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周望

重庆市綦江实验中学校

摘要: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是指通过描述普通高中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行为、社会公益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和日常表现,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客观、公平的评价。

关键词:高中综合素质评价;问题;对策

引言

目前正在进行的高校课程改革和根据需要不断调整高中教育和培训体系的方向,也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评价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弊端。但是,要有效评价普通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有合理的评价内容和科学的评价方法。如何评价普通高中生的综合素质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一、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问题分析

综合素质评价设计的初衷是通过全面、丰富、真实的记录反映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历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和个性化发展,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实施建议,具体问题表现为以下方面。(1)对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重视不够,主要表现为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期末时突击填表的问题,未能贯穿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2)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细则不明,主要表现为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很多学校评价内容笼统、指标重叠、表述不清。(3)综合素质评价的保障不力,主要表现为在综合素质评价中,最关注的就是真实性和公平性,评价过程更多是依靠评价主体的自律和自觉。(4)综合素质评价的教师专业不足,主要表现为综合素质评价是一个专业和系统的工作,需要针对本地、本校的情况进行专业的实地考察、制定量表、设计日常的评价方案和统计,为教师的执行和学生的素质评价提供便捷的服务。但是,目前一些学校负责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是兼职教师,基本工作是在期末安排和督促学生、教师、家长进行网络平台的自我填报。这使得综合素质评价平台的有效性和可信度大打折扣。

二、完善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措施

(一)明确综合素质的评价主体

在综合质量评价中,必须明确制定相应的评价主体,这是进行和实施评价的保证。学校是综合质量评价的责任主体。评价中要注意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的有效结合,以及多元评价,充分反映学校的评价责任、法律、利益和名分。在综合质量评价中,校长是负责评价的第一人,必须签署学生评价文件。成立评价工作组和小组,根据各省学校的政策指导制定具体的评价规则。工作组主要由学校领导、师生代表和家长代表组成。评价组有代表,由上课的班主任和在这个班任教一年以上的学科老师组成。

(二)形成价值观形成性评价

综合素养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维度不是单方面的,更不能只看最后的结果。价值观形成性评价就是指既要关注学生在校学习相关课程,又要重视相关活动时的表现,从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角度,判断学生行为是否是过程性的、多角度的,具体还存在哪些差距,抓准教育契机给予学生具体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在探索和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北京四中房山分校非常重视价值观形成性评价。学校通过设计每周的大讲堂、选修课、形体课、综合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活动中渗透对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的培养和评价。

(三)实施“科学计分制”:顾及多元因素,恪守以人为本

教育是由德、智、体、美、劳、五、六等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大系统。每个子系统的发展都会影响其他子系统和整个教育系统。子系统相互作用,相互渗透,最终融合为一个整体,发挥协同作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教育评价体系出现了应试教育“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弊端,以期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评价的教育功能。智力教育的评价要考虑很多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智慧教育、体育教育、道德教育、劳动教育、美育是相互交织的,这些领域的教育是一个统一而完整的过程,描述从融合的角度对知识教育进行评价智育有其独特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智育要与其他四种教育协调发展,通过互动、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促进不同教育机构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本质是教育人,促进学生身心的成长。

(四)评价过程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将素质教育的评价方案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并不是说将综合素质与学科素质混淆,而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将素质的培养具体化,将评价标准清晰化,以易于实际操作。在北京四中房山分校的课程设计中,主要分为学科课程和校本选修课程。在这些课程中,尤其在校本选修课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学习和发展,教师在学生的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艺术涵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评价。例如,交流与合作能力在话剧、历史剧表演、辩论赛、团体操表演、研究实验等课程中都能得到相应的锻炼。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到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中,让评价指标明确地指向学科素养具体的评价量表。需要注意的是,每一门课程并不只针对一种素质进行培养。因此,将综合素质融入学科过程中时,既实现了任课教师对评价的责任分担,又有具体的研究,平衡了全体任课教师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五)重视评价结果的应用

评价的根本目标在于育人。评价结果只有依据学生的具体行为表现及时应用于教育教学中,才能收到最大效能,做到良性循环,而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综合素质评价顶层设计是为高校选拔人才提供多方位的参考。从高中阶段来看,是见证这一时期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有益尝试。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学生五个维度的素养如何在三年内做到有效提升呢?那一定是准确评价和不断修正的结果。学校在期末不仅在学业成绩上对学生进行奖励,更对综合素养方面得到积极评价的学生进行奖励。学校在期末评优环节设置了多个奖项,如“学习力超强卓越奖”“学习全过程全力以赴奖”“逻辑能力优异发展奖”“语言能力优异发展奖”,主要奖励在学业水平上获得优秀评价的学生;“运动能力优异发展奖”“艺术能力优异发展奖”。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普通高中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受到了教育系统的广泛关注,但实际评价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要根据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断研究和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保证其评价体系的功能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尹亚东.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9(16):57

[2]储朝晖.综合素质评价,如何评才合理[J].教育家,2019(13):32.

[3]尹亚东.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诚信建设问题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3):194-195.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健全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机制的实践研究》(2021-18-241)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