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减负提质”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三新”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减负提质”策略研究

陈建宗

灵山县新洲中学     广西灵山     535400

摘要全面实施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推进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今天推行轻负担、高质量,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已成教育教学的目标。高中阶段历史教学也必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本文就三新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减负提质策略研究,谈谈个人的看法和心声。

关键词三新改革减负提质

“三新”改革的历史和理解:从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广西全面启动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和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教学一线面临着新挑战,新考验与新机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教研,尽快形成备考新思路,才能引领学校、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针对新教材有三大对策,分别是:博观约取,大胆取舍,树立新的教材观;在教学中减而不简,深化认知,树立新的教学观;以研促学,以学促教,树立新的师生观。

减负提质就是要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多年来,由于升学的压力,使得教师、学生和家长面对这话题时的心情都是矛盾的。如何使学生从繁重的课业中解放出来,同时也要完成教学任务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必须思考的,我们绝不能走进误区,所以要明确“减负”与“提质”应该同步发展,少了“提质”作为目标的“减负”或者少了“减负”作为过程的提质都是毫无意义的。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不是不要质量,而是通过“减负”要更高的质量。“质量”就是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不等于学习上不要压力,不需勤奋刻苦读书了,相反,通过“减负”来促进全新的教育模式的构建,使学生学得更加勤奋、更加自觉、更加生动活泼。在历史教学中真正实现历史教学中的“减负提质”策略研究,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心声。

一、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减负”的重要实施者和领导者,教师的观念和能力结构直接影响“减负”的实施效果。教师应该消除思想上的模糊认识,进一步确立科学的质量,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毫不动摇的抓好日常教学工作,认真上好每一节,以学生为本,变教师教好为学生学好,真正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了解学生,尊重差异

要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必须建立在了解其心理特征的基础上。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搞一刀切,我们提倡教师要善待每一个学生,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情和一片苦心,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在这个方面我们应该做到:

(1)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既是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途径,也是促进良好师生关系形成的基础。

(2)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

组织有益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身心得到必要的放松,是减轻学生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

三、增强高三新高考复习备考的针对性探索

要认真研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熟练掌握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以学业质量标准来衡量课堂教学的效度,高考就要达到水平四要求。现在已经进入没有考纲的时代——“后考纲时代”,课程标准就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标教学势所必然。

四、提高历史课堂的实效性,保证教学效益

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我们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达到此目的。

1、功夫要下在备课上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关键在于备课。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2、精选教学内容的同时,注意调动学生参与的广度性中学历史只是历史长河中一朵浪花,古今中外,内容相当丰富,历史教材是整个历史过程的高度浓缩。因此,历史课堂教学要注意详略得当,不可平均用力教师应该“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即紧紧抓住教学重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层层深入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综合,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学校层面的工作和思维

首先,应该从思想意识层面上围绕”双减"背景下如何真正做到减负提质增效开展思考和实践。 

全体教师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双减"工作的重大意义,要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双减”的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抓住”双减"关键点,着力提升作业管理水平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其次,应该从学科建设层面围绕”双减”背景下如何真正做到减负提质增效开展思考和实践。历史学科要制定明确目标、严格控制”单课时”总量、立足教学内容进行”精选”,在"课中阶段”的教授环节,可按照精选知识点设置”教学单",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展开知识讲解,最终在”課后阶段"进行合理评价与总结。右历史学科要从四个注重出发走向学科育人:注重课堂;注重作业。

六、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思维解放和理解

对学生的“减负”既不能平面化的理解,也不能“一刀切”。客观的发现,学生的负担并不是都重,而是“负担”不合理:机械学习负担重,实践活动负担轻;考试分数重,习惯培养轻;用脑负担重,动手负担轻;心理负担重,思想疏导轻。更何况,由于学生个体学习能力的差异,他们学习负担的轻重又不能一概而论。所以“减负”并不是减去所有的负担,应该减掉影响学生全面成长的过重课业负担和摧残学生身心健康的心理压力,合理安排学生的课业负担,改变过去那种不管学生喜不喜欢、能不能接受,都采取“一刀切”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提倡一种开放的、启发式的教学,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减少课内外那些机械重复、低效的活动,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减负”的同时,创造学生更多的自主成长空间,全面营造生态化的教育环境,这样的“减负”,不会“减质”,而且能“增效”。

总之、“双减”工作的总体目标分为两个方面。在校内方面,

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在校外方面,使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各种乱象基本消除,校外培训热度逐步降温。 使各项负担显著减轻,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双减”下,教师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改变教学方法,选择最好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教学,创出有效的数学课堂,真正实现减负提质。但是,减轻负担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宜,不能通过教学质量的降低来减轻负担。目前,一些教师过分注重改变负担,不重视提高质量的重要性,难以提高数学教学的互动性和素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大,2003年6月

[2] 肖川著.《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岳麓书社出版,2005年3月

[3] 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华东师范大学出-----作者:中国学术期刊网

[4]张赵姝影, 郑东辉.基于高频词汇的国家减负政策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 2016 (2) .

[5]鲁林岳.综合辩证论减负[J].教育研究, 2007 (5) .

[6]王贤文, 熊川武.学生自主减负:减负提质的有效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 2014 (4) .

[7]罗洁.主动减负科学减负创新减负系统减负北京力破减负困局[J].中小学管理, 2012 (9) .

[8]周兆海.生存性资源紧张:减负难减的症结所在[J].中国教育学刊, 2016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