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浅析“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王萨茹拉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第三中学 新疆 和田 848100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传统的教授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工作,学生在被动的情况下进行知识的学习,这样的教育教学方式,对于学生而言,很不适用,导致学生在课堂表现不积极,从而影响学习成绩。基于此,就要改善现有的教学理念,借助“导”的方式,学思结合,导学互动,建立师生间和谐的教学环境与师生关系,提升学习质量。

关键词:导学互动;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一、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

多数数学教师仍在使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学,一味的讲,其教学模式过于陈旧及固化,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在课堂的表现过于沉闷,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致,限制了学生思维逻辑的扩散,使课堂气氛越发地严肃,缺少动力。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失去兴趣,从而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1]

二、“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

(一)革新教育理念

采用“导学互动”的教学模式就是帮助学生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增强课堂的参与程度,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监督,验证学生是否吸收课堂所讲述的内容,从而不断优化教师的设计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以创设符合学生当前学习能力及需求作为主导,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二)提升学习能力

通过“导学互动”的教育模式,凸显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逐步从依赖教师讲学的方式过度到自我思考、自我学习的阶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我能力破解习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习能力,让学生可以在数学教育过程中快速成长,充分发挥课堂的“导学互动”教学模式[2]

(三)丰富教学方法

“导学互动”的教学模式是拓展素质教育的新思路,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质量,通过与其他教学模式的相互融合,完成数学课堂的搭建。在学习的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其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如遇有困难,及时给予引导及帮助,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三、“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应用方略

  (一) 做好课前导学计划,激发学生自我思考

  数学是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及判断能力的一门学科,由于复杂且难度高,让许多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了厌学情绪。利用“导学互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通过课前导学,可以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预习,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学习思路,使其更加了解所学习的知识内容。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会紧跟教师教学的思路,完善学生预习中不太理解的内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可以帮助学生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就会沿着问题的设置去寻找答案,使学生可以整理好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从而不断拓展知识内容,纵向发展解题思路,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与知识去解决问题,达成数学课堂的学习目标。如:学习“正方形判定”时,课前导学设置问题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正方形?以及矩形、菱形如何演变成正方形?由此得到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二)合作互动,丰富教学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关键,“导学互动”更要做好这一环节。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实现课堂互动教学,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与教师彼此更加了解对方,调动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深化3]。当然,师生间合作与互动还能降低学生课堂的压力,让学生以轻松的方式面对课堂、面对教师,在思考及回答问题时,才能够更加有条理去解答问题。

如:如上“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学生完成练习,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X+2>9解:根据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两边减2,不等号方向不变,则X+2-2>9-2,解得X>7,教师结合以上解题过程,指岀:由X十2>9可得到X>9一2,也就是说解不等式和解方程一样,也可以“移项”。为后面类比解方程形式解不等式的步骤作铺垫。继续追问:解一元一次方程依据和一般步骤,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有什么启发?学生就会思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是否可以釆用类似步骤,教师指出:利用不等式性质,采取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的步骤,就可以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通过引导互动,轻而易举获得解题思路。

在进行“导学互动”的过程中,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利用小组合作法的方式增加思维的碰撞,在解决问题时,通过合作与互动的方式不断找出最快的、最好的解决方式,通过这样的合作与互动,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并通过合作互动的方式,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审视与改正。

如:在学习“有序数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对如下问题进行思考,以我们的教室为平面图。你能根据以下座位找到对应的同学参加数学问题讨论吗?(3,5),(1,2),(6,4),(2,3)(7,1)。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再由每组代表进行汇报。教师关注:小组同学可能会发现,教室里排数与列数的先后顺序在没有约定的情况下,无法确定哪些同学参加。问1:假设约定“列数在前,排数在后”,指出参加讨论的学生。问2:由上知,“第3列第5排”简记为(3,5)(约定列在前,排在后),那么“第1列第3排”简记成什么?(7,4)表示含义是什么?学生回答。问3:同样的约定,(3,5)和(5,3)在同一个位置吗?学生根据(3,5)表示第3列第5排,(5,3)表示第5列第3排,容易回答二者不在同个位置。问4:假设约定“排在前,列在后”你能找出他们的位置吗?以用教室里的座位确定参加讨论的学生为背景,让学生经历用有序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过程,感受有序数对的“有序性”。通过小组讨论和4个问,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能够拉近教师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回答问题后,教师对其进行总结与引导,理清学习的思路,收获解答习题的有效路径,还能强化师生间、生生间合作互动的关系。

(三)导学归纳,锻炼学生的归总能力

(四)  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对于一些学生而言,学习难度是比较大的。可以利用导学互动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归纳与总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将所学知识进行清晰的知识构架,掌握章节内容间的有效联系,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完成归纳及总结知识内容,从而使各个知识要点形成统一的、系统化的知识网络,更在此过程中,对所学的内容做好重点与难点标记,辅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复习与巩固工作,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

如:在对“反比例函数”完成教学时,教师可以以这样方式进行引导归纳,第一: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第二: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第三: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及画法。

第四:……

通过这样的方式,完成该内容的总结,更在总结过程中,将相关的例题、公式内容融入进来,完成有关知识的归纳与总结。在此过程中,教师既起到了指引作用,也完成了导学的教学内容。而学生要结合自身的需求,对照自己所学梳理该知识网络,从而完成知识点的归纳与巩固,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总结工作,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

结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可以提升师生间的合作与互动,还能打破传统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建立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欲望,从而更加高效的学习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均伟.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C]. 武汉市创读时代出版策划有限公司.荆楚学术(2020年1月).2020:58

[2]吴晓娟.关于“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J].中国农村教育,2019(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