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育惩罚现状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2
/ 2

农村小学教育惩罚现状及对策研究

 杨雅钧, 

452122198405090020     530300

摘  要

在长期的教育发展中,教育惩罚成为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对于学生的惩罚程度也在逐渐转换,为了深入了解我国目前农村小学中教育惩罚的现状,并针对现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本文采用实地调查访问的研究方式,试图通过此次调查采访记录分析目前农村小学教育惩罚的现状,并就此分析内容从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层面提出一定的建议可供广大农村小学对于教育惩罚的问题提供一份参考。

关键词:教育惩罚;农村小学;问卷调查

一、相关理论基础

(一)教育惩罚概念界定

在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将教育惩罚界定为“对个体或集体的不良行为给予否定或批评处分,旨在制止某种行为的发生,与奖励相对,为学校德育釆取的一种教育方法,有利于学生分辨是非善恶、削弱受罚行为动机、达到改正的目的,也利于维护校纪校规”。

(二)教育惩罚的类型

我国教师运用惩罚教育学生的现象始终在学校存在,法律应给予明确的规定,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也为教师合理运用教育惩罚提供理论支撑。就惩罚的类型而言,对学生实施的教育惩罚同样有惩罚、体罚和变相体罚三种类型。

二、教育惩罚在小学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一)从教育的历史发展中看教育惩罚的积极作用

有学者从教育史和教育思想史、文化与法规、還辑与伦理等方面对惩罚意义进行理性分析,提出合理巧惩罚是教师的专业权利和义务,不能把教育惩戒落实中的问题与惩罚的教育意义混为一谈。呼唤教育惩戒的回归,从学生自身的认知特点、日趋复杂的社会环境、学校教育的特定环境、教育的最终目的四方面论述了教育惩罚的必要性。

(二)从学生的成长发展中看教育惩罚的积极作用

在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认为,小学阶段是学生进入具体运算阶段的过程,其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有着较强的适应接受能力和强烈的好奇心,且思维的可逆性也使其在接受惩罚程度较轻的情况下能更好的及时矫正错误的行为。小学生在具体运算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接受教育程度的加深,理解的能力也逐渐增强,是正确行为和价值观树立的关键阶段,更需要加强正确的引导配合一定程度上惩罚,能更好更有效的发挥好教育的作用。

三、阻碍教育惩罚开展的原因探析

(一)家庭方面原因

家庭是儿童成长发展和教育的基础,家庭在儿童的成长时期的重要性不可忽视。而父母又是在儿童成长中起到关键的引导作用的一环。在本次Z镇A小学的调研中发现,该小学在教育惩罚实施过程去遇到的问题跟家庭教育也有这密切的联系。其一是,在Z镇A小学就读的学生有少部分是父母在外务工的,只把小孩留在家中交给家里的来人照顾,在孩子的成长发展的中存在着父母角色的缺失和父母一职没有尽到照顾子女引导其成长的作用。这些孩子往往会因疏于管教而对学习的教育惩罚置之不理,呈无所谓的态度。其二是,在家中父母长辈对于孩子过于溺爱,而家长对学校里实施的教育惩罚成反对态度,会因孩子受到一点委屈而对学校老师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反驳。而学校对于家长的行为也实属无奈,更多的只能是妥协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教育惩罚的有效开展。

(二)教师方面原因

教师是学校教育中的主导,也是实施教育惩罚的主体,对于教育惩罚的实施对象、实施过程及其是实施后果都承担着直接的责任。也因此,在上述调查中也看出在实施教育惩罚中,一些教师会因来自家庭的施压而放弃教育惩罚。在整个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完成好教育教学目标常用的惩罚手段也比较单一,就不会在教育惩罚中达到更好的效果同时也缺乏对惩罚对象学生的认识度。缺乏一定的师生沟通,没有认识到学生的在成长过程中的个性发展。同时在实施惩罚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对待,在上述调查结果中就有显示到,教师在惩罚对象的男女性、优差生中存在着区别对待的现在,也有失公平。

(三)学习与社会方面原因

对于教育惩罚的影响不仅学生、家庭和教师会对其产生影响,学校和社会同样会存在一定的影响。在我国的教育中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但关于教育惩罚方面的立法一直有所欠缺,在明确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的基础之上没有明确指出教师拥有惩罚学生的权利。而在学校中有关于教育惩罚的内容也比较空乏,规章制度不够完善的同时也使得整个校规中缺乏对于教育惩罚内容的针对方案。

五、A小学教师惩罚合理实施的对策建议

(一)对学生自身及其家庭层面的对策建议

1.帮助学生矫正错误

家长是学生学习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所在。家长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保持学生成长发展的身心健康。家庭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更是至关重要,家庭中父母的行为和所产生的氛围都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目前的社会状况来说,家庭中对孩子的溺爱现象较为严重,在管束学生的成长中,家庭也应当做出一定的行动,使用适度的教育惩罚来帮助学生更好更及时的矫正好自身的错误。不能因过度的溺爱而错失了矫正的时机而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

2.加强家校沟通

学校在进行一定的惩罚教育的同时也应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尽量保持对于教育惩罚观点的一致性,不要因为各种分歧而产生对于学生成长过程中惩罚教育的阻碍。班主任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交流,保持一定的交流时间。学校定期开启家长会等,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沟通与联系,更好的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教育惩罚提供一些可支柱的台阶。面对班级里的留守儿童,班主任更应加强跟其家长的沟通联系,以保证以适度合理的相应教育惩罚来促进学生的矫正和更好的发展。

(二)对教师层面的建议

1.惩罚对象与惩罚程度的匹配

教师是实施教育惩罚的主体,对于教育惩罚的实施对象、实施过程及其是实施后果都承担着直接的责任。教师在实施教育惩罚的过程应中充分注意学生是发展的个体,有着其独特的特性和个性。因此在实施教育惩罚当中要充分考虑好这一点,根据惩罚的对象的个性特点和犯错原因来匹配好相应的惩罚方式和惩罚程度,才能更有效的进行好教育惩罚,达到效果最大化。也才匹配到最适合的方式使得教育惩罚更好的矫正好学生的错误行为。在对于惩罚对象上,应注意公平对待。面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教育惩罚的实施过程中的公平存在着一定的敏感度,教师在实施惩罚中应当注意好惩罚的公平性,不能因男女和学习成绩的优差而给学生盖章定论,有失公平的进行教育惩罚。

2.加强师生双向沟通

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应更注重加强师生双方的沟通。特别是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敏感程度更高,在实施惩罚的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在教师等人多的地方对学生进行教育惩罚。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不应出现不良的言行,更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榜样作用。一般可在教育惩罚中增加一些辅助的手段如与学生谈心,惩罚学生改正过后给予一定的鼓励等,更好的安抚好学生,避免因为惩罚而打击到学生的自尊心。以前的教育惩罚都是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良好发展的基础上去实施的。作为教师更应该管理好自身的情绪,避免情绪化而对学生实施了不匹配的惩罚方式和程度。

参考文献

[1]王见花.如何把握小学生教育过程中的惩罚教育[J].基础教育论坛,2020(13):73-74.

[2]朱夏蓉.小学教育中的教育惩罚问题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05):19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