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24
/ 2

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陈盛锋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光明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生活情境教学是其中的一种新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将从生活情境教学的定义入手,探讨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和实例。

关键词:生活情境教学;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引言: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生活情境教学逐渐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生活情境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为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选择具体的情境和设计情境教学活动?生活情境教学的实施效果如何?如何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生活情境教学方法的应用?是目前生活情境教学需要攻克的难题。

一、生活情境教学的定义

生活情境教学是将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情境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通过给学生创造真实、具体、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记忆深度。生活情境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探究,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选取具体的生活情境

生活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生活情境教学中,教师需要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实际情境,以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数学知识。超市购物、运动会计分、地图导航等都是非常适合小学生的生活情境。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数学知识,并且更加容易记忆。以《认识人民币》(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节)为例,教师可以选取超市购物作为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过程中认识和使用人民币,了解货币的基本功能。可以设置一个超市购物游戏,让学生分组到超市购物,每组学生都有一个购物清单,清单中列出了需要购买的商品和对应的价格,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购物预算,需要在这个预算范围内购买清单中的商品。在购物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使用现金进行购物,需要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进行简单的计算。比如,清单上列出了一袋饼干的价格是3元,学生需要用自己手中人民币纸币凑够3元购买,这样可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同面值人民币的使用方法和计算方法。

2.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差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帮助才能理解和掌握知识。此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更加具体、生动的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来学习。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和教学方案。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更加愿意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充分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差异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以《轴对称图形》(结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节)为例,轴对称图形是一个相对较难的概念,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几何直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更为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境进行教学。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如自行车、水杯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物的轴对称性质,并让学生自己寻找轴对称线,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使用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例如使用镜子或者对称纸来展示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探究,让学生自己尝试绘制轴对称图形,并检验轴对称性质是否符合要求,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注重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指通过情境化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自主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问题需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兴趣。教师也需要提供一些适当的提示,帮助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些提示可以是一些关键词、问题的分解或一些实验性的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自由探究、交流和合作。另外,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以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改进学习方法,从而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以《混合运算》(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节)为例,混合运算是指包含加、减、乘、除等多个运算符的数学运算。针对这种复杂的运算方式,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化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自主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在教学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体的情境和问题,比如让学生进行超市购物、做菜等实际操作,并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运算过程中的问题,计算价格时需要先乘后加减。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情境化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例如通过有关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解决方式,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规律,并且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运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结束语:

总体而言,生活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选取具体的生活情境、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注重启发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然而,在实践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差异,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才能实现生活情境教学的最佳效果。因此,教师应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培养具有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丁春香.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19(04):75-76.

[2]刘冬阳.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18(31):68.

[3]王微微.生活化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8(10):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