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化教育理念下,培智学校开展家校协作的策略与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个别化教育理念下,培智学校开展家校协作的策略与意义

孔春燕

浙江省 湖州市 特殊教育实验学校 313000

【摘要】个别化教育理论是一种为了满足每位学生特殊教育需要的理论。随着时代的进步,个别化教育理念已在广大特殊教育学校中达成共识,各校广泛开展个别化教育。家校协同,顾名思义就是指家庭和学校,家长和教师在教育思想、方法、手段等方面高度统一与合作,共同努力,培育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智障儿童在语言表达与理解、认知、记忆、生活适应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困难,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家长参与的重要性,因此,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特殊学校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个别化教育理念下,特殊教育学校家校共育的意义,并从提升家长对家校协作的意识、协同落实个别化教学、实施全方位互动、积极建立家校之间的互动平台等四方面介绍了家校共育的策略。

【关键词】个别化教育;家校协作;培智学校;策略

《残疾人教育条例》第八条明确要求,残疾人家庭应当帮助残疾人接受教育。残疾儿童、少年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和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权利,积极开展家庭教育,使残疾儿童、少年及时接受康复训练和教育,并协助、参与有关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提供支持。2016年12月,《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合理利用家庭资源与社区资源,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与家庭、社区、社会活动相结合,教学空间从课堂向家庭和社区扩展;建立学生、教师、家长和其他有关人员参与的评价模式;学校可充分发掘家庭中的康复资源,把康复训练的内容生活化、功能化,教师要指导家长充分利用家庭中的生活场景配合学校开展康复训练,以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2017年7月,《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中明确指出,加强家校合作,充分发挥家庭在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和康复中的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特殊儿童因智力、身体残疾等因素,学习起来异常吃力,部分孩子甚至不能自理,他们在学校接受集体教学和个别训练,如得不到家长的配合与支持,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将付诸东流。单凭特殊教育老师的力量,孩子取得的进步微乎其微。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只有获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才能提高每位特殊儿童的综合素质和康复训练效率,才能不断激发他们的潜能,让每位特殊儿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最终顺利融入社会。本人从事班主任工作9年,在教育教学以及班主任工作管理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家校协作策略的探索。

一、开展家校协作的策略

(一)引导家长,提升家校合作意识

特殊学生的家长长期面对孩子的身心缺陷,在情绪、心态等方面起伏较大,部分家长不想承认孩子的缺陷,对学校提出高要求,对孩子定下高目标;另一部分家长却过分悲观,不能淡然地面对孩子的缺陷,这样的心态无疑对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学校要加强对家长的心理辅导,定期邀请心理专家开展心理讲座,学校心理教师帮助家长心理疏通,让他们能更积极更坦然地看待孩子的差异,看到孩子的希望。明确特殊孩子的成长与发展需要家校共同努力,积极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支持与配合。

(二)协同家长,落实个别化教育计划

在特殊教育学校,“个别化”主要指“一人一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兴趣、能力、需求等差异制定不同的个别化教育计划(IEP),利用不同的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开展教学,从而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合适的教育。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需要以评估为依据,学校通过学生来校测评的方式收集特殊儿童的信息资源,分析孩子的能力起点。在测评过程中,记录特殊儿童期初的基本信息、出生史、家庭资料、成长资料、就医记录、教育史、家庭生活适应情况等,其中大部分信息需要家长客观真实的反映,为个别化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同时,通过邀请家长来校召开综合分析研判会,找到学生的优弱势,一起分析、商讨制定孩子的个别化教学目标。在落实个别化教学目标的过程中,特殊孩子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很难把学到的知识进行迁移,需要家长在生活中反复强化,帮助孩子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逐渐形成生活能力。教师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与交流,并多加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康复训练,调动家长参与孩子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家校配合,共同提高IEP目标达成度。由于家长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对特殊儿童的教育理念和期望也各不相同,所以必须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根据每位特殊儿童的实际情况以及家长的预期目标,因材施教,最大程度地激发每位特殊儿童的潜能,获得相应的发展,提升特殊教育的教学效率。

