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作业管理、作业设计、作业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5
/ 3

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作业管理、作业设计、作业评价)

田素颖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兴和县新区小学,

摘要:“双减”政策对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作业设计与实施能力至关重要。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背景下,作业决定着校内教育的水准,也极大地牵动着每个家庭对教育的关注。作业管理是高质量学习的前提,必须以系统思维协同推进。在课堂上,灵活定义作业,构建“以练导学”的生本课堂;在设计上,指向核心素养,基于“问题解决”培养综合能力;在布置与反馈上,重视“作业育人”的品质培育;在评价监测上,健全闭环,形成网格联动。因此,作业管理成为“减负提质”的突破口。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减轻小学生的作业负担,以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小学生作业负担的过重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从作业管理、作业设计、作业评价三个角度探讨如何减轻小学生作业负担。在作业管理方面,建立规范化的作业管理机制,建立作业反馈机制,避免家长代替孩子完成作业。在作业设计方面,合理安排作业量和作业难度,避免出现过多的单项作业。在作业评价方面,注重作业质量,评价方式更加多元化。最后,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小学生的作业情况。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生作业负担;作业管理;作业设计;作业评价

一、概述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一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国家“双减”和“五项管理”落实的元年。为贯彻落实市、县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作业管理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我校就布置作业情况对全体学生及家长开展了问卷调查,作业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作业内容乏味,机械重复较多;二是作业形式单调,缺乏思维拓展延伸;三是作业量分布不均,随意性较大;四是忽视学生潜能,缺乏自主性的问题。学生之所以反感这样的作业,正是由于教师布置作业只从本意出发,忽略学生心理需求,致使众多小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抑制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要减负就必须让学生从成堆的作业中解放出来,这就要求教师提高作业设计的含金量,加强针对性,体现灵活性,提倡“分层作业”、“自主作业”,设计“作业超市”或“作业套餐”,供学生选择。倡导教师分层布置作业,根据部分学生学习情况免做部分作业。推行“计时”作业,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注明中等程度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以此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提高学书面作业的效率。

二、小学生作业负担现状分析

作为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作业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小学生作业负担的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大量的作业给小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和身体压力,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和学习效果。因此,如何减轻小学生的作业负担,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需要重视的问题。小学生作业负担是指小学生在课堂外要完成的各种学习任务,包括阅读、写作、算术、手工等各种作业。小学生作业负担重是指小学生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内需要完成大量作业的情况。小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可能导致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小学生作业负担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的问题。由于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的限制,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通过作业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作业量相对较大;第二,家庭教育的问题。家长为了让孩子学习更好,会加大对孩子作业的监督和要求,导致孩子作业负担过重;第三,教育观念的问题。有些家长过于追求学习成绩,认为多做作业可以提高成绩,从而导致小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小学生作业负担的现状包括:(1)小学生作业量普遍较大。根据《中国教育报》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小学生每天平均作业量达到了1.5小时,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在城市学校中,每天有超过一半的学生需要花费2小时以上来完成作业。(2)小学生作业质量不高。尽管小学生作业量较大,但是在作业质量方面并不理想。有些小学生为了完成作业而草草了事,甚至连作业题目都没看清楚就开始写作业了。这样的情况不仅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浪费了他们的时间。(3)小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小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根据《南方都市报》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小学生每天平均睡眠时间只有7个小时,而这个数字远低于理论睡眠时间。睡眠不足会影响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效果。此外,由于作业量大,小学生往往没有时间去参加体育锻炼、文艺活动等其他课外活动,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4)小学生作业管理缺乏规范化。在小学生作业管理方面,很多学校和家长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作业管理机制。很多家长在孩子回家后不仅没有对其作业进行管理,还会帮助孩子完成作业。这样做的后果是不利于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小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1)身体健康方面。小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导致小学生缺乏运动和休息的时间,加重了他们的体力消耗和心理负担,容易出现视力下降、腰椎病、颈椎病等身体健康问题。(2)心理健康方面。小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容易导致小学生的情绪不稳定,压力过大,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能力。(3)学习兴趣方面。小学生作业负担过重,会让小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容易导致小学生的学习厌学和学习逃避现象的出现,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小学生作业量的过大是导致小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小学生每天的作业量都很大,有的甚至需要花费几个小时完成。作业量过大会占用小学生大量的时间,导致他们无法进行充分的休息和娱乐活动,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在小学生作业设计方面,很多教师往往把难度过高的作业布置给小学生,这也是导致小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一个原因。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与高年级学生相比存在差异,如果教师布置过于难度的作业,小学生很难完成,也会让他们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三、减轻小学生作业负担的有效措施

作为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作业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小学生作业负担的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大量的作业给小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和身体压力,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和学习效果。因此,如何减轻小学生的作业负担,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加强作业管理

我校作业管理提出了三个“明确”:一是明确作业的功能定位和价值所在,即“什么是作业,作业有什么用”;二是提出了作业的数量、类型、质量标准,清楚了“什么是高质量的作业,作业有哪些形式”;三是界定了作业的责任边界,即“谁来干,干什么”。具体贯彻落实如下:

