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打开农村小学生内心世界的钥匙——解决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寻找打开农村小学生内心世界的钥匙——解决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策略研究

郭小均

四川天府新区三星小学 四川 成都 610213

摘要:在深入研究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时,许多学者站在宏观发展的视角辩证分析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具体原因,了解阻碍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着眼于农村小学生独有的心理特质,综合考量学校环境和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针对性的调整育人思路及方向,高效解决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保障小学生能够打开个人的心扉,主动与外界进行交流及沟通。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特殊群体;教学策略

引言

农村教育改革工作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直接关乎城乡二元制结构的优化升级。有一部分农村小学生为留守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教师需要关注对学生心理和行为的有效观察以及及时记录,加强对教育理论的有效分析及研究。在对照剖析的过程中探索出一条全新的教学路径,保障农村小学生能够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拥有一个健康的童年。

一、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概述

在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农民返乡率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整体的农村就业环境仍然不容乐观,留守儿童的数量居高不下,与农村小学生相关的各种品德教育问题以及心理辅导问题备受关注。有的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叛逆心理、厌学情绪以及自卑心理较为严重。

(一)叛逆心理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速度比较快,情绪波动较大,处于青春期前期,存在许多的逆反情绪和心理。不服从长辈的管教,严重甚至会与长辈存在明显的冲突。有的小学生因为缺乏父母的管教,家庭教育缺位,认为自己不受重视,因此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逆反情绪和叛逆心理。心理压力比较重,非常容易陷入极端,钻牛角尖,缺乏与外界沟通和交流的意愿,往往闭门造车。

(二)厌学心理

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比较多,这一群体的家庭教育质量不够理想,缺乏科学合理的管教以及约束,非常容易受到不良因素和风气的影响。有的学生的厌学情绪比较严重,非常贪玩,沉迷于游戏无法自拔,有的留守儿童甚至直接逃学旷课,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往往比较粗暴。最终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更加严重,不愿意学习知识,走进课堂,这些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学生的成长以及农村教育改革和创新。

(三)自卑心理

有很多的农村小学生与自己的父母长期分离,得不到来自于父母的悉心关照,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问题,缺乏参与集体活动的意愿和动机,比较内向和自闭,沉默寡言。有的农村小学生寄宿在学校,只能够通过微信和电话的形式与父母进行交流。尽管学生最开始比较开朗,但是长此以往就会变得内向和敏感。

二、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身体发育

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研究结论分析不难发现,有的小学生身体发育比较快,十分注重个人独立性,对长辈比较抗拒,因此存在不同程度的叛逆行为和心理。比如有的小学生会成群结伙,逃课问题较为严重。外加上农村小学生的精神生活相对比较贫乏,个人的心理以及行为问题越来越严重,得不到来自于父母的科学管教以及指导。

(二)学校环境

作为学生成长发展的主阵地,学校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比较直接,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助于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实现个性化学习。但是农村的综合实力比较有限,教育基础不够扎实,环境相对比较单一,学校规模较小,严重影响了校园文体活动的开展。导致学生的孤独心理、厌学心理和自卑心理难以得到解决,学生往往比较苦闷和无奈,缺乏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往往消极应对。

(三)家庭结构

在对农村地区的家庭结构进行分析时不难发现,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的比重呈现快速上升的态势,亲子问题比较突出,亲子关系不够和谐,隔代抚养的质量不够理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导致家庭教育缺位学生的成长成才备受阻碍,逐步演化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及矛盾。

(四)社会发展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之中,民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社会文化结构以及经济产业实现了快速调整,农民开始进城务工。这些导致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上升,农村小学生与自己的父母长期分离,有很多的儿童比较孤僻,逐步变得非常内向。拒绝与外界进行交流,不服从他人的管教,心理问题比较严重。

三、解决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策略

为了促进农村小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及发展,积极规避各种心理问题,教师需要做好前期准备,深入剖析心理问题出现的根源。站在社会结构以及经济发展的视角,综合考虑各种主客观因素,围绕小学生的人格特质、意志品质、家庭情感、社会认知给予学生相应的心理指导及帮助,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及矛盾冲突,有限解决农村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一)挖掘优势,树立榜样

在对农村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时不难发现,大部分的心理问题与家庭教育存在联系。有很多的农村小学生与自己的父母长期分离,家庭教育所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有的学生出现了自卑消极情绪和心理,认为父母不关注自己。但是从另一个层面上来看,有很多的农村小学生独立生活能力比较强,能够主动感受生活的艰辛,意识到长辈的不容易,非常懂事,能够真正做到尊敬教师、孝顺长辈,性格开朗活泼。教师则需要表扬先进,进一步挖掘农村小学生的优势和潜能,树立榜样,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及负担,保证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闪光点,进而实现扬长避短。

(二)建立档案,以人为本

在信息化以及科技化时代下大数据技术越来越丰富,功能比较强大,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现代性技术的融合程度越来越深。为了促进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及发展,教师需要站在宏观的视角,主动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整合利用各种大数据技术有效跟踪学生的学情,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习状态,分析学生的综合表现。保证学生档案的全面性、规范性和详细性,及时记录学生的家庭住址、家长电话、成长历史、家庭环境、行为习惯和性格爱好,客观公正的评估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而落实教育教学工作,保障这一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人性化和科学性。

(三)家校合作,亲子交流

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势在必行,直接关乎协同效应和农村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及发展。农村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与父母长期分离存在一定的联系,如果学生能够与父母保持密切的交流,做到互相关爱,互相激励,就有助于积极解决各种基础性的心理问题。班主任需要站在学生的视角,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落实好家访工作,及时解决学生在成长道路上所遇到的各种阻碍。给予学生更多力所能及的帮助,为学生排忧解难,为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亲子交流和互动搭建平台和桥梁,拉近双方之间的距离,为学校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

(四)避免标签效应,正向激励

标签效应对农村小学生的负面影响比较直接,导致一部分农村小学生出现了自我意识内化的问题,往往根据社会对自己的期望参与社会实践。教师则需要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峻性,不再给学生贴标签,始终坚持正向激励和鼓舞,根据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调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和思路,实现对症下药和有的放矢。

结语

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比较复杂,情绪波动较为明显。教师需要注重因势利导和因材施教,综合考量主客观因素以及内外部环境,站在小学生的视角给予小学生更多的关照及肯定,保障小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其中,自主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坚持正能量。

参考文献

[1]徐立会. 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习心理发展特点及教学策略[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20(2):1.

[2]马静雯, 崔建民. 提高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几种有效教学策略[J]. 小学数学教师, 2021(6):4.

[3]陈少文. 试论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J]. 师道:教研, 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