(三)建立家校交流平台,促进家校良好沟通

1.通过家长会、家访,促进家校联系

    家长会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可以是全校性的,也可以是班级组织召开的,期初的家长会主要让家长了解学校或者班级一个学期的计划及主要的活动,民主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期末的家长会主要向家长展示一学期以来学生在各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可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呈现,提高家长辅导孩子的积极性。特殊学校家长会一个明显的特征是“轻松”,家长可带孩子一起参加,家长和教师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畅所欲言,教师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反馈,家长将学生在家表现,辅导孩子的困惑告知教师,共同感受家校之间心与心的交流。

家访是一种带有目的的访问,一般特殊学校会在期初及期末进行有效的家访,主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康复训练情况,家长对儿童康复的期望等))、社区环境(儿童日常社交活动范围)、家庭结构以及在假期生活中的生活状况。家访时,一定要让孩子在场,有语言表达能力的孩子尽量让其独立讲述在假期中的趣事,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多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多表扬孩子在假期中的进步,鼓励家长不要轻言放弃,坚定家长的信念,值得注意的是在家访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家访记录,后期追踪家访效果,让家访成为学校和家庭之间心与心交流的桥梁。

2.开设家庭教育讲座,密切家校联系

特殊学生的教育问题需要专家的诊断和指导,因此学校可通过邀请专家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讲座的形式来提高家长对特殊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家长可以把自己平时在教育、训练孩子时存在的疑问,向专家请教,使家长不断掌握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方法,能更轻松地辅导孩子。专家还能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目标,提高特殊教育的效率,从而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温暖和谐的氛围,促进特殊孩子的快乐成长。

3.利用网络平台,便利家校联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信、钉钉成为家校联系的主要手段,家长与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互相探讨孩子的教育方法。教师可以针对每位学生在校的个别化教育情况,把每日学校课堂训练内容、需要家中继续巩固的内容、回家作业发送至班级群或钉钉群,对学生提出在家的学习目标,要求家长督促并协助学生完成目标,把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家长可以随时请教、咨询学生的疑难问题,还可分享在家训练小视频,家校共同探讨提高孩子能力的训练方法。这样的沟通方式,更节省时间,更便捷,把家校之间的联系贴得更近,不仅为家长提供参与子女教育的机会,同时也能提升家长教育子女的能力。

二、开展家校协作的意义深远

(一)对儿童

特殊教育学校家校协同的意义深远,对特殊孩子来说,不仅能促进其发展,沟通孩子在家和在校的两个生活世界,实现特殊教育在时空上的衔接与拓展而且能保障家庭与学校教育目标一致、教育内容延续。充分体现了特殊教育的生活性、实践性,大大促进特殊儿童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发展。

(二)对家长

对家长来说,更是赋权增能,为家长提供了参与孩子教育的机会,维护他们公平享受教育的权益。同时,让家长对学校教育、课程教学情况、康复干预训练等有更全面的了解,以便家长能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配合学校开展教育,保持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及时巩固在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为家庭教育提供依据。从长远来说,在家校合作过程中,家长能不断更新对子女教育的理念,获得新知与技能,同时对子女的当下及未来发展有更多的打算与思考。

(三)对教师

家校协同,对教师来说,无疑能获得在教学、班级管理上的大力支持与辅助,不仅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为科学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提供依据,更好地促进特殊儿童的成长,促进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激发其潜能,提高特殊教育效率;能了解家长教育子女的经验,对开展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同时,也帮助教师不断推动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更新。

(四)对学校与整个特殊教育

对学校来说,家校协同过程中所碰撞出的火花,能推动学校的教育变革。在家校合作过程中,学校要反思育人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这就成为了推动学校变革的动力。最后,对特殊教育来说,能最终提升整个教育质量,服务特殊儿童,实现良性循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在个别化教育理念下,只有学校和家庭密切联系,步调一致,以合作为支撑,以共赢为目标,利用多种策略,才能真正促进每位特殊孩子健康全面地发展。相信在学校与家庭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为特殊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助力特殊孩子的能力提升,让越来越多的特殊孩子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晓英.浅谈培智学校的家校合作[J].现代特殊教育,2015.

[2]王开琳.特殊教育中家校互动的作用与策略[J].教育探索,2013.

[3]齐学红,黄正平.班主任专业基本功[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4]李雁.探索新时代“个别化教育”培智教育课程改革[J].学校发展与管理,2019.

[5] 孙颖,郭楠,王善峰.北京市培智学校个别化课程实施模式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