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双减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黄伟华

江苏省溧阳市昆仑小学 

摘要当前伴随着国家出台了双减教学政策,不仅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也减轻了学校的校外培训负担。这样的教学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积极的优化自身的教学理念,通过形式丰富的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在有效的教学时间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养。本文结合笔者在小学数学的教学经验,总结归纳出双减教学背景下,如何高效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双减背景低年级计算能力兴趣;实践

伴随着国家颁布的双减教学政策,明确要求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以及校外培训负担。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必须有效提升单位教学时间内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质量。教师必须积极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优化和改进自身的教学理念,通过丰富多元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有效提升自身的计算能力。

采用多方式,培养计算兴趣

教师需要积极的学习创新性的教学理念,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针对小学的兴趣爱好,结合计算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调动起学生对计算教学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理解算理,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从而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如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开展数学计算教学,通过丰富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模拟出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常识,去解决生活情景中的涉及的计算问题。

例如,当教师在讲解《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的内容时,由于本节课教学目标就是教授学生通过列竖式的方法,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因此,教师就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教学技术,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图片或是视频素材,創设具有生活化气息的教学情景。然后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去积极探索具体运算的过程,尝试去解决教师设计出的生活化问题,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对于生活现象观察能力,以及根据观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的数学思维能力,最终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从而增强学生学好学数学的信心。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优势,积极地将教学内容打造成趣味性的教学情景,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形成学生积极主动地的教学氛围,并帮助学生高效地掌握算理、算法,形成良好的计算学习兴趣。

重视口算教学,提高计算能力

据笔者在小学的调查发现部分教师不重视口算教学,所以有必要提高教师对小学生口算能力的重视程度。良好的数学口算能力,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思维与逻辑推理思维。因此,教师首先需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基础学情,然后结合口算学习特点,设计出符合口算教学特点的计算题目,以突出计算基础为主,从而有效的开展口算思维训练,强化学生对口算知识的了解。引导学生理解如何利用数学口算能力可以有效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利用自己所学到口算知识,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花销问题,从而在潜移默化间提高了小学生的基础计算能力。

例如,当教师在讲解《表内乘法》的内容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学生积极熟练乘法口诀表,在学生熟记乘法口诀表的基础上,有效地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针对于上述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整理一些相对简单的乘法口诀题目,然后引导学生通过乘法口诀表去解决口算题目,培养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能力,能够发现题目中蕴含的简单乘法规律。并且通过大量简单成功的计算,帮助学生提升自身口算的运算能力,引导学生在感受到成功的学习喜悦之后,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还可以积极引入农村小朋友常见的生活场景,如地里面种的庄稼的多少,通过这样日常生活化的口算题目,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口算计算能力。

丰富实践活动,养成计算习惯

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利用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与事物,如水果、玩具等学生生活当中常见的实物作为教学道具,构建出生活化的数学计算教学课堂。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设计出生活化教学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所学计算知识进行计算练习。同时教师及时关注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如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是因为自身书写不规范、书写字迹潦草,导致看错字造成的,就要教授学生如何做到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又或者是对于计算顺序掌握不够熟练,导致计算错误的产生,教师需要教授学生正确的计算方法顺序,通过针对性地计算锻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计算习惯。

例如,当教师在讲解《表内除法》的内容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含义,认识除法算式的各个部分,理解如何用除法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师就可以设计出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如教师就可以引入常见的分小棒问题,如何将一定数量的小棒进行平均分的?如何根据不同的份数要求进行划分,又或者如何根据每份具体的数量进行分割呢?通过多种多样不同分割要求的题目,帮助学生快速、高效地掌握平均分和除法的含义,同时进一步理解除法和乘法之间的紧密联系。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解决学生在计算中表现出的不良计算习惯,如书写不规范等行为,需要及时帮助学生进行改正,从而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重视错题分析,培养计算意识

根据笔者在小学生容易出现的计算错误的调查研究当中,首先,学生审题不够仔细、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容易看错数字从而导致计算结果出错或是计算出结果之后,未进行合理的检验又或是对于计算算理与算法的掌握不熟练等多种情况,最终形成了学生的计算错误结果。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计算教学时,首先要统计学生的计算中易犯的错误,明确学生犯错误的具体原因。并针对其中表现出不同的计算错误原因,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改进错误的计算习惯与计算理念,形成科学有效的计算理念。同时,教师还可以教授学生科学的计算学习方法,如设计错题本,通过将日常的计算错误的题目抄下来,并且记录错误的原因,以及有效改正的策略,形成良好的数学计算知识积累。教师在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时,并不断反复学习学习错题本中的计算题目,从而强化学生对于正确计算方法的记忆力,有效杜绝下次再犯相同性的错误。

例如,当教师在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内容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以及余数的含义。在笔者的教学经历当中,这一章节不仅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易错点。由于受到表内乘法与表内除法的学习影响,对于平均分的认识都局限于把物体正好分完,无法充分理解分完之后还有余数的现象,从而造成计算过程中的错误。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错题本进行错题记录,然后有效地引导学生通过对错题的有效分析,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能够正确地写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从而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计算意识。

总之,在当前的双减政策落地实施的大背景下,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计算教学水平,准确掌握学生的心理学习状态以及学习基础的变化情况,从而有效的设计出高质量的计算教学课堂内容。從而有效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专注度,锻炼学生的数学计算思维,并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冬军.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J].小学时代,2020(10).

[2]韦慈荣.新课改下探如何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计算能力[J].读天下:综合,2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