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读思达”教学法,构建扎实的语文学习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探索“读思达”教学法,构建扎实的语文学习课堂

 林丽云

平潭城中小学    350400

摘要:“读思达”的教学方式,开辟了中国教学的全新模式。项目组通过对“读思达”教育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推行的理论与实践开展深入研究,制定研发工作目标、预估成果,剖析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应用状况,并通过“读思达”教学法的授课实际,做好“读思达”的老师、“读思达”的校园和“读思达”的学生。结果显示:“读思达”教育方式在我国小学语篇教材上的运用,富有前瞻性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读思达;构建;语文课堂

余文森教授认为,阅读、思考、表达是构成中小学生终身自我学习、自主发展等关键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思维、表述是学生掌握课本的三个基础环节,这三环之间是递进关系,在阅读的基础上深入思维,在思想的基础上个性化表述,教学就应该根据这种顺序进行。教师在小学课程中使用“读思达”的教学法,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让核心素养培育真正落地。

1.问题提出

1.1“读思达”教学法的意义

“读思达”教学方式,即读书、思维和表现,是面对各个课程、学段的基本教学方式。“读思达”教学方式有通行的表述公式方法,即课程读书(教育)=课程读书+课程思维+课程表现。语文课是一项兼具语言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教学课程,对老师的文化功底和课堂教学技能需求较高。小学校语文教育是中国九年普及义务教育基本课题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而“服务于基层第一线”是根据全省教育会议和全省教育管理工作大会精神。由于中小学生活跃好动、思维发育不完善、上课时专注力不聚焦等诸多问题,使学校语文课堂成功展开的困难逐渐增加,这样课堂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老师对于怎样寻找一个正确的话语教学模式,从而提升学校语文课堂效果很是关键。而“读思达”教学方式是一个普通的教学方式,本研究为“读思达”教育方法在学校小学语文课堂具体实施的重要性、教学目标和研究,并力求得到有关结果[1]

1.2读思达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性、本体性活动

读书、思索、表现是教学的基础、本体与核心。而课堂教学内容固然要求老师说孩子读、老师提问孩子答、老师的PPT孩子读,要求老师的讲授、指导、释疑、订正,也要求孩子的模拟、训练、记住、诵读等,但上述内容却并非孩子阅读行为的本身与实质,而是属于、服务于学生阅读、思索、表现的。更具体来说,读书、思想、表现都是教学的有意义、本体性、目的性行为,而教学活动则是教学的辅助性、过程性、条件性过程。也就可以认为,读书、思想、表现都是教学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1.3读思达是最重要最核心的学习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最大公约数

读书力、思维力、表现力都是最基本、最有发展性的学习技能。从功能的构成方面讲,读书力、思维力、表现力都具有普遍性、通识性的功能,而其他技能则是特殊性、情境性的功能。二者的关联就相当于赞科夫所认为的普遍蓬勃发展和特别蓬勃发展之间的关联。“普遍蓬勃发展指的是这种一系列个人属性的生成和质变,这种个人属性是学生成功地学习任意一个课程的课程的基石,而在从大学毕业了之后,又是在人类的任意一个应用领域里进行创新性劳作的基石。”“普遍蓬勃发展”不同于“特定蓬勃发展”(即某门专业或某组专业上的蓬勃发展,如数学语言能力、语言学能力的蓬勃发展,声乐范畴里的音乐听觉、曲调感的蓬勃发展等),二者间的关系应该是:“普遍蓬勃发展是特定蓬勃发展的稳固基石并从特定蓬勃发展体现起来,同时特定蓬勃发展也要推动普遍蓬勃发展。”

1.4读思达是决定学业成绩的本源性力量

阅读能力、思考力、表达力,对孩子学习的基本能力发展起着关键作用,这三个功能都是身体的自愈功能,是身体的本源性能力。教学中有一种急功近利和短平快的做法,便是所谓的“堂堂清”,也就是典型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常识提示人们没有任何疾病都必须服药的,最关键的就是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以便让人体产生更多的自愈功能。而读思达则是人体的抵抗力、免疫力,是我们可以学习的自愈功能。而拥有读思达三种功能就具备了可继续阅读的基本能力,就具备了提升学业成绩的根本性能力,也可以说,学业成绩就是读思达功能的最外在体现罢了[2]

从终身教育与教学的观点来看,好读思达是指一个人能够终身学习的读书方法、学习技术,而不管学习或者研究都离不开这种方法和技能。而这些方法和技能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学习、研究与写作之间的衔接问题。因此,一切学术、科研、教育管理等工作的基础素养,都应该概括为这三件事情:第一,“看清楚事情”;第二,“想清楚”;第三,“讲清楚真相”。显然,这三个问题中最重要的是阅读星报。读思达是实现专业理论与实践、学生工作与专业工作无缝对接的根本途径,是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支撑。

2.“读思达”教学法的时代背景

从现实角度与教育改革的理论角度出发,建立以学生学习为基础、教师为核心的新型教育机制,也是毋庸置疑的选择。客观地说,自新课改以来,中国教学改革始终都在朝着学的方面前进,而新课标所提倡的主动、合作、探究式教学,在课堂或显或隐或多或少地都有反映,基层的实验中学乃至也提倡和建立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为本”“少教多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使课堂呈现出浓郁的“以学为先”的特点。但在我国来说,这个现状还不普遍不深刻,广大老师的课堂观念以及教学在深层次上仍然保持原来的状态,并未进行根本性的改变。

3.“读思达”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与特性

3.1“读思达”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读思达”教学法的理论依据直接源于认知加工的概念。认知实质上是一个认识的过程,按照认识加工原理的说法,整体的认识活动包含认知投入、认识生产、认知产出三个过程,于之相对应,整体的认知活动又包含认识、思维、语言三个过程。

从知识输入的视角来说,读书不但包含了读书,还包含读图、读物、阅人,再更进一步讲也包含了聆听、观看、实验、操作等各种形态的内容进入(也是说读书的内容是所有可视、美观、可感、可知的内容代码、客观事物和社会人文表现),叫做听初中、读初中、看高中、作高中等,当然在这里面读书是最主要,所以我们现在才用读书来阐述。从理解加工的观点来看,思考过程不但涉及认识,还涉及联想、记忆、提取、感受、体验、思维等所有人的智力活动以及信息加工的活动,而思考既是基础,也是一项主观性和创造力都很强的劳动。从知识输出的观点来看,语言不仅包含了传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还包含了阅读和思考所引起的一切变形和表达[3]

当然,知识不仅是知识的过程,也是情感的过程。事实上,人们对认知过程的理解有两条主线。一条是亮线,即整个认知过程,这个过程也对应着学生的理解过程(智力因素)。另一个因素是暗线或情感活动,在这种情况下与学生的认知动机(非智力因素)相反。它是整个人认知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更具体地说,完整的意识动机还包括学习动机和认知动机。

4.结语

读思达法是知识学习的王道、大道和正道,是对知识规律最基本的反映,因此提倡并实施“读思达”教学法也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正本清源和返璞归真。。

【参考文献】

[1]肖甜茜.小学语文教学中“读、思、达”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J].小学生(上旬刊),2022(12):58-60.

[2]林恩涵.“读思达”教学法在农村基层小学语文课堂的探索与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2(16):8-10.

[3]简秋兰.读思达教学法在高三主题式综合实验活动复习课中的应用探索[J].成才之路,2022(14):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