1、细化规则 划好红线

学校作业管理内容涉及作业的设计、布置、完成、批改、分析、讲评、辅导等,相应的管理形式包括规章制度、教研活动、过程监控、阶段检查、家校沟通等。除了要素全面、重点突出外,制度的建立必然聚焦师德师风,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问题预画出工作红线。

2、家校协同 避免内卷

学校要引导教师认识到作业优化对学生学习体验的积极作用,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达成课程目标出发,精心设计作业,努力实现作业的分层、开放、实践、综合、个性、趣味。引导家长学会在校外教育“内卷化”漩涡中保持定力、不错位。学校要畅通与家长、教师、学生的交流对话通道,让学生作业凝聚关爱和智慧,成为学生愉快的学习之旅。

3、责任区分 网格联动

作业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各个环节的人员联动。理清责任边界,打造作业管理闭环。课堂层面,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学习;教研组层面,加强专题研究,从作业设计、批改、评价等入手,设计有序高效的作业;家长层面,引导他们开展亲子活动、家庭实验、家务劳作等实践性、体验性活动;在学生层面,培养每一个学生的作业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他们的自律和自理能力。

(二)优化作业设计

基础型探究作业是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并牢固掌握已学知识而设计的作业,这种练习紧抓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实践型探究作业是指通过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建设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的作业,使学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逐步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操作型探究作业是指通过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得到的现象、实物、数据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或计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作业,这种作业形式充分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调查型探究作业是指通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用综合性眼光分析收集到的资料,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设计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建议方案作业,这种作业形式充分体现了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运用于生活。自编测验型作业是指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会内容整理后逐步在题型与内容上建立联系,从而指导学生自编学习测验,这种作业形式不仅起到知识测评的作用,也帮助学生学会知识的归纳和整理,同时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健康的竞争意识,提高了他们的自我价值感。拓展型探究作业是以某一类知识为起点,把与其相关的知识也容纳进来而设计的作业。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某一类知识全面、深入的了解。作业设计应当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特点,注重启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避免机械重复和大量填空题等单一性作业。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特点是作业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有限,作业设计应当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特点,避免设置过于复杂和抽象的作业内容。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兴趣、经验等因素,设置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作业内容,让小学生在愉悦中学习。重复和机械的作业容易让小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进而降低学习兴趣和效果。教师应当避免设置重复和机械的作业,尽可能设置富有挑战和探究性的作业内容,让小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就感和乐趣。作业量和难度是作业设计的关键,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学习进度、能力水平等因素,合理设置作业量和难度,避免过高或过低的作业量和难度。同时,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调整作业量和难度,确保小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在作业设计方面,应该合理安排作业量和作业难度,避免出现过多的单项作业。在作业设计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作业量和作业难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作业量和作业难度,不要过多地布置作业。同时,教师应该适当降低作业的难度,让学生能够轻松完成。(2)布置多样化的作业。教师应该在作业设计方面多样化,不要只布置一种类型的作业,应该布置多种类型的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更加有趣,也更有利于他们的学习效果。(3)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作业设计方面,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有机会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考,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也可以减轻他们的作业负担。

(三)加强作业评价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作业评价更为多元化,让教师、家长和学生参与到作业的评价中来,成为评价的主体。注重学生亲身参与和学生全员参与,强调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活动量参与情况和参与态度的考核,同时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并自觉参与评价。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和实践体验,重视对过程中的评价,并且把对学生的评价与对学生的指导紧密结合起来。评价的内容、要求、过程和结论都要综合而全面。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不断促进学力的发展。评价的内容,一是参与活动的课时量与态度;二是在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三是知识、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四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五是活动的收获与成果。评价方式体现多样化,要将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方式结合起来。形象性评价: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统计,从科学评价的角度出发,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进行分层评价,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产生成就感。定量性评价:对学生实践性作业进行过程性评价,使老师、家长及社会相关各方参与评价。等级性评价:评价采用A、B、C、D等级制以及加符号等。对话性评价:以面谈方式采用情感性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指点,引起师生共鸣。亮点评价:评价以激励当先,尊重学生及其学习成果。 

四、结语

小学生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点和基础,减轻小学生作业负担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从作业管理、作业设计、作业评价角度,对如何减轻小学生作业负担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作业管理方面,应当加强家校沟通和学校管理,建立良好的作业管理机制;作业设计方面,应当设置抽象的作业内容、避免设置重复和机械的作业、设置合理的作业量和难度;作业评价方面,应当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引导家长正确对待作业评价。只有从多个方面入手,才能够真正减轻小学生作业负担,让小学生在健康快乐的学习环境中茁壮成长。小学生作业负担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在作业管理、作业设计、作业评价三个方面入手,采取措施减轻小学生的作业负担,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同时,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自我价值,这样才能真正减轻小学生的作业负担,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新宇,邵骁.优化学校作业管理,提高作业应用效果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9(Z1):130-135.

[2]王月芬,张新宇,孙宗良等.学校作业管理现状分析[J].现代教2016(1Z1):11-14.

[3]陈幼玲.强化整体认知  提升思维水平——“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22(11):88-91.

[4]张碧泉,李小利.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3(11):53-53

[5]刘新萍.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