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观视域下初中数学课堂候答的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2
/ 2

生态观视域下初中数学课堂候答的教学策略

赵美琴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十三中学  257200

摘要:科学的候答,有利于激发思维,有助于深化思维,有益于创新思维。实践中应在切实分析课堂候答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基于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努力做到着眼于“整体”,不因重答问而轻发问;着意于“人本”,不因重规范而轻风范;着力于“和谐”,不因重进度而轻适度;着心于“发展”,不因重静思而轻引思;着重于“共生”,不因重形动而轻神动。

关键词:生态观视域;初中数学;课堂候答;教学策略

1着意于人本,不因重规范而轻风范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姆说:“积极的情感能使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快捷。”候答时,不能因强调秩序井然、严肃认真而忽略情的牵引、爱的渗透。

1.1信任的目光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候答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始终投以信任和期待的目光。这样的目光既能使思路畅通的学生受到鼓舞,继续努力;也能使思路阻塞的学生看到希望,增加信心。

1.2真诚的微笑

微笑是和煦的春风、是温暖的阳光。有经验的教师在候答过程中脸上总会露出真诚而自然的微笑,给人带来美好的心情、温馨的感觉,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思考、探究、钻研之中。

1.3耐心的倾听

候答巡视期间,有的学生可能会请教一些问题或提出一些想法。哪怕这种问题或想法看来比较简单甚至幼稚,教师也不能置之不顾,而应用心倾听、耐心倾听。耐心倾听,无形中会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自强心。

1.4柔和的语气

教师在解答个别学生的疑问时,声音宜小,以免引起其他同学不必要的关注;语气宜柔,要给学生以和善、和悦、和蔼之感。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竖起的大拇指、一个肯定的点头、一个轻柔的抚摸,及时把关注、重视、认可的信息传达给学生。

1.5优雅的仪态

教师候答时,两手插在裤兜或反背身后,会给人以冠上履下、居高临下之感;双手撑着讲台或低头勾腰,会给人力不从心、漠不关心之感。因此,教师应做到眼顾四周,精神饱满,从容自然。温文儒雅、持重间见俊逸,恬静和美、端庄中显亲和,会使学生从内心深处亲敬老师而乐于配合、勤于思考、勇于展示。

2着力于和谐,不因重进度而轻适度

一味的赶时间、求进度,基础好、水平高的学生碰到老师的急问急询,或许能“急”中生智,“急”流勇进,但对水平一般的学生,只能是越急越乱,越急越慌,越急越崩溃。因此,教师候答时必须做到“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2.1与教材相适

依循“突出重点、突显亮点、突破难点”的思路,关涉教材重点、亮点、难点的提问,候答时间应长些、方式应丰富些;反之,候答时间可略短些、方式可简单些。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一些延伸性、拓展性问题与教材的关联度不高、关连性不强,则不宜纠缠,或扼要阐明其意,或留待课后交流,真正做到该详处浓墨重彩,当略时一笔带过。

2.2与班情相适

一个班级的孩子在一起时间长了会形成一定的“班级性格”。有些班级学生总体偏于外向,思维敏捷,但常常毛手毛脚,不管不顾,不够踏实;有些班级学生总体偏于内向,思维缜密,但往往畏首畏尾,不够活跃。候答中,教师应结合教学经验和课堂观察,敏锐捕捉相关信息,对前者适当泼点“冷水”,延长一点时间,促使其深入思考;对后者则适当添点“柴火”,加快一点节奏,激励其踊跃发言。

2.3与学程相适

不同学习阶段的提问有不同的特点:起始阶段的问题,常常是知识性、检查性、复述性的;中间阶段的问题,常常是应用性、探究性、开放性的;结束阶段的问题,常常是综合性、归纳性的。其中知识性、检查性、复述性问题的候答时间可短些,应用性、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归纳性问题的候答时间则应长些,尤其是辅之以小组合作、讨论、辩论或伴之以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的候答,时间更应因学施变,循情延长。

2.4与方式相适

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有独学、对学、群学[3]。独学用以解决一些基础性问题,候答时间可短些;对学、群学用以解决一些提高性问题,候答时间当长些。特别是群学,旨在解决独学甚至是对学无法解决的问题,必须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现优势互补,直至疑难涣然“冰释”,因此候答时间应当更长些。

2.5与生成相适

候答中,有两个需要特别关注的时间停顿,即“第一停顿”与“第二停顿”。前者是指紧随课堂问题之后的停顿,后者是指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的停顿。除了必须重视“第一停顿”外,学生答问后,还要视回答情况用好“第二停顿”,看其是否需要补充、是否需要说明、是否需要修改,然后才能点评回答情况或进入下一环节,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完整、更充分、更真实地表达他们的观点,阐述他们的见解,展示他们的收获。

3着重于共生,不因重形动而轻神动

小组合作是候答中常用的教学方式,但是毋庸讳言,当下的合作几成鸡肋,无需、少思,缺导、低效的情形屡见不鲜,因此候答时,既要用足,更要用好“小组合作”这一新课程理念下的重要学习方式。

3.1力戒盲目跟进

新课程实施以来,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尤其是开课时都会有意识地使用小组合作,好像不合作一把、讨论一番,就没有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听课者也往往以此作为新课程课堂和传统课堂的分水岭。其实,并非所有内容都需要、都可以合作,而应根据问题的特点,有选择、有针对地组织小组合作。一般而言,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问题宜进行合作,有些稍加点拨即可解决的问题,大可不必兴师动众。

3.2力避单刀直入

有的教师在抛出问题后,不让学生有片刻思考时间,就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教室里顿时人声鼎沸,沸反盈天。其实合作学习当建立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在学生个体“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时进行合作才有价值,才有成效。否则,很容易成为少数人的“秀场”、优秀生的展台。长此以往,其他同学,特别是一些学困生,则会因“事不关己”而甘当“陪客”,乐随大流。

3.3力克浅尝辄止

任何一个有价值、有难度的问题解决,既需要思维的深入,也需要时间的投入。有些课堂的合作讨论转瞬即止,学生刚刚进入角色,问题尚未吃透,思绪还未打开,讨论远未深入,就被迫“收场”。这样无疑会挫伤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发他们的抵触心理。

3.4力防放任自流

有的教师对于学生思维何处可能出现卡壳、何处可能误入歧路,缺乏细思,缺少研判;在学生合作时,或漠不关心“固守”于讲台,或漫不经心“游走”于教室;既少有对学生思维的点拨与引导,更罕见对合作技巧的引领与辅导。如此做法常致学生的思考欠周密、讨论不深入、合作难圆满。

4结语

很多教师在听取小组汇报时,密切关注的是自己所期望的结果,当学生的答案“正中下怀”时,就急于顺着学生的思路往下讲,而缺乏必要的评价,尤其缺乏对小组活动情况的评价,这既难以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认识的正确或错误,更难以让学生真切地体悟到合作的成功或不足。不会倾听、不善沟通、不擅交流,缺乏良好习惯的小组合作形式,只能是难有成效、鲜见卓效的“装饰”与“点缀”。

科学的候答根植于“崇尚生命,呵护成长”的教育情怀,来源于“因材施教、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生成于“求真向善,笃行不怠”的教育坚守。唯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学养、涵养、素养,方能候答时,候于当候,答于当答,信手拈来而驾轻就熟,得心应手而炉火纯青。

参考文献

[1]张筱.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21.

[2]龚润芳.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实践分析[J].广西教育,2019,(33):135-136.

[3]杨阳.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技巧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4]谢桐英.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