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学生考评体系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学生考评体系构建

赵成雄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621000

摘要:进入新时代,国家各个行业和领域都在快速发展,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同样需要提升教育水平。我国在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后加大了社会创新力度,且对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而言,其同样需要紧跟新时代的发展形势,创新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方法,促进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新模式产生。结合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的具体实践,建立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质量考评体系,是目前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需要的一种管理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考评体系

一、运用科学理念,构建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 工作质量考评体系

(一)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要求,明确构建考评体系的依据

目前,开展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需要顺应时代发展形势,契合大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运用创新理念,寻求思想教育工作的改进思路,全力做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从国家层面来看,国家高度重视高校的《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以后,国家连续出台了诸多有关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的政策与文件,并对高校的《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要求,这就为开展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营造了比较有利的政策环境。国家政策的支持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的依据和支撑,高校建立《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质量考评体系也要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进行。

(二)运用一定的创新方法,建立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考评体系框构

所谓层次分析法,就是将一个相对复杂且有多个目标的问题当作一个系统,再把总目标分解为多个准则,然后将各个准则再次划分成多个层次,以此对问题进行逐个解决。高校开展的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是一个比较系统化、复杂化的工作体系,所以在考核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效果时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多,这就需要对所要考评的内容进行较好的归类,然后继续划分相应的层次,按照应当达成的《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目标进行一定的细化考评。只有对需要考评的《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内容做到考评指标的细化,才能将比较复杂、笼统的考评指标进行合理分解,促使其形成清晰的层次化,使其更加简单,便于操作,也更便于考评。

(三)坚持开放、创新与批判、传承,建构合理考核内容

建构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考评体系,一定要遵循务实原则,保持它的客观性,体现它应有的科学性。这就需要在具体的建立过程中不断引入新的《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内容,尤其要批判性地继承传统经验,还要体现新时代的开放创新,以更好地契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并做到抓住关键的考评要素,优化选取需要考评的主要内容,并将它们融入微观的考评指标体系之内,实施细化而全面的结构式考评。

二、强化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有效互动,提炼 具体的《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考评指标要素

(一)以教育实践工作的灵活性,体现基本考评指标与参考考评指标的结合

建构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质量考评体系,其主要目的是考评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获得的具体效果。鉴于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具有复杂性与系统性的特点,需要参照相关的传统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体现考评内容的重点性、全面性、基础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原则,提炼具体的《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内容或活动等指标要素,针对《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的具体开展情况或可能取得的实践效果进行客观而必要的考评。

(二)运用实践操作的可比性,以合格性和特色性标准进行统一考评

应用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质量考评指标与体系考核或考评教育结果时,既要体现必要的客观性,又要体现它所具有的差异性,不能否认《思想道德与法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是对高校大学生开展《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的主渠道,但也绝对不能忽视对他们进行的日常《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因为这同样也是开展《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这就有了合格性教育与特色性教育之分。高校积极引导全体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根据国家对青年学生的具体要求,努力培育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政治思想品德,这就是一种合格性的《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也是一种普遍性的《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

(三)坚持实践系统的开放性,兼顾内部考评要素和外部监测要素

考评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成效,需要兼顾《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与实效,并进行整体性考评。这就需要设计实践系统中的内部要素自评与互评指标项目,并要引入第三方的整体测评,实现实践系统内部考评要素和外部监测要素的统一。

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质量的考评范围主要是《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领域,这就牵涉了整体的复杂教育系统。在教育主体与教育主体之间、教育主体与受教育主体之间,它们均构成了考评与被考评的关系。要想使这些主客体之间形成较好的互动关系,则不能以某一方的实施作为考核考评的定性标准,而是需要对它们在《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中所进行的教育行为或接受行为进行互相印证。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既要评估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能力素养的提升情况,也要考评学生对教师开展《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行为的满意度。不论是主管部门对《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的考评,还是高校内部对《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的自我考评,抑或是第三方给予的考评,均需要围绕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质量进行。

三、结语

建构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考评体系,要掌握具体教育情况,并根据考核或考评情况动态改进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的方法或措施,以不断提高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教社科[2015]2号)[Z].2015-07-30.

[2]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道德与法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教材[2020]6号)[Z].2020-12-22.

[3] 王娜,刘紫春.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品质要求及其实现方式[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7(2):155-160.

[4] 马田甜,李才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过程考核方法的改革创新[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6):164-166.

[5] 李灵曦,聂劲松.“双主体”教学模式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2):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