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对培育幼儿科学能力的生活科学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2
/ 2

刍议对培育幼儿科学能力的生活科学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王丽红

单位:赣州市赣县区城关幼儿园东园  邮编:341100

摘要:《纲要》中明确要求,“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这说明了我们已经意识到实际生活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幼儿园科学教育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应立足于幼儿的生活经验,优化教学方法,营造有趣生动的生活情境,给予幼儿良好的学习体验,通过对幼儿的学习兴趣、生活意识、科学能力等方面的有效培养,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科学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科学领域;生活科学课程;科学能力

一、培育幼儿科学能力的生活科学课程的实践意义

首先,促进教师对科学材料进行重新认知。科学材料是幼儿园顺利开展科学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前提,因此,幼儿园教师往往认为,要培育幼儿科学能力,开展有效的科学活动,就要投入很大的资金来购买科学材料,否则科学活动将无法展开。这样的观点仅仅看到了科学材料的重要作用,但忽视了生活中随手可得的科学材料。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告诉我们,“生活即教育”,即我们要学会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一切进行教育,他更是专门提出,“教科学,有钱便做有钱的布置,无钱便做无钱的事业”,主张玩一些“无钱的科学把戏”,要用最少的钱办最好的幼儿科学教育。老师们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都当成是科学的素材,比如植物、沙子、水、报纸、纸箱、镜子、瓶子等,这些都是很好的科学教育素材。

其次,促进老师们拓展科学教育场所。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提倡打破幼儿园与社会的界限,教育不应只限于园内,而要让幼儿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包括幼儿园的科学教育,这对教师拓宽教育思想和活动都有很大的影响。培养幼儿的科学能力,不仅要在园内进行,更要走出幼儿园,走进现实生活,有意识地拓展社区和家庭环境,为科学教育所用。

二、探究培育幼儿科学能力的生活科学课程的组织与实施策略

(一)科学教育内容要立足于幼儿的生活

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立足于幼儿”当地”的生活,指幼儿园教师在选择科学教育内容时,不能仅仅依据教材,而是要根据幼儿园所处的环境灵活的处理书本上内容,使得书本上的科学活动与幼儿生活的实际经验紧密结合。这就需要教师对幼儿有充分的了解,认识到幼儿实际生活中的已有经验,不拘泥于课本。

比如在北方偏干旱的农村地区进行的科学活动《大米是怎样来的》,就严重脱离了当地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因为他们的生活离大米生长的环境很远,这时候教师就不应该死板的按照书本上的内容向幼儿介绍大米的生长,而是可以根据自己幼儿园所在的地区,立足于本地幼儿的生活经验,设计“馒头是从哪里来的”,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认识小麦的生长过程,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书本的内容。

因为如果幼儿没有一定生活经验,教师很难组织,即使教师组织了,也很难激发幼儿的兴趣,教学效果与预期的有很大差距。因此,教师在选择科学教育内容时,不能完全按照书本的内容进行,而是根据当地幼儿园的条件、地域以及幼儿的生活经验等,要因地制宜,不能教条主义,不能“教教材”,要灵活处理。

(二)借助信息技术,优化生活情境

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一些无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和空间内完成的科学实验,如果只靠老师的口传心授,很容易让幼儿对实验感到枯燥,甚至是厌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进行优化,突破科学实验的时空限制,在较短的时间内,对科学实验的全过程进行快速的回顾,并对各个阶段所呈现的科学现象进行细致地观察,同时,"一览无遗"的展示方法能有效地引起幼儿的好奇心,促进他们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索活动中来,发展其科学能力。

例如:在学习"植物的生长变化"时,因植物有着较长的生长周期,在短期的教学中,难以使幼儿有充裕的时间观察到植物的生长变化,为了使幼儿有效学习,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辅助技术,预先备好相关植物生长的多媒体PPT,以此优化生活化教学情境,从而打破植物生长科学实验的时空局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引导幼儿观看,使之在有限时间内就可直观地看到种子从原始形态到播种、发芽以及开花结果的全部成长变化,以及在自然状态下经历每一阶段的成长特征,进而加深了幼儿对植物生长变化的学习印象。

(三)科学教育与幼儿的社会生活相链接

幼儿所在的社会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即以社会为学校,自然教室的范围,不是在房子里,而是在天地间。因此,要想让幼儿园科学教育更好地适应幼儿的生活需要、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就是要坚持把幼儿园科学教育与实际社会生活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的教育资源。这里的社会不仅仅包括博物馆、动物园、科技馆、天文馆、少年宫等,还包括幼儿或幼儿园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和社区资源等。

例如:幼儿对自然有与生俱来的亲切感,一虫一鸟、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土壤阳光,都会让他们惊叹大自然的神奇,点燃探索和求知欲,从而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幼儿园在选择科学领域活动内容时,充分利用孩子们对自然的亲和力,通过对田园活动的巧妙运用,培养其科学素质,进而促进其全面发展,使其充分发挥其功能。在"认识植物"的科学领域活动中,在保证孩子们的人身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功能,组织幼儿到田间去识别水稻的植株的外形特征,初步认识其叶片形状属于线形叶,由三部分组成,即叶片、叶舌和叶鞘。并鼓励孩子收集不同种类的树叶,并妥善保管,便于日后的对比观察;在孩子收集完毕后,老师会带领孩子观察,并开展"找朋友"的趣味游戏,让孩子们基于叶子的大小、颜色和形状,将稻谷的叶子快速找出来,从而达到寓教于趣的目的,有效地提高幼儿的科学素质和认知水平。

总而言之,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我国教育事业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幼儿科学教育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幼儿科学课程与生活教育密切相关,加深两者之间的联系,不但增强了课堂生动趣味性,而且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同时,有利于发掘幼儿的科学潜能,促进幼儿科学能力的发展,从而改变以往幼儿机械学习的状态,有效提高科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彭海霞. 对培育幼儿科学素养的生活科学课程探索实践[J]. 教育科学论坛, 2017(20):4.

[2]孙曦雯.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的实现策略[J]. 教师, 20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