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指导存在的问题及提升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指导存在的问题及提升策略

贾国芬

保定市徐水区大王店镇大王店小学  河北 保定  072550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并对第一学段(1-2年级)的朗读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第二学段(3-4年级)和第三学段(5-6年级)的朗读要求都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新版2022版“课标”同样对一二学段有同样的朗读要求,并在第三学段(5-6年级)的朗读要求变为“熟练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从中看出新版“课标”对于朗读的要求更有所提高。此外,各个学段中关于朗读的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通过品味语言、品味作品,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进而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指导;问题;提升策略

1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指导存在的问题

(1)学生朗读兴趣不高。就目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分析,学生朗读热情不高,究其原因,与学生年龄较小以及其学习意识不强有关系,加之语文朗读教学本身不易于理解,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产生枯燥无味之感。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中很难对朗读教学保持较高的兴趣,这并不利于学生学习。(2)缺乏有效的朗读指导。教师安排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时通常都是给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式朗读,虽然说这样的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但是阅读训练需要正确的指导,尤其对模仿能力较强的小学生来说,若其在朗读中缺乏正确的指导,最终就会使其在朗读中出现语音单调的问题,在理解文本语句时无论在节奏、短句还是语气方面均存在较多的问题。此外,部分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时注重声音表面与形式方面的技巧,使文本解读应用的感情与语气被忽略,甚至在长句短句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并不利于学生正确理解文本。

2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指导问题提升策略

2.1学校积极营造朗读氛围

就学校层面而言,为了促进朗读教学任务的落实,增加朗读的时间,应该积极营造朗读氛围。环境中的氛围非常重要,朗读同样如此,良好的朗读氛围有利于朗读教学任务的落实。学校可以在学生课间时播放一些优秀的诗词朗诵音频,也可以让学生到现场播音室朗读精彩的故事片段,还可以在教室内或者走廊内张贴一些关于朗读的名言警句或者是经常统一播放有关朗读或朗诵的视频,都可以促进朗读氛围的营造。此外,在实习中发现,有部分老师会在语文课前让学生先进行朗读片段的分享,并谈谈自己的读后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就营造了一种很好的朗读氛围,大家都安静的听分享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感想,能让学生喜欢上朗读且有利于及朗读教学更好的进行。同时,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还培养了其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学校积极营造朗读氛围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奠定朗读的基调,会让教师更加重视朗读的环节,更能将朗读严格落实。营造氛围的同时,学校还可以制定相关奖励措施,将朗读教学中表现优异的教师进行表彰与奖励,激励教师们做好朗读教学工作,整体保持积极向上的氛围。

2.2保持正确的朗读状态

首先,教师应让学生在朗读前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良好的朗读状态表现为精神饱满,只有当精神状态到位,才能更好的进行下一步。对朗读有强烈的兴趣,不逼迫,不勉强,充满信心,认为自己可以读好,而自信的前提又是对朗读内容特别熟悉,读的特别流畅。只有这样,在读的时候,气息才会平稳,避免断续、吞吐的现象发生。所以,教师在学生朗读前通过一些读前导入来唤起学生的朗读兴趣,比如谁读的好就给谁奖品等等。其次,在朗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初步把自己与作品融为一体,仔细去品味文字内容,将思绪集中于文字中,边读边理解语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魅力,不仅如此,同时还可以减少读错字,漏字等的情况。接着,要仔细思考,用心体会,将自己与朗读作品更有力的合二为一,自身就是作品中的一员,设身处地体会其中所发生的一切,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或是道理的揭示。因此,教师在学生朗读时应到学生身边查看他们的朗读情况,监督学生是否在专心朗读,是否有做朗读之外的事情,如有应及时提醒,制止。此外,朗读还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看、想、读”,朗读过程要保持全身松弛自如的状态,而且发声自然,既不夸张也不低沉,采用合适的发声区域,保持正确的腔调,不唱读,不拖长调等。教师要按这个顺序,来引导学生去朗读,会让朗读的效果大大提升。

2.3掌握节奏

节奏并不等同于速度,单调的节奏会使朗读变得贫乏、枯燥而无味,丰富优美的节奏让朗读变得动听而享受,仿佛是一串串动人的音符,又仿佛如银铃般的笑声。具体来讲,节奏中仍然存在语气语调抑扬顿挫的变化,语流的轻重缓急,同时具有流动性的变化以及层次性。在张颂的《朗读学》中,把节奏分为轻快、凝重、低沉、高亢、舒缓、紧张这六种类型,当然要根据朗读作品来选择恰到好处的节奏。以轻快和低沉型为例。轻快型:以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为例:“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他在洞里睡着啦。”应读出孩子们欢快的语气,动物们在雪地里玩耍是多么的快乐;低沉型以六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桥》为例,课文主要讲了一个牺牲小我,救大我的感人故事,所以,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就应明白课文的整体基调是低沉、沉缓的,课文接近尾声时“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她来祭奠两个人....”这几句话应读出低沉,悲伤的语气,语句中也应贯穿着低沉的情绪。

2.4诱发想象,体验感悟

引导学生想象、联想是培养理解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对重要文章或重点句段,采用范读、引读、齐读、赛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边读边想。如果口里读出来,能迅速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那将是一种很美妙的感受。把朗读和想象、联想有效地结合起来,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咏鹅》是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的古诗,我们应当从孩子的特性出发,梳理情节的前后逻辑,解析诗歌用词的精妙,从字面入手,想象鹅的声音、形象、动作、颜色、神态,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联想,以美的视角去审视环境,体验生活。教学过程中,我一边指导学生朗读,一边让学生在脑海中展开这样的想象和联想:蓝天白云下,一群肥鹅踏着青青河边草,一路高歌,悠闲自得地迈入池塘(自然美、形态美),“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相互映衬(视觉美),“歌、浮、拨”生趣盎然(动态美)。这样的教学既没有雕琢的痕迹,也没有烦琐的设计,却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句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想象依依惜别的深情画面: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老朋友乘坐的船已挂起船帆,顺江而下,越行越远,越来越小,最后只留下一点点模模糊糊的影子,渐渐消失在水天相连的地方。而此时诗人仍眺望远方,久久不愿离去,只看见滚滚奔腾的江水向东流去……同学们想象之后,我以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意境,再次齐声朗读时更加声情并茂、意味深长。

3结束语

朗读的意义重大,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语文素养,还能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成长与社会的进步有很大的帮助。朗读更是检验学生理解与掌握课文内容的重要标准,朗读如此重要,可是朗读指导的现状却依然不容乐观,本文结合调查中朗读指导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关切实的提升朗读指导的策略,希望可以提升朗读教学的地位,引起重视,为教师提供相关借鉴并能促进朗读教学有所进步。

参考文献

[1]步新娜.语文朗读教学中的话语样式问题[J].教学与管理,2019(18):92-94.

[2]黄婉玲.小学中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策略分析[J].新课程(上),2019(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