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有效利用时政资源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有效利用时政资源的策略研究

戚兆玲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垛庄镇界牌中心学校

摘要: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夯实基础,紧跟时代热点,更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活动,用最新的理念带领学生学好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发挥主导地位,用科学的方法指导课堂教学,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事实上,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帮助学生健全人生观、世界观十分关键的环节。为增强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学校教师必须转变自身原有的教育思想与做法,坚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风气,并以此达到教学目的,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思想、理念、意识形态,以提高其成长。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政资源;策略

引言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时政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在授课时,教师先以不同的形式引入时政新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围绕时政新闻开展有效的交流互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让课堂焕发新的生机。

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1.1有利于实现教学创新

传统教学模式在应用过程中存在很多弊端,新时代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要进行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教师要深入了解当前的教学现状,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教学方法创新。另外,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打破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借助网络等渠道搜集资源,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由此可以看出,新时代背景下构建高效课堂,有利于实现教学创新。

1.2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在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为此,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能力发展会被忽视。但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构建高效课堂时,教师的想法会发生变化,他们更注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发展需要出发进行教学设计,能够在推动学生发展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2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主体问题

在推行素质教育进程中,不断强调教师应把学生放在教学主体位置上,以学生为本,但现实却仍然面临这样的难题,一些老师在教学时仍然没有以学生为本。老师固然是教学的领导者,但上课时学生才是主体。在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实践等问题上,不少老师仍然使用老旧的教学模式,觉得自己才是课堂上的真正主人,但这个思想是相当传统的。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可能会遇到自己的问题,如果老师不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是单纯地讲授课程,忽略了学生的需求,将课堂变成了一个孤立的平台,那么学生们就会感觉自己和老师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最终导致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失去兴趣。其次,部分教师以为自己讲好这堂课就能够去影响学生,但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教师并不能了解道德成长的基本规律以及学生身体成长的基本规律。道德与法治教育之所以不能体现出最大的教学效益,正是由于一些教师常常只是采用以往传统的方法开展课堂教学,缺乏对学生的真实状况加以研究,不能准确的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法。

2.2教材和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问题

不少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时候仅仅是照本宣科,比如让学生去查阅课本的具体内容,勾画要点等等。教师要是一直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那学生们就会对课本没有兴趣,课本也就无法起到实际的教育效果了。首先课本的内涵还是有待教师去进一步发掘的,其次教师也要通过课本的内容对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加以联系,选择学生们最感兴趣的日常生活事例,从而引导学生们一步一步地深入课本,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有助于学生们掌握课本的内涵,从而逐渐地内化了教材内容,从实际行动中体现出来。

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有效利用时政资源的策略

3.1以真实体验为基础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仍然以感性认识为主,在利用时政资源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基于真实体验形成更深刻的认识。视频类资源往往能以真实、生动的画面吸引学生,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时政新闻中有很多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此类视频,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例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极为重要的一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讲述我国标志性成就的视频,通过视频展示国家实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再如,在学习《我们都是少先队员》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有关少先队员英雄事迹的视频,比如汶川大地震中一些少先队员互相救援的故事,通过这些贴近学生自身生活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教学主题。除了视频类素材,教师在引入时政素材时还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通过现场参观、角色扮演等形式增加亲身体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认知。

3.2以合理问题为引导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入时政资源时要精心设计一些合理、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实际案例进行积极的思考,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与时政新闻相结合,对现实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同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设置问题时,教师要合理把握问题的深度,层层递进,如果问题缺乏深度,就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不能促进学生对于问题的深入理解。例如,在讲解有关“情绪”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由于种种情绪引发的各类民事纠纷案例,并提出问题:情绪能够影响人的哪些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在发生矛盾时,应当怎样化解?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最终获得对情绪这一概念的理解,并学会有效地调整、应对不良情绪。

3.3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需要创新教学活动、灵活处理课堂时间,从而创造出既轻松欢快又扣人心弦的课堂氛围,让小学生保持专注力投入课堂学习中。教师常用的情境手段包括:播放音频,调动气氛;播放视频,情境再现;有声朗读,重温情境。这是借助多媒体技术用课外知识激发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欲望和兴趣。还可以展开系列的学生活动,如开展辩论赛、进行角色扮演、开展互评活动等激发学生的胜负欲,以此帮助学生专注于课堂,且有趣、有序、有效地学习新知识。例如,在教授《我和大自然》时,教师可以通过教室或学校的自然风光导入新课,播放舒缓的音乐,教师用轻快的语气、活泼的动作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蓝天绿地的旷野,偶尔有几声鸟叫,偶尔配合清脆泉声,再用忽远忽近的汽笛声将学生带到一片葱绿的草原。教师用最舒缓的语言帮助学生沉浸在大自然中。教师通过音乐的渲染、声音的描绘,创设置身于大自然的情境,让学生仿佛真的到了世外桃源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从而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中。在全身心舒展后,教师可以加强对本节课知识的讲授,引发学生更多的情感共鸣,带动学生积极完成教学内容,从而实现高效课堂。创设情境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加深印象,突出重点。教师设置有趣的情境,使学生有效学习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语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有效利用时政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通过实践探究,从增加师生互动、利用情境教学、挖掘网络资源等角度出发,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谭丽君.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新校园(中旬),2018(4).

[2]柳琴珠.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策略[J].天津教育,2020(31):157-158.

[3]潘晓亮.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安徽教育科研,2022(1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