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写作构思下的文言文教学设计探究——以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守株待兔》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基于写作构思下的文言文教学设计探究——以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守株待兔》为例

张娇蓥

杭州市丹枫实验小学 310051

摘要:文言,具有言简义丰的特点。学生在诵读和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文言文教学教什么,怎样教,值得引起我们的思考。本文以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为例,先解构文言文教学的教学目标,再建构教学支架,从“凤头、猪肚、豹尾”三部分探讨如何优化文言文的教学设计方式,最后是重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对话桥梁,进一步调整文言教学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设计;写作思维;详略得当

一、实事求是:把握学段目标,明确文言文要求

(一)立足整体,明晰概念

文言文,以先秦汉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古代汉语的书面语,简单来说就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对学生进行文言文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文言文的构词方法,了解文言解构,有助于学生增强学习、理解、提炼、感悟等能力,是学生文学素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

)明确目标,找准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这是一种文化传承。结合新课标要求,教师还需要明确文言文教学的目标与内容,明确该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随着年级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文言文的难度有所提升,形式有所变化,在教学的过程中务必要做到有系统、有条理、有变化。

关注学情,提出要求

现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过渡期,课程增加,体裁多样,文本理解难度升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课堂表现力,加上他们好奇心重,易受到外界干扰,也影响到了听课的效率。

教师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有些老师不管遇到什么类型的文言文,习惯性地脱离文本,先讲解难懂的字词。最终导致学生兴趣锐减,无法真正走进文本。

由此观之,小学文言文教学不仅要依托课标和教材,准确定位教学目标,还要关注学情,针对学生文言文学习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具体的指导要求,优化教学设计,做好过程性铺垫,才能在此基础上呈现更优的课程实效。 

二、谋篇布局:优化教学设计,实现课堂增量

导入感知就像是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一样小巧精美,引人入胜;细读探究就是主体部分,要像猪肚,内容充实,有理有据,详略得当;巩固练习就像是结尾,则要像豹纹一样简洁有力,做到首尾呼应。

(一)定:实践写作构思理念,迁移运用文言课堂

写作时第一步是审题,读题明确要求,第二步是观察分析;第三步构思框架,列好提纲。语文的教学设计也是如此。第一步是读文章,读教参等资料,结合课程目标、年段目标、单元目标等确定教学核心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第二步是分析学生情况,了解学生学力基础,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第三步是根据导入感知、细读探究、巩固练习三大板块设计教学方案,做到以生为本,重点突出,方法明确,读写结合。

(二)践:从按部就班走向“凤头、猪肚、豹尾”

 《守株待兔》是寓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也是小学阶段选入的第一篇文言文形式的语言故事。课文字数不多,用陈述的方式的代了宋人守株待兔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主要通过“读懂内容——体会道理——联系生活”的方法展开。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寓言,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在自读的情况下,可以借助停顿符,读通课文;借助注释进行理解。教师再充分利用图片,利用生活识字,字理识字等方式,调动学生记忆,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字词。思维的拓展是重中之重,如“兔走/触株,折颈/而死”。看这个“颈”,指的是头颈,是个形声字。其中,“页”本义是指头,凡是“页”为部首的字都与人的头部有关,如“颜”指的是脸上的颜色,“额”指的是人的额头,“颊”指的是人的脸颊。

在研读句子,明白课文讲述的道理板块,需要聚焦这一问题: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可以通过抓住关键句的方式加以理解: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他为什么会这样做,猜一猜,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你认为他的这种想法对吗?教师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以找线索的方式交流得出结论:这只兔子的死其实就是一个意外、一次偶然而已。可农夫呢?他因为心存侥幸,所以释其耒而守株。他认为兔子一定会撞到树桩上,把它当做一件必然的事,结果却被宋国人嘲笑。之后,顺其自然引出寓言故事的道理,如果你能穿梭时空,遇到了这位还在“守株待兔”的农夫,你会怎么劝他呢?联系生活,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像守株待兔中的农夫一样的人呢?说一说。在掌握本文内容及学习方法后,拓展《南辕北辙》这一阅读资料,有助于学生活学活用。

(三)议:巧妙设计,为课堂实效增值增量增趣

阅读不是机械的接纳文本,而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自己的独特体验,发挥想象力,挖掘文本意义,填补空白。可以通过重组“对话”语言,加深对文本深处的理解。例如,教师提问学生:如果你能穿梭时空,遇到了这位还在“守株待兔”的农夫,你会怎么劝他呢?这样的问题,很能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

三、“读”领风骚:调整教学方式,改进教学设计

(一)拾级而上、系统而教

再遇文言文,不是零起点。教学中,需突出单元“语文要素”,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体会语言的巧妙应答,注意过程中的文化、背景也要适当涉及。

(二)激发兴趣、激活思维

激发兴趣,营造氛围,降低难度,适当拓展,聚焦思维。如《司马光》——打破常规救人,思维的创新性;《杨氏之子》——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教师需要借助多种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揣摩语言,以读为主

文言文言简义丰,讲究音律的起伏流转,但是文章的句读很难把握,因此学习文言文应该立足于诵读。读的环节贯穿始末,突出“细节”,着眼“扎实”,力求读懂文本。到五、六年级逐渐读出“意境美”“文化味”。读时忌单调,要认真去备课读的方式、方法,要注意变化。比如:猜读、范读、跟读、对读、诵读、比读等,要做到根据实际需要而灵活调整。

在实际教学之前,我们要优化教学设计,课堂上要激发学生兴趣,引领学生朗读,强化参与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还要注重向外延伸,拓宽学生文言文的知识面。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既强调知识又教给方法,更关注学生与文本的情感交流。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热情,用灵动的课堂教学来弘扬中华文化瑰宝。

参考文献:

1.杨冬辉.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小学文言文教学初探》.2017.

2.金立义.语文教学通讯·C刊.《小学文言文教学要义》.2019.

3.韦芳.教学与管理.《小学文言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