定信息化教育基础

完善小学音乐信息化教学离不开对信息载体的利用与创新,小学音乐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借助音乐学科软件在课堂上展示音乐要素的音波变化,并利用曲线波动来让小学生从视觉上感受音波的变化,继而理解音乐要素变化的特点,为其学好音乐奠定基础。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节奏软件为学生展示组合节奏的特点,用旋律组合来完成旋律线条的展示、音乐速度的变化等,以此来让学生体会音乐作品的情感波动与作者的情感变化,最终为提升信息化教育创新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例如,小学人音版四年级上册《生日快乐变奏曲》,这首音乐以生日歌为主题加入各种风格的旋律,最终形成四次变奏音乐,给听众带来与众不同的音乐享受。教师在教学之时可以借助音乐软件来帮助小学生感受主题旋律的变奏,并通过软件曲线波动来体会每次变奏的速度、力度以及节奏变化特点,感受其与众不同之处。之后,在分析音乐要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音乐软件来为学生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展开情景想象,辅助其加深对音乐主题的记忆和理解,完成教学任务。

2“互联网+”音乐拓展,实现移动化的多元视听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情感的艺术,不管是纯粹的“聆听”,抑或是与音乐的情感内涵产生共鸣,都能帮助我们形成良好的精神状态。《乐记》有曰:“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由此可见音乐对人的情绪、状态的积极影响。经过一天的课业学习,学生用欣赏音乐的方式释放压力,调节情绪,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学生在课外聆听的音乐往往局限于流行音乐,长期接触单一类型的作品容易养成“挑食”的毛病,不利于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发展。《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应重视家庭和包括网络在内的社会音乐资源对学生音乐爱好、审美情趣的影响。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所以应广泛接触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互联网+”音乐拓展具有社会化、开放化、多元化的特点,不仅能够反映出民族历史、文化生活、科技发展的时代特征,还能帮助学生从生活中聆听美、欣赏美、感悟美,探索奇妙缤纷的音乐世界,全面、多维地感知音乐的独特魅力。拓展内容应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并结合学生的喜好,将音乐拓展内容分为儿童音乐、流行音乐、戏曲赏析、器乐赏析、民族音乐、影视音乐、艺术歌曲7种。教师根据分类对海量的音乐资源进行再筛选和对比,利用钉钉群、微信群、优幕等交流平台,有选择、有目的地推送适合学生欣赏的音乐作品,以保证共享内容的健康性、综合性与审美性。例如,可用文字、音频、视频、图片的形式,按介绍+作品内容+问答(附加,以选择为主)进行推送。如果制作时间充裕,教师可将介绍、内容、问答用Yoya或VideoScribe软件制作出来,串联成学生乐于观看的微动画和微节目。这不但能充实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开阔视野,也能调整状态,娱乐放松心情,陶冶情操。根据学生参与情况,教师还可评选出一周的“智多星”“快乐星”“幸运星”等,鼓励更多学生积极参与。“互联网+”音乐拓展有效缓解了学生音乐学习上曲目局限的问题,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体验音乐,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还能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寄托、心灵上的慰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平时的点滴积累,都是为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审美能力提升作铺垫。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荐“歌单”,这种集思广益的形式为共享内容赋予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这样大家齐心协力,共同营造平等、润泽、温暖的学习氛围。将“互联网+”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不仅可将其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也为他们科学、规范、合理地使用网络信息资源指明了方向。

3普及学科知识,多维度展示课本内容

现阶段音乐教学主要面临的两个客观问题,一是因该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情况的影响,很难接受持续性的、相对呆板的教学内容;第二是音乐作为副科,在学生的认知中并不是那么重要,学生求知的兴趣并不强烈,更多的是把它视作一种兴趣爱好。这两个问题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教师要注意利用学生对于音乐课的认知来开展相应的教学实践工作,借助“互联网+”技术,完善教学措施,丰富教学方法,通过视频、音频、图片、微课等形式普及学科知识,多维度地展现课本内容,从而唤醒学生的求知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参与课堂,体会音乐的魅力。比如说,在学习四年级上册音乐课本中第五单元“欢腾的节日”的部分内容时,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课前的时间,提前搜集关于泼水节、火把节、那达慕等相关节日的视频资料,做好课件,帮助学生了解这些节日背后的意义,该民族过这样的节日的原因,带领学生进入相应的节日的氛围中去,让学生在观看影视资料的过程中,了解课本知识的背景,然后学唱相关的歌曲。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更好地将情绪带入到相关歌曲之中。这样的教学实践,貌似和之前的教学工作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将教师口述的关于少数民族节日的资料转变成视频、课件资料。可文字和视频是多么大的差距啊!一个需要学生完全凭借着自己的想象力来想象根本就没有见过、没有概念的画面,先不提能不能想象出来,即便是能够想象出来,准确度却难以判断。经过这么复杂的脑力活动之后,学生的兴趣已经被消减,很难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可是如果通过视频、课件直观地去观看这些资料,就不存在这些问题了,与之相反,可以通过有趣的内容点来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胜过一千遍的说教。

结语

总之,“互联网+教育”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实施,要求教师科学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在融合音乐教育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重视信息技术的合理性应用,重视学生的情感与心理体验,在给学生构建生动、和谐的学习环境的基础上,切实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英伟,郑琳时.中小学生音乐练习课程意识的建立和相关发展建议[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3:68-69.

[2]李魏,郑芝琳,冯志.学校对于学生音乐学习素养思想发展所作出的现状调研及应对策略[J].教师:课程教育,2014(6):36-37.

[3]谈魏,郑林华,冯晓彤.学生在成长中学校所作出标准与要求分析[J].健康分析:身体研究,2017(6):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