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家校社协同发展研究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农村留守儿童家校社协同发展研究策略

万婧

重庆市云阳县盘龙街道盘石小学 404500

摘要: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城乡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许多的农村人选择进城务工,导致许多儿童因缺失家庭教育,出现各式各样的心理上和学习上问题,再加上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缺乏认知的渠道,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尤为不利。因此,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本文从家、校、社三个方面的协同发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更好的守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家校社协同发展;教学研究策略

前言:

在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家校社共育的工作时,遇到了许多的问题,因家庭教育观念的缺失,家长把育人的工作全权推给学校,没有尽到家庭教育的责任。再加上社会、学校对留守儿童问题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留守儿童的问题一直没有被很好的解决。因此,本文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简单的论述。

一、积极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家、校、社交流会

家长是孩子成长道路上不可缺少的陪伴者、教育者和引导者,但是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迫于生计选择外出打工,对孩子缺少陪伴和指导,导致许多留守儿童出现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再加上在家中陪伴孩子的大多数是老人,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孩子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难以解决,长此以往,造成了农村留守儿童因家庭教育的缺失,出现学习成绩不高、性格刁钻、极端的现象,通过各种不恰当的方式寻求父母的关注。针对农村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应搭建家校社互动平台,学校应主动联系教育界各大育儿专家开展教育讲座,分享教育经验,做好家校社共育的工作[1]。根据不同的教育主题,结合时间、空间和地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讲座方式。

以“家校社共育,促进学生快乐成长”的主题交流会为例,可以通过腾讯会议,钉钉课堂的方式进行线上的教育讲座,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指出留守儿童出现的各项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让家长认识到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教育代替不了家庭教育。呼吁家长从家庭方面给予孩子关爱和教育,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通过开展家校社的交流会,可以让家长正视自己的教育地位,多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关心孩子们的生活,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让孩子感受到家庭教育的存在,满足孩子心理上的需求,真正的做好家校社共育的教育合力。除此以外,根据儿童发展指南纲要的要求,学校和家庭要共同学习,对学生进行不同能力的培养,在社会各界教育专家的帮助下,最终实现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教育的目标。

二、重视家校共育中班主任教师的能力

家庭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学校的教育也不可以缺失,家长因缺少教育经验和教育知识理论,对孩子的教育难免会出现教育不足,或者矫枉过正的现象[2]。因此,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家长,用教师的专业素养起到领导带头的作用,用教师的爱心、耐心、责任心去关注学生,呵护学生的健康成长,真正的落实家校共育。

例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会遇到调皮捣蛋的学生,也会遇到不善与人交往、害怕交流的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充分的进行分析,从多个角度思考学生出现的问题的原因,从专业的角度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针对调皮捣蛋的学生,教师要多一些耐心和爱心,认真的观察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找出学生叛逆的原因,研究学生的心理需求,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不遵守纪律、掉皮捣乱的问题。这类孩子,因为家长对其的期望值过高,对孩子的表现不满意,不是打就是骂,学生缺乏自信心,但是又渴望寻得别人的关注,在经过努力以后,发现没有好的效果,干脆就反其道而行之,用另一种方式获得存在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引导家长对学生实行鼓励式的教育,从完成小目标开始,根据孩子的发展情况再制定更高要求的目标,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从孩子的心理需求出发,重视孩子内心的感受,用教师的爱心、责任心为寻求关注的孩子送去关心和爱护。

三、重视留守儿童需求,给予社会的帮助

  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受到国家教育的重视,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治理和解决工作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教师要分析本班的留守儿童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家庭困难、学习困难的学生按照学生的实际需要给予社会的帮助[3]。对家庭困难、单亲、离异的孩子要给予更多的关注,注重这类孩子的心理变化,必要的时候可以及时的向学校和社会寻求帮助。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无偿补课,联系社会上的公益单位为学生,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为了更加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定期家访,走访邻里邻居,对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进行多方面的观察和分析,找到学生心理问题的症结,联系当地的人民政府与企业为学生寻求社会上的帮助,有效的解决学生出现的各类问题。比如,有的学生父母在外出务工的过程中不幸离世,在农村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因为爷爷奶奶的年纪大了,无法进行劳动,孩子的生活有困难,这时,教师可以为学生申请助学金和家庭低保,保障学生的基本生活。有的学生因为父母离异,跟着家里的长辈生活,父母因再婚重组家庭,对孩子缺少家庭的关爱,认为父母的离异都是因为自己不够好,为了引起父母的关注,出现思想偏激、自残、自伤的行为,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良性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向当地政府的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寻求帮助,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引导,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

结语:

家校社协同合作包括了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联结,缺少了任何一方的教育,留守儿童的问题都难以从根本上得到真正的解决。因此,学校应发挥家校社之间的纽带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家校社交流座谈会,提升农村家庭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为家庭困难、学习困难的学生寻求社会的帮助,用教师的爱心和责任心联系起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教育合力,在社会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支持下为农村留守儿童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

参考文献:

[1]褚秀梅.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德育工作的策略研究[J]. 吉林教育,2022,(18):42-44.

[2]李赠华. 家校社共同体:协同育人的教育新样态[J]. 新课程评论,2022,(05):29-36.

[3]胡凌云. 基于学生成长的“家校社”协作教育模式探究[J]. 新课程导学,2021,(21):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