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融合与渗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课程思政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融合与渗透研究

李军

南阳理工学院体育教学部

摘要:体育课程思政是在体育课程设计与体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掘体育蕴含的德育元素与思政价值,依托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传授,实现“以体育人”的课程理念和教学观念。为贯彻教育部相关指示精神,一些高校大力推进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构建,积极探索,勇于尝试,成效显著。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融合与渗透

1体育课程思政

体育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是指体育学科肩负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且思想政治也存在于体育课程之中,正如教育学中所提到的,具体学科与德育相结合,也就是在体育课程中开展品德教学,使体育课程具有传授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作用,在学习体育动作的同时,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和规则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肉体和灵魂的统一。目的是通过体育运动,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需要每位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积极探索,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是开展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策略。遵循体育教学规律、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学生发展规律是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要求。

2课程思政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融合与渗透

2.1转变观念,强化认知

体育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理念的执行者,必须从思想上转变观念,不仅注重自身品德修养,还要深入挖掘思政资源,并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融入,帮助学生通过体育教学享受兴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在思想上克服畏难情绪,践行教书育人的使命,认真领会新时代背景下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潜心研究思政元素融入体育教学过程的方式方法,不断提升思想认知和育人能力。

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接受主体,社会价值观的规范影响,学校育人目标的明确设计,教师德行的示范引领和体育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的持续浸润,都会对三观认知和成长成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当他们经过四年的大学生活历练走上工作岗位及至走进婚姻家庭以后,在大学体育课上所学习到的体育理论和体育技能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或被忘却或被更新,但在这一阶段所形成的三观认知和行为方式及准则却不会轻易改变,这也正是需要重视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原因所在。

2.2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应以学生为本

高校教育无论怎样改革,始终都是为了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师在现实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存在“过激行为”,“教条主义”地将体育与思政生硬杂糅,忽视学生的主观感受,不能做到由近及远、由表及里,以“本位主义”的视角将思政教育融入体育教育之中,使学生对体育课程甚至对思政教育产生抵触心理。这些都是造成“盲目思政”“主观思政”的主要原因。

以学生为本,始终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是体育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如何了解学生的现实精神需求、解决学生真实的生活问题、运用学生可接受的现代教学方法,才是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实质性地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和情感特征,以体育运动为载体,帮助学生直面现实困境和心灵困惑,有意识地回应他们在课后遇到的学习、生活、情感、工作等现实问题,得到学生发自内心地认同。“口号式”的思政方法固然可以引起学生的关注,短暂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但没有可持续性,不能长久。通俗易懂的运动心得、潜移默化的运动影响、直击心灵的运动体验,让学生通过运动实践主动思考与感悟才是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前进方向。

2.3积极整合竞赛资源

体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在深入推进体育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凸显体育资源整合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应让思政元素与体育资源在整合中,得到优化和提升。体育赛事是我国体育运动的灵魂,不仅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参与形式,同时也是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举措,能够吸引学生、引领学生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通常来讲体育精神既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还能吸引学生参与体育比赛,是教师引领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催化剂”。而要想整合体育赛事资源,引领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需要学校从以下角度出发。首先是统筹校内体育竞赛活动,构建竞赛常态化体系,打造体育品牌。其次,持续推进运动队与体育赛事的整合,提升体育竞赛的发展程度,让更多大学生能够关注学校的体育赛事。最后发展体育社团,促进学生参与赛事的举办,实现校园赛事的市场化运作。在体育赛事资源整合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能够将体育文化、体育精神、体育思想与思政元素,有机地、全面地、充分地融合起来,整合起来,让思政元素渗透,更自然、充分、有效。与此同时,高校也可以通过构建赛事文化的方式,为思政元素的渗透,提供载体和媒介。

2.4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实事求是、大胆创新是体育教师队伍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面对的首要任务。摒弃顽固的体育本位思想,改善传统授课模式,接纳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始终坚持体育与德育并重,始终做到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设计课程、改善教法。大胆尝试新的教学形式与方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体育教学,努力实现“寓教于乐,寓德于体”。其一,高校应当要重视体育师资建设,进一步强化体育教师的科研水平,使体育学科在育体、育德等方面起到更好的效果。高校要定期开展体育课程思政方面的教育与培训活动,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水平,使体育教师不单有良好的教学创新意识,也要拥有较高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使教师可以第一时间感受到学生心理的变化,依托于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让大学生展现自我价值,强化大学生的成就感。其二,高校要鼓励教师不断强化自身的课程思政建设水平,进一步充实体育教学内容,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主动参与各类体育项目,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体育活动中的体现,让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感受到其中永不服输的体育精神。其三,为了充分展现体育学科的育人功能,高校需要重视提高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水平,推动育体与育德的有效融合。

2.5 加强过程监控,完善思政考评机制

对学生考核要体现多方面,其体育科目成绩不应简单地看考试结果,还应把道德养成、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等统一作为考核对象,合理分配各考核元素在科目总成绩考核中所占的权重。对教师的考评注重多角度,不仅要从其个人专业水平、课堂教学能力、带队竞技成绩角度去评价,还要从社会责任意识、勇毅担当、师德示范,以及体育课程思政能力等角度进行总体评价。惟其如此,才能完善体育课程思政制度,实现高校公共体育课融入课程思政这一目标。

结论

课程思政是我国课程建设的“革命”,强调挖掘不同课程的思政元素,发挥各类课程的立德树人功能,切实拓宽了高校思政教育的维度。体育课程作为高校课程模块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拥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功能和作用,能够为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可以将课程思政与体育课程质量提升体系结合起来,通过制定质量标准、整合赛事资源及构建服务平台的方式,发挥体育课程的育人价值,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庞儒芳.课程思政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融合与渗透[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01):127-128.

[2]. 思政教学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融合与渗透[C]//.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十二).[出版者不详],2021:259-263.

[3]李恤忠.思政教学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融合与渗透[J].农家参谋,2020(21):223-224.