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心理课堂渗透积极心理学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高中心理课堂渗透积极心理学的实践研究

黄丽晶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摘要高中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都十分关键。对高中生来说,此阶段正处于人生的重要时期,学习压力较大,外界的诱惑多。因此,高中教师应当多关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创建优良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来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以及心理压力,保障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高中心理课堂;积极心理学;实践研究;

引言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所要学习的课程逐渐增多,文化课的难度在逐渐加大,再加上青春期阶段的身心方面的较大变化,让许多高中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加强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将有助于提升高中生心理品质,促进高中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积极心理学概述

积极心理学于1997年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塞格利曼提出,旨在挖掘人的发展潜力和积极品质,致力于发扬个体内心的积极力量,从而促进社会关系的和谐和稳固。积极心理作为一种心理状态,是指在内外环境的影响下所达到并保持的最佳心理状态,是人们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一种平衡关系。积极心理体现在高中心理课堂中,也是高中生与他人之间良好关系的表现,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能够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高中生自我实现并悦纳他人的重要途径。

二、高中心理课堂渗透积极心理学的实践策略

(一)积极建设心理健康教学体系

根据研究发现,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更积极向上,容易和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所以各个学校必须不断改进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的课程体系的建设,培养学生乐观且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压力以及各种心理问题。通过学习更多的积极心理学课程,学生可以有效培养积极心理素质。例如,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看到不善于考试的学生不去指责他,而是不断鼓励和激励学生,并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肯定学生为学习的付出和努力并表达对学生未来期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不仅改善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更能促进学生积极努力的学习。学生受到教师的鼓励后,可以提高学习动机,增强对教师的信心,如果有问题,他们会首先寻求老师的帮助,教师也会在第一时间给学生提供帮助和引导,使学生摆脱困惑和迷茫。

(二)培养学生对心理方面的兴趣

在高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要积极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必要的心理测试,以推广心理健康教育。要积极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思想意识,多组织同学聚会、读书会,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科技、艺术、健身、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充实学生的业余时间,让其时时刻刻都充满热情,微笑着面对生活。屠格涅夫说:“只有乐观才能保持健康,而经常地忧虑和愤怒,会让一个健康的人变得虚弱。”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积极的心态,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心理健康环境也尤为重要,让学生在健康、正常的环境中成长。同时,对青少年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其进行自我调节,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三)打造更多样化的心理教育途径

传统心理课堂的开展更多是在室内,即通过讲授心理健康知识的方式,让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进行认识,并学习养成健康心理的方法,而在课外则采用咨询和辅导的方式开展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但是,这种室内的教学效果往往不好,也无法让学生认识到积极心理学的作用,而室外心理活动开展方式过于单一并且效率也不高。因此,构建积极心理学取向下的心理课堂模式就要拓宽工作开展途径,让教育工作走出室内,可以联合校内校外开展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例如,在校园内构建和心理健康有关的校园文化,或者开展一些心理问题的讲座或者辩论赛,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创建高中多样化的心理教育途径。在教育内容上,注重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根据人本心理学的观点打造贴合个体实际的教育方案,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挫折的自我抵御机制以及对创伤的自我预防机制,继而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实现自我识别。同时,引导学生掌握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法,以及对幸福感的追求,继而拥有不断追求卓越的内在品质,贯彻人本主义的心理学观点,真正实现人才的全面培养。

(四)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进高中生社会性发展

高中生心理健康状态与他们的社会活动具有密切关系,在缺乏与外界沟通和联络的环境中,他们很容易走进思想误区,将自己封闭在自我的小圈子里,不仅无法让自己获得与他人交往的快乐,还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到自身心理健康。一方面,学校和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性活动,让学生能在完成自己学业的同时,增进对外界信息的了解,开阔自己的视野;另一方面,学校和教师要丰富高中生课余生活,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能够从实践中实现社会性发展。实践活动的开展关键在于学生是否能参与。比如,学校和教师定期开展校园内和校园外的联谊活动,让不同班级、不同学校的学生之间能互相交往,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经验,进行学习成果分享;定期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性公益活动,比如:组织学生敬老院等进行慰问,开展生态环保宣传活动等,让高中生能将目光投放到社会更开阔的范围中,让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得到历练的同时,拓宽学生的生活圈子,在促进高中生社会性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结束语

总之,在现阶段优化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过程中,必须自上而下地传播和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健康教师应发挥积极作用,与学生进行更多的交流,帮助学生了解心理问题的本质,积极调节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形成健康成熟的心理状态。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下,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师生之间可以形成一种更加和谐、积极的关系,以促进师生关系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杨泽.积极心理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具体应用策略研究[J].明日风尚,2018(1):216+197.

[2]马慧芳.课堂教学中渗透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有效性研究[J].新一代(理论版),2019(4):172.

[3]陈壹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缓解高中生心理压力的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