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优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优化研究

余姝俊 ,张媛媛

重庆市云阳县南溪镇水市小学

摘要: 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深入,学校和家庭也越来越关注对学生的作业改革,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师检验学生对学习情况的掌握。因此,作业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生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根据“双减”政策对教学的要求,教师要学会对传统的作业进行优化设计,把枯燥单一的作业内容变得多样化,促进学生多元化的发展。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优化作业

前言:

作业管理在学校教学十大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教学的补充,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标准之一。针对传统作业数量多、质量不高的特点,教师要及时的对作业进行优化设计,用趣味性、差异性和探究性的作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促进个性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健全学习漏洞,在优化设计的作业中提高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1趣味型作业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针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趣味性的口头作业,锻炼低年龄学生的口算和心算的能力;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设计趣味性作业[1]

  例如,以《表内乘法(二)》为例,本单元的数学教学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要让学生学会“7-9”的乘法口诀,学会用7-9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口诀的意义,能有口诀进行初步的计算,培养学生优化的数学思想,学会用简单的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教师在进行了课堂教学和引导之后,就要组织学生对课堂学习的乘法口诀进行背诵,以“7的乘法口诀”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用一个星期有7天,两个星期有14天......让学生尝试用乘法的形式把7的乘法口诀表示出来,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表示方法和计算结果写在黑板上,通过排列对比发现,总数每多增加1个7,乘法算式上的因数比原来大1,这里多出来的“1”表示的是“1个7”,经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编写乘法口诀教师说:“一七得七”,学生说:“表示的是(7×1=7)”;教师说:“二七十四”,学生说:“表示的是(7×2=14)”;教师说:“三七二十一”,学生说:“......”。通过师生互动编写乘法口诀的方式,帮助学生对“7的”乘法口诀进行记忆。下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和家人配合,说一说“7的乘法口诀”,让学生在与家人或伙伴的互动下,提高作业的趣味性,巩固课程内容,加深记忆。

2差异型作业设计,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都知道不同的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也不同,在教学时可能会注意到对学生的差异性教学,但是等到布置作业时,很容易忽略差异性不同的学生之间的区别,往往采取一刀切的作业方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不能对作业布置产生敷衍的心理,要根据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同设计不同的家庭作业,帮助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引导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更进一步的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2]

    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节课为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四边形的基础上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让学生了解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四种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教师通过知识回顾,用学生已知的知识对学生展开教学,把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讲授以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设计差异性作业,也就是教学中常说的分层作业。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能很快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间的关系融汇贯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让学生尝试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但是有的学生因为空间观念弱,缺乏空间的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对这部分学生设计空间想象的训练,为学生准备七巧板,让学生尝试把这几块七巧板拼成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或者正方形,感受他们之间的面积关系,不管怎么摆放用到的七巧板的个数是相同的,经过不同的排列和组合组成了不同的图形,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感受“高”的概念,引导学生在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面积的时候,可以把图形沿着高的虚线剪裁拼接成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和长方形面积公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上底加下底乘高除以2”。教师通过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性设计分层作业,帮助学生在原来的学习基础上更进一步,促进学生之间不同的个性发展。

3实践探究型作业设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学习与其他课程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实践性更强,课程如此,作业亦如此。教师要根据数学学科的学习特点,为学生设计时间探究性的作业,帮助学生理解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帮助学生在理解数学概念的同时,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

以教学《条形统计图》这节课为例,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之后,体会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意义,让学生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能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数据信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学习习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课程的内容引导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单位名称以及表示方式,为学生利用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实践性强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利用条形统计图表示生活中遇到的数据,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问题的意识。比如说,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社会小调研的数学实践作业,让学生放学以后统计一下本小区人员的兴趣爱好,分析一下哪种运动更受大家的欢迎,比较冷门的运动又是哪些,让学生在统计过后,用条形统计图的方式表示出来,并对其进行分析。

结语:

教师通过多样化的作业设计,让学生感受到做作业的乐趣,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差异为学生设计差异性作业,促进学生不同个性的发展,在不断的实践探究中,培养学生爱做作业的好习惯,粗剪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范秋腾. “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J]. 当代家庭教育,2022,(15):35-38.

[2]李雪峰.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策略[J]. 小学数学教育,2022,(08):12-13.

[3]雷长征.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业布置对策[J]. 天津教育,2022,(10):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