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奇中探究和求真——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1
/ 2

在好奇中探究和求真——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陈祥

乐清市虹桥镇第一小学325608

摘要:小学阶段的教育对学生一生的成长发展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奠基和黄金时期。根据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科学教育又在其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教师如何在学生的小学阶段做好科学教育工作,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目标的关键,也同时对科学教师教育工作提出了迫切要求。本文依据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客观规律,在小学科学教育中,从学生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情景入手,进行一系列培养核心素养策略的探讨,从而达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的这一目的。

关键词:核心素养;科学教育;小学;生活情景

引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时代呼唤和要求。在核心素养六大主要类别中,就包括“科学精神”这一类别。“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是着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因为好奇心和想象力,是学生认识和探究我们现实世界的起点。学生的小学阶段,又是培养的想象力和好奇心的最佳时期。所以,在小学科学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从好奇、探究、求真、创新四个方面入手,即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产生好奇心,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一定的探索,继而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出求真的态度,再将所得知识结论反馈到现实生活中,培养出学生的创造力。

一、好奇心来源自日常生活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丰富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有着较别的年龄段不同的认知特点,其对现实世界有着偏向感性和具象的认识,而对逻辑和抽象理念认识则相对薄弱,从这一客观教育规律出发,对科学教师提出了一定要求,小学生所探究的问题不能凭空从书本产生,而是要能“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闻得着”,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从学生的切身实际出发,如此才能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产生出探究问题背后答案的兴趣,以便让科学教育取得良好的收效。

比如在“天气”这一单元,教师可以让学生上学、课间或是郊游等户外活动的时间,认真观察温度、风力、阴晴等一系列日常天气情况,将所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纸上,做成一份属于学生自己的“天气日历”,再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出自己所做的“天气日历”并进行介绍。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对日常天气变化,有一个切身的体会,同时也是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做一定的启发联想,天气变化对我们日常生活有怎样的影响,“降温了怎么办”“天气热了怎么办”“如果下雨了我们要准备些什么”。通过学生这些耳熟能详的情景,让他们明白,天气预报对我们现实的生产生活存在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求真精神起于问题探究

通过上述策略,学生在日常生活情景中产生了对探究问题的好奇心。接下来,教师要用一定的方法指导学生探究这些现象问题背后的科学常识。其中有两个关键点,第一,要让学生自己亲身经历探究全过程。通过这一原则所获得的知识,会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认知。为此,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素材,创造更多的情景条件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去学习,尽可能让学生经历“从现象到问题,从假设到探究,从实验到操作,再从结论到分享”等一系列的环节,从而培养出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光与热》一课中,教师先从季节变化对学生的日常穿着的影响,抛出“光”和“热”这一对概念。接着,让学生猜测光与热间具体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学生上通过自己以往的日常经验,会模糊察觉到“光照”会产生“热量”这一假设。于是教师给学生设计出一些小实验,像是让分别穿着黑衣服与白衣服的同学坐在日光照射处,一段时间后,让学生感受不同颜色衣服所吸收的热量。或是让同学拿这放大镜,在沙土地或是其他相对安全的地方放上一张白纸,通过放大镜聚焦光线,来引燃白纸。经过这些趣味实验,学生们可以得出光照可以产生热量这一基本结论。最后,再让学生自由进行讨论分享,畅谈他们的自己的体会和收获,来更进一步加深他们的体会。

三、动手培养实践创新

实践创新的关键在于,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理解技术和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获得对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让其学会将创意和方案实践出来并不断改进的能力,使其具有一定的工程师思维。为此,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每节课的科学探究后,让他们了解这些科学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样,每一单元课程均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情景出发,得出相应的科学知识,在每一单元的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又让这些课本知识回到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体系的学习闭环。

例如在《形状与结构》的单元教学中,当学生学习完整个单元的课程,理解各种形状结构所具有的不同力学特性后。教师可以专门安排出一节动手实践课,让学生用废旧纸壳、木棍、胶水和剪刀等简易工具,设计制作出属于学生自己的独特桥梁。接着,安排不同的桥梁进行全班评比,看哪位同学做的桥梁所用的原材料更少,结构更加合理科学。然后,教师可以对桥梁施加一定量的负重,来模拟桥梁的载重情况,来测试出每座桥梁的坚固耐用程度。在课堂的最后,老师还可以对桥梁结构进行相应的点评,指导学生对自己所做的桥梁做出更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这一系列的动手实践环节,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锻炼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会让学生记忆的更加深刻牢固,从而得到培养出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结束语: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应充分从课堂内容和教学设计这两方面入手,狠下功夫。其重点在于通过日常生活元素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借用工具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问题的动手实践,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亲身获得知识结论。教师在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要做到临机应变、因材施教,尽量不放过每一个微小机会,努力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鼓励他们进行大胆的创新实践,从而为未来社会培养出理想的科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崇德.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7,15(02):145-154.

[2]王瑜.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10):150-152.

[3]张美.小学科学课程课堂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实践研究[J].学苑教育,2022(27):37-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