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剪纸艺术教学实践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2
/ 2

小学美术剪纸艺术教学实践策略

李敏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中心希望小学252400

摘要:剪纸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教师传授学生剪纸技艺,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还可以让剪纸艺术传承和发展下去。文章分学段探究了小学美术剪纸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剪纸艺术;小学美术;教学实践

引言

剪纸,是我国较为普遍的民间美术创作,源于人民群众劳动生活的深厚土壤之中。由于剪纸所需要的工具及材料较为普通,因此这种技法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广为传播,具有其他艺术门类不可比拟的简便易学的特点。基于此,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尝试将剪纸艺术作为文化传承,在美术课堂上进行传播,从而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剪纸教学活动中发掘自身的美术创新意识,增进美的熏陶,获得创造能力与美术鉴赏能力。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应该学会用剪纸艺术的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

一、小学剪纸教学的作用

(一)传承和发展剪纸艺术

民间剪纸是我国各族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化,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随着市场经济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现在剪纸文化渊源断裂、工艺技法趋向速成,剪纸的传承和发展受到市场与云文化的冲击;剪纸人才青黄不接、剪纸上品越来越少,而且濒临失传。剪纸文化仅靠非遗传承人传承与发展是不够的,因此,小学阶段传承和发展剪纸艺术迫在眉睫。剪纸进校园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剪纸兴趣,让学生爱上剪纸,又可以让学生动手实践,使剪纸艺术传承和发展下去。

(二)提高审美能力

剪纸可以通过“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把多种物象组合进行造型,激发美好情感和审美联想。小学阶段由易到难地进行剪纸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今中外大师的剪纸精品,让学生由景物到动物、人物,再到场景进行欣赏,在由易到难的欣赏中,学生的视野更开阔。如学生剪对称图形时可以感受到对称的美,进而用对称图形装饰我们的生活;在套贴剪的剪纸教学中,学生不仅在剪纸中学到了更多的剪纸语言,还运用剪纸语言表现民俗民风,而且感悟到色彩搭配的重要性,学生的审美感受力不断提高。

(三)培养创造能力

小学阶段剪纸教学是学生动手剪刻的操作课程。教学中,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动手操作,其间手的操作不断刺激和作用于大脑,手指剪刻越多、越复杂,学生大脑思维就越活跃:学生在不断地运用手指剪刻中,在丰富新颖的艺术构思和情感表达中才能创造出别样的剪纸作品。因此,在小学阶段进行剪纸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小学美术剪纸艺术教学实践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提高美术创想思维

由于剪纸是一门艺术创作,而艺术创作具有可变性及随意性,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美术课堂上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为学生寻找、发掘剪纸中的可变元素,丰富学生的创想表现模式,最终达到拓宽学习渠道的效果。作为教师,首先要为学生扩充剪纸操作材料。材料是美术艺术创作的灵魂,不同的材料往往会为作品赋予不同的表现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日常学习活动中去寻找容易被忽略掉的剪纸素材,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开展剪纸艺术学习,使剪纸活动变得更加精彩并且富有挑战性。与此同时,作为教师还要大胆引导学生运用色彩,直观地影响人们对艺术作品产生情感的变化。常见的剪纸作品大部分以白底材质为主,因此,当学生每天总是面对同一色调的物品时,往往会降低艺术创想能力,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力被泯灭。因此,教师在传承美术剪纸艺术课程中要大胆地对剪纸的颜色进行创新,鼓励学生使用如红与黑、绿与白等较为夸张的艺术对比色进行色彩的混搭,体现学生的美术学习个性。此外,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拓展剪纸艺术图形的创新,打破剪纸艺术以项目为主的艺术发展观念,通过书籍、网络等现代化手段,为学生提供各类花纹的基础图案,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使得建筑、动物、风景以及抽象概念都能够变为学生剪刀下的艺术作品。

(二)剪纸艺术将日常生活融入传统文化

通过对称均衡等艺术表现手法,达到内在意蕴与外在表现形式的和谐统一。因此,情感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知觉图形,训练思维,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逐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事物,培养其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基本造型线条和块面,采用装饰化的点、线、面,通过重复、聚合、发散等形式原理设计图案;技能上,采用三个构成形式:自由式、均衡式、对称式,艺术表现选择阳刻、阴刻或阴阳刻。例如,在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对称的美”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学会运用对称形式原理组合作品,即在对称中巧妙设计连接点,使画出的单独图形通过连接点在剪后形成中心对称、上下对称及左右对称的图案,进而感受到剪纸的寓意美与对称美,然后通过自主探究,在生活中、在艺术品中找到对称的方法及感知对称的美,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建立“对称”的表象。这些图形能给大家留下一个美的印象,使整节课在“美”的享受中结束

(三)了解教学问题,重组创新教学模式

一次成功的美术创作课是要包括创新、个性等要素的。因此,在创意手工制作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美术构图上的认知,更要及时地运用颜色技巧以及绘画方式等,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双手进行艺术的感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对学生形成基础艺术素养及高品位的审美能力,都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手工制作总是包含着思考与动手两个环节,因此,美术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创作的过程中,及时获得学生的教学反馈,并且在协调发展的方式下,增进学生对于美术课堂的艺术效果的领会,注重学生美术课程兴趣的培养,为创意寻找学习灵感。基于此,剪纸和折纸是培养学生大胆进行艺术创作的有效方式。一方面,剪纸的原材料成本较低,能够为学生提供一定程度上天马行空的创想空间;另一方面,由于剪纸和折纸能够迅速地得到艺术成果,也能够及时为学生的手工创作进行点评,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基于自身的认知,随心所欲地在剪切的过程中找到学习规律,从而使剪纸作品拥有自己的特色。此外,由于好玩和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阻碍或者抑制这种天性对于学生学习是较为不利的。因此,美术教师应该解放学生的天性,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基于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定点出发,培养学生美术课堂的学习动力以及积极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手工教学课程中都能够获取个性化的展示空间,进而提升全体学生的综合美术学习素养。因为剪纸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操,开阔学生的视野,所以,美术教师应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素材,增加学生对生活中美好、真挚以及淳朴的审美感受,激发他们对美术课程学习以及剪纸艺术的学习热情。

结束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心。小学美术剪纸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剪纸艺术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主动到民间向剪纸非遗传承人学习民间剪纸文化,挖掘剪纸艺术上品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使其发扬广大。教师要让剪纸根植于生活,发展在校园,延伸到社会,最终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使剪纸艺术传承与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曾健达.论小学剪纸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美术教育研究,2020(02):101-102.

[2]周昕.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剪纸教学策略[J].家长,2020(03):149-150.

[3]郑荣军.小学美术剪纸教学的不足与对策[J].小学时代,2020(03):80-81.

[4]靖丽娟.关于小学美术剪纸教学的实践探索[J].小学生(下旬刊),2020(01):83.

[5]骆向宁.小学剪纸教学有效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实践与研究[J].学周刊,2020(0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