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7
/ 2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究

王汪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心理健康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是指在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展开的过程当中关注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落实对于学生的观念培育,在达到知识传输目标的同时完成对于学生的情感引导,以此为中心统一心理成长和道德发展,实现有机融合,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和保障,本篇文章也以此为中心展开分析,从明确课程定位、完善教学思路、搭建衔接桥梁和完善教学方法等多个角度展开分析,讨论大学心理健康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希望通过本篇文章的探讨和分析为相关教师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借鉴,实现育心和育德的协调统一。

关键词;心理健康,课程思政,协调统一,高校教育

【项目基金】: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教改课题—“三全育人”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与实践,编号:202130


高校教育的教育定位和教育目标决定了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当中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思想意识,只有这样学生在毕业以后才可以更好的投入到社会生活当中,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将心理健康课程与思政教育协调统一十分重要,通过同步育心育德的方式可以更好的推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相关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分析,找到心理健康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案和落实路径。

一、明确课程建设定位

课程建设定位的确定可以为心理健康课程思政建设提供较好的指引和方向,相关教师需要从明确建设理念、明确教学目标等多个角度着手展开分析。

首先从课程建设理念优化的角度来展开分析,心理健康课程的主旨和核心是为了帮助学生们提高心理自适应能力,更好地迎接挑战。课程思政是通过德育渗透的方式完善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评判准则,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德行,因此在课程建设的过程当中需要明确课程建设的初衷和主旨在于实现以心养性以德润身,在以心理健康课程为核心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思想价值判断准则做出有效的引导和培育,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进而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让学生不仅可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同时明白什么是“机遇”什么是“陷阱”,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其次从教学目标的角度来展开分析,无论是课程思政还是心理健康都较为强调人的需求和人的特征,尊重人的差异,关注人的发展,课程思政是为了促进学生道德发展,推动学生自我完善,形成稳定的人生观和道德观,确定价值目标和生活道路,心理健康课程是为了让学生在面对个体社会化冲突时如何做好自我调节。因此心理健康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目标则在于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成长规律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积极的道德品质和理性的价值观。

二、完善课程教学思路

在教学思路完善和优化的过程当中相关教师应当关注以下几点内容。

首先,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做出有效的优化,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人格发展以及社会性发展的实际需求整个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侧重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坚定信仰,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并且在教学内容优化的过程当中关注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提高教育的人文情怀,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规范,以此为中心实现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培养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其次教师需要丰富课程教育资源,从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多个维度进行有效的丰富和补充,并且借助互联网平台的互动性质,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明确学生的实际问题,针对性的对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做出有效的优化和补充。

最后在教学思路分析的过程当中应当把握两点原则即全员培养选择和全方位培养原则。心理健康教师和思政辅导员可以协同发力,通过定期交流集体教研的方式分析如何实现心理健康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并且关注学生的各方位诉求,整合教育资源,从教师链接家庭,延伸同学,括及社会,实现混合式教学,共同推动学生的成长、进步和发展。

三、挖掘两者交融跳板

之所以将心理健康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是因为两者之间的共通性相对较强,例如在讲述心理健康概论时则可以引入健康理念的发展与进步、道德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的标准,进而帮助学生感悟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明确道德在人生发展中的意义、学会以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学会以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在讲述自我意识发展的相关内容时,则可以引入主我与客我的矛盾统一、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自尊自信自我实现、自我同一性确立的重要性和人生意义,让学生们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学会以发展的观点去看待自我的成长、建立友善、尊重、平等、自由的积极观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追求自我实现确立人生价值。诸如此类,教师需要挖掘心理健康与课程思政两者之间的连接点,进而保障思政元素的有效渗透,而不是将心理健康和思政元素割裂开来分门别类地讲解,这样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和影响。

教师在课程设计和分析的过程当中应当秉承着灵活性、渗透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从课程内容出发,分析思政教育融入点,找到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明确预期成效,以此为中心逐步推进,促进学生成长,进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提高教育价值和影响。

四、优化实践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将会直接决定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影响课堂教学的最终效果以及最终走向,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当中需要关注教学方法的优化,而教学方法的优化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原则出发做出有效的调节和改良。

首先教师在教学方法选择的过程当中需要关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的效果才会有所体现,心理健康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想要达成预期的目标必须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此教师就可以引入一些趣味性相对较强的教育方式例如心理互动、心理拓展、心理游戏,并与生活思政、叙事思政、情感思政、发展思政有效链接,以此为中心提高教学的效益和质量。

其次教师需要注意实践活动的影响,无论是从心理健康课程还是从思政教育的角度来分析,其设置的目的都是为了通过教育的开展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因此实践和生活才是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的最终归宿,教师语文引起关注和重视,将活动课程作为理论讲授的重要补充和丰富内容,通过小组合作的过程当中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当中思想意识和态度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锻炼,进而帮助学生们形成良好的品质,实现育心和育德的协调统一。

最后教师在教学方法优化的过程当中需要立足时代的优势和时代的特长,发挥并有效利用网络资源,通过网络为学生们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资源,并且利用网络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

教师在教学方法分析的过程当中可以从以上三点出发,引入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数理统计、团体活动、视频学习、心理测试、影视鉴赏等多种形式,以此为中心完成对于学生的教育和培养。

结束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课程思政相互结合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助于实现育心和育德的协调统一,相关教师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从明确课程定位、完善教学思路、挖掘交融跳板、优化教学方法等多个角度做出有效的优化和调节,促进两者有效融合。


参考文献:

[1]赵晨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探析[J].知识文库,2021(18):124-126.

[2]肖聪阁.公安院校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2021(02):12-14.

[3]谢敏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19,39(0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