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不同主体的地图可读性问题的简要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面向不同主体的地图可读性问题的简要分析

谢永风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江西南昌 330200)

摘要: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比例运用线条、符号、颜色、文字标记等描绘显示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行政区域、社会状况的图形[1]。作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主要从制图者和教师两个不同主体的角度分析提高地图可读性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不同主体;地图;可读性

作者简介:谢永风(1996年—):女,汉族,江西赣州人,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地理教育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对学生的地图技能提出了诸多明确的要求,如“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等,近年来高考改革越发强调地图在考试中的应用,题目大多结合图表来考察学生的地图能力。针对高中地图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不光要从地图的使用者入手,更要关注地图本身的可读性问题。

一、新高考背景下的地图

地理学在运用文字进行表达和信息传递的同时,会大量借助图表来充实信息,这些图表一方面承载着地理知识与信息,另一方面又是地理学习和应用的重要工具。

目前文综地理高考题涉及的地图种类繁多,有行政区划图、剖面图、地理景观图、遥感影像图等。以2022年高考地理全国乙卷为例,选择题中便出现了统计类的曲线图、风向示意图等。结合地图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已成为高考出题的惯例,这要求当代高中生必须具备较好的读图、析图能力。提高地图的可读性是助力高考,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高中生地图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读图是正确使用地图获取信息的关键步骤,它离不开对地理事物的方位、范围、分布、高低、形状、大小等几类关键信息的提取[2]。而在实际情况中,以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调查,发现学生普遍存在以下地图使用方面的问题。

(一)地图基础知识欠缺,析图能力差。

受当地教育政策的影响,初中阶段地理不作为中考考试科目,学生普遍不重视初中地理的学习以至于整体上地理基础薄弱,在读图方面的具体体现为拿到地图时无从下手,甚至对地图三要素一无所知,无法提取图中的有效信息。

(二)未形成良好的读图习惯和方法

许多同学容易先入为主,未遵循读图规律进行地图的判读。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好的学习方法和读图习惯才能事半功倍。正确的读图顺序为先看图名,明确地图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其次看图例、注记、方向和比例尺,根据题目的要求仔细观察地图,结合题干内容将图中信息凝炼出来。

(三)缺乏读图兴趣

学生本身基础较差,且读图对学生的空间、逻辑思维要求较高,读图时不能准确的获取有效信息,遇上信息量大且设计较为复杂的地图时,学生容易产生排斥和厌烦心理。高中生还处于不断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好奇心强的特点,而练习中的读图题多为较枯燥的黑白地图,无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提高地图可读性的措施

地图制作完成以后,展现出来的内在知识即地图的表达,直接影响使用效果。下面从不同主体简述提高地图可读性的措施。

(一)地图制图者

地图制图者是地图产出的直接对象,从源头上总体把控地图的质量。

首先,制图过程中要着重强调地图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制图时应重点把握地图三要素。针对地图制图中的基础要素需做到科学严谨且符合实际规范,保证地图传达的信息是科学、准确无误的。

其次,正确的运用地图符号色彩。地图符号是由点、线、面以及色彩四个基本要素组成,这四个因素为平面图形的基本构成元素[3]。其中,地图符号色彩直接影响到读图感受和有效信息的获取,地图符号色彩需根据地图的内容、特点和功能来设计,通过符号色彩的设计表示各要素的分类与等级、对比与变化、质量与数量等情况[4]。同时,冷暖色调具有不同的表现力,冷色调一般用来表现寂静、平稳的事物;暖色调一般用来表现具有活力的事物。除了直接采用事物的自然色以外,有时也利用颜色的性质来区分事物的质量特征。随着制图技术的提高,部分专题地图的用色已有相对固定的设色原则及规律,这些不同的色彩都具有了成图上的象征意义。所以,制图者根据地理事物的不同特点和性质,对色彩进行合理搭配,能够给读者带来视觉冲击,从地图中获得多样化的视觉感受。

最后,把握地图制图的艺术性。地图的艺术性是通过制图者经过加工后展现的,主要体现在能否吸引读者眼球,给读者带来愉快的阅读体验,引起思想、情感上的共鸣,形成深刻印象[5]

在突出地图的艺术性时,要强调直观性,按照一定的比例和制图要求,使地图内容一览无余的展现出来。例如,行政区划界限在实地中可能为界桩或界碑,但在地图中可直观而清晰的表示出界限走向和轨迹;历年台风的登陆及影响范围分布图等,都将原本用文字描述的概略形象在地图中展现。

同时制图中的艺术性还表现在地图应做到准确、鲜明、生动。准确包括地表形态、文字信息和地图形态的准确。鲜明则要求地图内容主次分明,图面层次结构清晰,虚实相间。生动更多强调的是地图阅读过程中使人感到愉悦,地物内容的表示符合正常人的审美和生活实际。追求艺术性时应充分考虑制图者的主观性,不同的制图者对地图的艺术美理解不同,往往容易因个人偏好忽视了地理信息的传输,降低表达的真实性和完备性。所以,制图时要遵循艺术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在准确表达的基础上,提高地图的艺术性。

(二)教师

教师既是地图的“搬运工”,也是地图的修饰者。

首先,受学科属性影响,地理教师在教学中会经常使用到地图,所以在选图时应遵循去粗取精的原则,力求地图数量与质量并举;做到因材施教,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地图信息的发掘和接收能力不同,针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可选取趣味性强的地图以激发阅读兴趣。

其次,教师可依据教学需要对地图进行修改和整饰,这就要求教师具备相关的制图修图能力,掌握一些基础的制图绘图软件,常见的软件例如ArcGISFlash及AutoACD等。在图中突出教学所需的主体要素,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最后,加强对学生读图的指导。地理读图能力包括:地图的认知、观察、识记、辨别能力等多个方面[6]。高中地理教学时间紧,任务重,教师通过选用少而精的图表进行教学,与学生的正确有效读图结合起来,才能切实提高地理学习的效果。

四、结论

地图是高中地理课程的一把双刃剑,学生使用得当可助力高考大获全胜,反之则可能会拖后腿导致满盘皆输。地图贯穿了高中地理课程的每个阶段,也是地理学习中最基本的一个元素。通过制图者、教师和学生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能够提高地图的可读性,培养学生地图的使用能力并提高使用效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周文学.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判图能力培养探究[J].新课程,2020(24):135.

[2]胡小兰.高中地理图表教学实践[J].江西教育,2020(24):19-20.

[3]陈姝丽.地图制作中针对地图艺术性的探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0,43(S1):229-230.

[4]牛泽平.浅谈地图符号色彩的设计[J].经纬天地,2019(01):65-66.

[5]徐祥根,关昕.地图制作中地图艺术性探讨[J].现代测绘,2018,41(03):61-64.

[6]张海鹰,陈露露,次仁央宗.高中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途径[J].高师理科学刊,2020,40(05):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