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隐学习视域下小学思想教育实践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5
/ 2

内隐学习视域下小学思想教育实践探究

张玉琢 ,刘海波

天津市宝坻区顺驰小学  天津  300000

摘要:儿童是祖国未来的主任,积极开展小学思想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也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求,基于内隐学习理论和思想教育的契合,立足内隐学习规律,从课程资源,生活实际,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协作中高效开展思想教育。

关键词:内隐学习;课程资源;现实生活;外显学习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强调要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教师要把“德育”与“智育”巧妙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全面发展,最终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因此,积极开展对于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尤为重要,但对于心理、思维等特征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说,简单地传授与灌输起不到内化于心的效果[1],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孩子们愈少感到落在他们身上的教育设想,任何一种教育现象的教育效果就愈大,一旦他明白了你专门找他谈话是为了教育他——他的心灵,形象地说,便会扣上所有的纽扣,整个封闭起来。”而内隐学习规律对于小学生的思想教育有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一、内隐学习与小学思想教育

(一)内隐学习理论的发展

1965年,美国心理学家A.S.Reber最早提出了“内隐学习”一词,并通过实验证明内隐学习具有抽象性、强有力性、年龄独立性、低变异性、IQ独立性、加工的共同性。1983 年,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柯尔伯格对内隐学习作了一个概括: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能对自己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陈述,然而大量的例子显示,在某些情境下,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也无法陈述出控制他们行为的规则是什么,但却学会了那些规则,这种类型的学习便是内隐学习。

2001年,我国学者张卫从内隐学习的特征出发将内隐学习定义为无意识获得刺激环境复杂知识的过程。2002年,学者崔兴成、郭秀艳从心理学的角度将内隐学习定义为一种区别于外显学习的学习过程,通过与环境接触,无目的、自动地获得事件或客体间的结构关系及经验,并试图改变其后某些行为的学习。

(二)内隐学习理论与思想教育的契合

内隐学习具有自动性和无意识性,其加工过程和结果是无意识的,在不知不觉之中以自动化方式进行,思想教育中的很多观点、品格、素养也是可品而不可言的,纯粹的外显学习无法完成高质量的思想教育,而学生通过内隐学习获得的知识可以作为一种积淀下来的无意识痕迹,符合中国人的思维特点。美国学者德里本说:“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中,来自他们在学校环境中的经验的东西,与教给他们的东西一样多。”

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素养和品格,只向他们传递已有的显性知识成果和方法是不够的,还必须使他们掌握大量内隐的认识信念、概念、框架、方法等,内隐学习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环境、教师和教育内容的影响,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培育学生的道德观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2]

二、基于内隐学习理论的小学思想教育实践

(一)拓宽课程资源,营造育人环境

除了《道德与法治》课和国家课程计划规定的专业课以外,学校应立足地方特色和学校特点,积极开发属于本校的校本课程资源,如笔者所在学校依托地方红色基地,开发了《家乡 宝坻》《红色传承人》等一系列饱含爱国精神的校本资源,让学生利用在校时间进行阅读、学习和观摩,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一位教师不仅是教书者,而且是教育者……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的火把的第一颗火星”。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每一位老师都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深挖所任教学科的价值内涵,可能是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也可能是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思想等,通过这些隐蔽的、无意识的、非正式的教育因素无形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二)从生活中取材,内化学生主体意识

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求教师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熟悉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所思所想,引导学生发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不起眼的原理、道理或规范,使学生认识到从现实生活中接受思想教育的重要性[3]。例如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班级生活或校园生活出发,感悟保护环境、珍爱资源的意义,观察班内垃圾桶是不是有很多可以回收利用的废纸或者空水瓶,观察洗手的同学是不是随时注意水流大小,不浪费水资源,观察同学们使用练习本时是单面还是双面使用。从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或同伴的行为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从而有意识地采取环保行动。

教师要在科学育人的基础上观照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与经验改造中成长,引导学生去理解、体验自己生活中有意义、有价值的内容,让学生逐步明大德、守公德,不断成长为有思想、有内涵、有深度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三)协同内隐与外显,共推思想教育

我国著名学者郭秀艳认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之间具有相互权衡的动态关系。一方面,外显学习有时会促进内隐学习;另一方面,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协同效应。抽象的思想知识只有经过学生自己的理解与转化,才能真正被学生内化,才能成为学生思想的一部分,才能应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而学生对知识进行转化的前提则是教师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把学生不熟悉的、复杂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熟悉的、形象具体的知识,这就是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有效结合。

内隐和外显学习协作的思想教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平时的讲授、谈论,又应有依托于信息技术的微课、人机对话、小程序、问卷星平台等,通过多种形式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形成全员、全过程与全方位的育人格局,满足青年学生的成长需求。

总之,内隐学习作为宏观主导背景下无意识、无计划、间接、内隐的学习类活动,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影响,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帮助学生规范行为意识,激发情感态度,培育道德观念,激发个人价值。

参考文献:

[1]郭秀艳,杨治良.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相互关系[J].心理学报,2002,34(4):351-356.

[2]白显良.推进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建设的几个问题[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1):34-35.

[3]宫海岸.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13):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