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的设计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2

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的设计思考

董云飞

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太阳城学校

摘要: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数学活动方案的设计者,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为了帮助学生思维快速成长,教师要关注课后作业的设计,通过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对相关数学问题尝试合作探究,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提升,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

一、加强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的意义

对小学生而言,好奇心重,容易对特别的事物感兴趣,数学教师应当抓住这一特点,从作业设计入手,借助探究性问题,帮助学生打开数学思维的大门,在探究过程中积累知识、经验,锻炼数学能力,强化探究性思维。一方面,设计数学探究性作业,能够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通过思考、探究、推理、实践解决问题,学生的整个数学思维得到充分锻炼,这一过程也可以促使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得到发展,进而逐步获得高阶思维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探究性作业设计,有助于有效衔接课堂和课后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数学学习的提质增效。当然,探究性作业也能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方案

(一)结合教学目标,设计相关数学作业

课后作业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优化学习效果,增强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后作业设计时必须结合课堂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使课后作业能够促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相关问题的思考探究,从而巩固课堂所学,在不断思考中获得各方面能力的增长与提升。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课前会明确本节课的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两位数之间的乘法计算,从而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促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掌握规律,加深学生对数学规律性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也要与目标相对应,促使学生在课后自主探究过程中获得相应能力的提升。对此,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作业内容:学校购买一批新书,整理后发现文学类有32本,故事类是文学类的11倍,故事类有多少本?通过相关题目的引导,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动力,促使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积极探究,从而完成对相关问题的解答。

(二)注重拓展延伸,强化学生的探究思维

思维能力可以通过不断训练得到长足进步与发展,在看到思维的这一特性后,教师可以在设计作业时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作业难度。教师应注重知识的拓展延伸,不要一味地着眼于基础内容,要让学生在思考探究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丰富性和拓展性,进而促使学生思维不断得到强化与发展。

以“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这部分内容为例,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先可以通过一部分基础题来使学生深化巩固基础知识。比如: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 m,它的周长是(),面积是();长方形的长和宽都扩大2倍,面积就扩大()倍。为了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得到提升与发展,教师还要设计一部分探究性的题目,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以此深化和拓展延伸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把握,从而全面提升数学综合素养。比如:一辆洒水车,每分钟行驶60 m,洒水的宽度是8 m,洒水车行驶5 min,能给多大的地面洒上水?通过出示一些源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增长和发展,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探究性作业不仅可以出自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出自问题的探究过程,如教师可以尝试出一些题让学生去探究面积计算的过程,不要一味地追求结果,在思考过程中去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

(三)灵活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其不断获得综合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在作业设计环节不断创新形式,灵活运用方法,促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以提升与发展,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借助钉钉、微信提升作业的趣味性

探究性作业的设计想要促使学生产生兴趣,前提就是增强作业形式的丰富性、新颖性。对此,教师可以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比如钉钉、微信等平台,采用此类方式提高学生对作业的兴趣,进而自主参与到作业探究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这些新颖的方式,选择适当时间合理布置作业,加强师生互动,创造出全新的师生交流方式,从而为探究性作业的完成做好铺垫。

三、小学数学作业探究性设计有待完善之处

(一)教师缺乏对课外作业设计的高度重视

虽然课内作业能够做到合理安排,但教师缺乏对课外作业的研究,课外探究性作业设计过于单调,存在形式化、模式化等现象,导致学生缺乏作业探究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同时,很多教师将主要精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中,很少关注课外教学,所以很少关注课外作业设计,即便是有也带有一定的应试色彩,并未发挥激发学生思考、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二)探究性作业设计过于模式化

目前,很多数学教师设计的作业不是课后题就是练习册,这类作业题目往往缺乏趣味性,探究性低,久而久之,学生处于这种模式化的作业题目中,很难形成自主思考、探究意识,更谈不上思维锻炼和提升。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愿意做作业,这不仅影响了学生自身的学习,同时也导致教师无法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这为后续数学教学优化带去很大阻碍。

(三)探究性作业的设计未能体现出分层性

要知道,接受能力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维方式差异的存在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若是教师在设计探究性作业的过程中,按照统一标准设计,会导致不同层次的学生难以在自身领域内使能力得到提升,仅仅是机械式、重复性完成作业任务,严重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他们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积极意义。数学作业是学生开展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要切实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着眼于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学习能力,设计出具有探究性的作业内容,帮助学生在思考探索中深化巩固所学知识,全面提高对数学问题的探究兴趣,并切实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同时,学生也要积极配合,自主参与完成探究性作业,从而更好地感受数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薛调霞.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6(15):116.

[2] 褚金花.在“形”“数”互变中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学周刊,2020(9):85.

[3] 谢建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2):80.

[4] 刘晓静.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多元化设计策略实践研究[J].信息周刊,2020(4):1.

[5] 黄丽玲.精心采撷,奏响凯旋之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方法和策略[J].亚太教育,2022(7):171.

[6] 杨红娟.高中生物图形类题型解题方法研究[J].成才之路,2013(7):15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