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

刘满江

清水县山门镇旺兴中学741400

摘要:依据新课程标准开展分层教学,可构建出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将认知活动与具体的教学相结合,形成一种较为优质的教学模式。本文就针对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进行详细探讨,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教学;分层教学

一、尊重学生差异,科学划分层级。

教师在运用分层教学法进行教学之前,首先可以按照学生的差异性将学生进行分层,教师应当提前在生活中或是课堂中关注学生动态,了解学生的日常兴趣爱好等特点,与此同时也要留心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能力,以此为根据做出三个层级的划分:一是学习能力略差的学生,此类学生基础薄弱,且没有良好的学习意识,且定位C层。对待C层学生,应当由教师为其巩固基础知识,反复练习基础习题,在拥有扎实基础的前提下才可以进行深入教学。二是拥有扎实基础,但学习能力较弱,成绩提不上去的B层学生。此类学生会认真对待学习,但成绩一直提不上去的主要原因大多是没有良好的学习技巧,面对新接触的题型不能及时应对解决,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重点传授学习技巧,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可以灵活应对各种难题。三是学习成绩好,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天赋高,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举一反三的A层学生。对于此类学生的教学,教师应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可以通过所学知识更深入地了解一些难题、趣味题型等等,帮助学生提升自我。教师在分层教学中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分层不要过于明显,避免有些学生由于心理素质较差,对教师的分层产生自卑的心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对接下来的分层教学也十分不利。

二、根据教材大纲,分层教学任务。

教师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应当根据学生层级情况将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划分。同时,教师也要了解本堂课要进行讲授的知识内容,分辨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灵活改善教学手法,给予学生更加多元有趣的课堂教学。以教材中《有理数的加减法》为例,教师首先应当确定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意义、掌握有理数运算的规律、能够通过有理数知识回答一些实际问题。然后进行备课分层,教师可以将教学过程做出一些简单的安排,落实集中学生注意力,提升学习积极性的目标。对待A层学生,教师在授课时不仅仅要达成教学目标,还要给予此组学生更多的拓展问题的思考时间,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如运用自己的知识能力去归纳本堂课的知识重点,回答有理数的加减法则是哪几条。对待B层学生,教师可以在授课完成的基础上设置一些情境问题让学生解答,以此来分辨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吸收程度,保证学生可以运用有理数加减法进行运算,并鼓励B组学生积极参与到A组学生中。对C层学生,教师应当更有耐心地了解学生的基础是否稳固,然后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确保学生可以真实有效地吸收所有来自教师传授的知识。

三、注重问题引导,教学过程分层。

在数学教学中,问题是一直以来检验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途径,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问题的方式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并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首先,对待数学问题的分层应当从难到易,以为学生奠定基础为目标,在此基础上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进行《轴对称》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带领学生了解轴对称的基本判定,然后引导学生积极说一说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有哪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然后由教师根据轴对称设定出符合不同层级学生的不同问题。C层学生的问题:教师引导其用线段、图画等方式画出轴对称,了解轴对称的意义。B层学生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其说明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A层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进行对称轴剪纸体验,画出想制作的图案,根据教师的引导制作有趣的轴对称图形,既加深了对轴对称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B、C组学生完成自己层级任务后,可以自行选择加入到A层学生的活动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实现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四、落实教学目标,分层布置作业。

教师应当重视对课后作业的布置,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布置相应的作业,也要注意不能够脱离学生的理解范围,围绕着本堂课所讲授的内容来布置,避免出现学生理解不了而产生的自卑心理。以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课为例,在学生得到教师的基础指导,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并能够正确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后,教师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B、C层的学生回到家中,在没有其他人帮助的情况下自己画出正确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加深知识印象。对A层学生,教师可以在作业上加大难度,引导学生通过记录本周天气情况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绘制一个精准的气温变化图,并利用互联网查找全球定位系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堂上向教师寻求解答,问题不局限于课本中的知识,比如A层学生在全球定位系统的了解中有任何不懂之处都可以与教师共同研究,提升学生的探索精神,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教师也要注意,对自己也不懂的问题要如实告知学生,并与学生共同学习,这样可以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更加尊重教师。

五、合作交流意识,分层评价机制。

评价是各科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教学手段,其特点是通过师生评价让教师了解学生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手法,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在课堂评价中可以实施分层评价的机制,促进学生多交流、多进步。首先,分层进行师生之间的评价,由教师根据学生不同层级的任务完成度,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也要从课堂中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比如学生课堂中举手发言的次数、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作业完成得是否严谨认真、有没有认真思考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等等,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否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会到自己在团体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团队荣誉感。其次是生生互评,不同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生生互评的方式会更加细致严谨,因为教师作为成年人,与学生的思想有着很大程度上的差异,经常不能够了解学生们的想法,学生也不会积极和教师交流沟通。而作为同龄人的同学,日常生活中不论是课堂还是课后休息,都是在一起的时间较长的,会更加了解身边的同学,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做出评价最为客观。每个层级的学生为一组,通过日常观察,了解同学的表现。经过交流沟通,或是数学小问题的分享和共同研究,发现同学的闪光点,学习他人长处,弥补自身不足之处,为学生建立起自信心,激发学生热情,同时调动起所有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这对学生今后的深度学习与人生发展大有帮助。经过分层教学法的实施,A、B、C层级的学生学习能力已经明显提高,都得到了符合自身需求的学习进步,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灵活使用分层教学法,充分发挥出分层教学法的便利优势,帮助C层级学生解决学习上与心理上的问题,巩固其知识基础,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今时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良好的学习技巧,实现数学成绩的提升,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做好学生引导者的职责。结合教师的专业知识,立足于个性化发展学生的标准,运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有效培养学生,制定教学计划,力求满足所有层级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兴趣与自信,落实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建林.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中学数学,2021(16):82-83.

[2]张雪梅.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3):106-107.

[3]许文京.尊重差异分层提升———构建初中数学有效课堂之分层教学[J].试题与研究,2021(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