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训练思维  “减负”增效是正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7
/ 2

导图训练思维  “减负”增效是正道

胡旭辉

山东省茌平区杜郎口镇中学

摘要:通过思维导图,训练学生思维的多面性,减轻学生思维的无序混乱,提高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批判性,训练学生思维的逆度和深度,提高学生思维的思维的广度和温度,让学生依据思维导图有逻辑地理性思考,有别具一格的逆向思维,有三观的思维碰撞,如此,学生思维的发展就有了依据,有了后劲。思维导图对语文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引导学生以导图为助力,开发自己的思维潜能。

一、关键词:思维导图   思维活力   减耗增效

我们的教学,是为了开发学生智力,增长学生智慧,那么学生思维力训练尤显重要,因为思维力是整个智慧的核心。利用思维导图训练学生的思维,以实现“减负”增效。

二、设导图,诱发思维活力,减耗增效

                   《狼》思维导图

主人公: 狼

体裁:寓言

字留仙,                                 简称《聊斋》

一字剑臣                          

别号柳泉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俗名《鬼狐传》

世称聊斋先生                                                  文言短篇小说集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遇狼惧狼       

    贪婪凶残

    狡诈               狼           屠户                机智御狼

                                                    勇敢杀狼

 中心 :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  

狼的形象。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   名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

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         百二秦关终属楚;

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

胜利。三千越甲可吞吴。                 

思维导图对语文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引导学生以导图为助力,开发自己的思维潜能,训练思维的开放性、活跃性、条理性,能够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下面以蒲松龄先生的《狼》的教学为例,谈一谈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和作用。

二、看导图,活跃思维逆度,减负增效

很明显,课文的主人公是狼。但是,学生原来接触到的文章凡是写人叙事的主人公一般都是人。学生往往不太重视对题目的审视,急于阅读正文,他们读了《狼》的正文,都以为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屠户。因为课文的第一段开头是“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接着“复投之”,然后“复投之”,    又是“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特别精彩的部分是“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学生认为故事的主人公是狼也是正常的。

学生通过看这一课的思维导图,便可以豁然开朗,原来故事的主人公不是屠户,而是狼!有同学还有些犹豫,我请同学们看课题,这一次,所有同学十分明确地说到,本文故事的主人公是狼!

三、读导图,训练思维广度,提质增效

听过不少《狼》优质课,都是按照教学参考书上的分析,按照屠户遇狼,屠户惧狼,屠户御狼,屠户杀狼的思路进行教学的,这也是现实认为课文故事的主人公是屠户的主要原因。

经过反复研究教材,深入思考蒲松龄写作的本意,我设计了新的思维导图,把狼放在了阅读和思考的主要位置。

情节一,两狼追赶屠户,“缀行甚远”。原因是,一个卖肉晚归的屠户,在“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却又行人断绝,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让两只恶狼给盯住了。

情节二,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经投尽了,两狼“并驱如故”。条件是屠户存在的侥幸心理,屠户“惧”。于是采取迁就的策略,“投以骨”想满足狼的贪欲,以求脱险。

情节三,“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两狼既凶狠又狡诈,也准备变换策略,寻机残害屠户。“屠大窘”,考虑如何改变“前后受敌”的不利条件。他机敏地环顾麦场且速“奔倚”在积薪之下,放下担子,拿起刀,利用麦场的有利地形抵御狼。

情节四,一只狼竟然自己走开,另一只狼装作驯良的家狗形态蹲着,然后闭着眼睛打盹,样子十分悠闲。屠户呢?虽然不能猜透它们诱敌包抄然后夹击的花招,但对于狼的凶狠狡诈有了清醒的认识,趁机“暴起”,猝不及防地以刀劈狼首,结果了它的性命。

情节五,一狼在柴草堆里打洞,“隧入以攻其后”,“身已半入,止露尻尾”,结果“亦毙之”。屠户杀了眼前的狼而准备赶路,又警惕地转视积薪后,发现了另一只正在钻洞的狼。自后砍断狼的大腿,杀死了狼。屠户醒悟:“前狼之假寐,盖以诱敌”的道理。

四、思导图,训练思维深度,减负增效

同学们思考思维导图,明悟道理,快捷而深刻。下面是同学们的课堂发言:

对于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屈服,不能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对豺狼不能抱有幻想,不能怯懦退缩,只能勇敢机智地把它们杀死.

对付野兽必须如此,对付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也必须如此。要敢于斗争和坚持,取得胜利。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勇敢地面对,勇敢机智地进行斗争;因为退缩,忍让是没有出路的。

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害己终,自取灭亡。

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怎样狡猾奸诈,最终都会失败。

对付能把狡诈奸猾的狼杀死的"屠夫",那就敬而远之吧。

永远不要向恶势力低头!

五、识导图,扩张思维温度,减负增效

首先,蒲松龄是劳动人民的的代言人。蒲松龄是同情人民疾苦,憎恶贪官污吏的作家,在《聊斋志异》另一篇故事《梦狼》中,把贪官写成牙齿尖利的老虎,把衙役写成吃人血肉的狼;它们大吃大嚼,造成“白骨如山”的惨象。《狼三则》形象地揭露狼的吃人本质,凶狠狡诈的特性,表现了对豺狼不能抱有幻想,不能怯懦退缩,只能勇敢机智地把它们杀死的主题思想。本则所写屠户遇狼,始而迁就退让,几乎被吃,继而奋起杀狼,使自己转危为安的生动曲折过程,更是突出了这一主题。《狼三则》的故事是富有深意的,可以说是对《梦狼》的补充,实际上寄寓了作者鞭挞贪官污吏的思想。

其次,对联激励代代人。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是为蒲松龄落第自勉联。坎坷的遭遇和长期艰辛的生活使他加深了对当时政治的黑暗、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社会弊端的认识和了解,为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他毕一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运用思维导图教学,会让我们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得到积极的锻炼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